书城成功励志沟通成就你的一生
15591700000098

第98章 不必强争,沟通以“和”为贵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意思是说,礼的运用以促进和睦为最宝贵,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中,“和”是最重要的,这是从政治角度谈“和”的重要作用。

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认为“人和”是在军事、政治斗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和为贵”的“和”与今天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和”就是调节矛盾,使社会达到适当、适度的平和状态,是一种最高的理想境界。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强调人和,反对纷争。因为“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和为贵”这一黄金法则也适用于人际沟通和交往的各个层面。试想,与人沟通互不相让,就如同斗鸡,双方越斗越猛,结果使要解决的事情一拖再拖,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假若人与人之间的谈话都能遵循和睦的原则,很多事情就能得到圆满而又快速的解决。正如美国总统威尔逊说的:“假如你握紧两个拳头来找我,我想我可以告诉你,我会把拳头握得更紧;但假如你找我来,说道:‘让我们坐下商谈一番,假如我们的意见有不同之处,看看原因何在?’我会觉得彼此的意见相去不远。我们只需彼此有耐性、诚意和愿望去接近,我们相处并不是十分困难的。”

很多时候,硬碰硬的强争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之恶化。而以“和”的方式加强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则有利于消除对峙双方的隔膜。

十月革命以后,由于对沙皇仇恨很深,成千上万的农民来到莫斯科,坚决要求烧掉沙皇住过的房子。政府对农民下达了多次禁令,但仍然无效。最后列宁决定亲自和农民谈话。

列宁对农民们说:“烧房子可以。在烧房子以前,让我讲几句行不行?”

列宁平和的语气让大家的心情也平和多了,于是他们说:“请列宁同志讲。”

列宁问道:“是什么人给沙皇造的房子?”

大家都说:“是我们农民自己造的。”

列宁又问:“我们自己造的房子,不让沙皇住是理所当然的事。让我们农民代表住,好不好呢?”

农民们说:“好!”

列宁再问:“那要不要烧掉呀?”

农民们觉得列宁的提议不错,就再也不说烧房子的事了。

列宁让农民在温和的谈话气氛中接受了自己的意见,这件事让我们再次相信了沟通中“和”的作用。在生活中,有人知道用心去说服别人,而有人偏想用嗓子去压服对方,结果前者往往轻易达到了目的,而后者却总是适得其反。在沟通中学会“和”的技巧,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赢得友谊,获取人心,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斯大林在晚年逐渐变得独断专行,“唯我独尊”的个性使他难以接受下属的不同意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的这种过分的“自我尊严”感曾使苏联红军大吃苦头,遭到了本可避免的巨大损失和重创。而一度提出正确建议的朱可夫元帅曾被斯大林一怒之下赶出了大本营。但有这样一个人,他也同样会给斯大林一些正确的建议,而且还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采纳他的正确作战计划,这个人就是华西列夫斯基。

华西列夫斯基进言的绝妙之处是,绝不以强争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休息中施加影响: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华西列夫斯基喜欢同斯大林谈天说地地“闲聊”,并且往往还会“不经意”地“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非郑重其事地大谈特谈,讲的内容也不是头头是道。但奇妙的是,等华西列夫斯基走后,斯大林往往会想到一个好计划。不出几天,斯大林就会在军事会议上宣布这一计划。于是大家都纷纷称赞斯大林的深谋远虑,但只有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心里最清楚,谁是真正的发起者,哪里是真正的思想来源。

正是在这种闲聊中,华西列夫斯基用自己的方式启发了斯大林的思想,而华西列夫斯基也通过“聊天”达到了他的目的,使他的建议能够被斯大林所采纳,最终,他成了斯大林最为倚重的人之一。

许多事实都证明了,在“和”的气氛下,人们容易结成团结融洽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并能把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联合起来,形成克服困难的强大合力。而强争却容易让人在心里有很强烈的抵触情绪,就好像两人吵架,除了增加不愉快和对对方的厌恶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以,在我们以后遇到想和人大吵大闹的事时,不妨冷静十秒钟,然后换上“和”的语气,再去与对方沟通,或许你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