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典品牌故事全集
15594800000155

第155章 八佰伴黯然谢幕

曾经闻名于日本乃至世界的八佰伴集团,发展历程曲折艰辛,充满传奇,它的创始人阿信之子——和田一夫,将八佰伴从一个乡村菜店开始,一步步发展为日本零售业的巨头。

在破产前十年,八佰伴成为日本在亚洲的头号海外企业,其百货超级商场遍布日本、巴西、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文莱和中国内地。在全盛期,八佰伴拥有员工近3万人,在世界上1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50家超市和百货店,年销售额达5000多亿日元。

但是,在1997年,债务缠身的八佰伴财务危机全面爆发。“阿信精神”的传承——八佰伴国际集团宣布破产。

11月,香港八佰伴国际集团也宣告破产清盘,其香港、澳门的十家分店关门停业。12月,吉之岛集团正式宣布收购日本八佰伴。曲终人散,八佰伴从此淡出辉煌了三十余年的商业舞台。

关于八佰伴日本公司破产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扩张过快,摊子铺得太大。

八佰伴日本公司总经理和田光正在接受《经济界》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破产的原因是先行投资过多。和田光正说:“当时我认为投资计划是绝对没有错误的。从结果来看,我想是因为公司对日本和海外的经济形势及对自己企业的能力过于乐观了。”

然而,事实上,八佰伴在海外并没有详细周密的投资计划。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八佰伴日本”为了快速扩展国际事业,趁着日本泡沫经济的时机,在债券市场上大量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这种筹资方法,虽然摆脱了从银行取得资金的限制,却也失去有效的财务监督,极易陷入债务膨胀的危机。

自1996年11月以来,八佰伴日本公司的经营状况就已经开始恶化。此外,八佰伴日本公司把公司的利润以及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这种“炼金术”聚集的大量资金投到了海外市场。然而这些资金的回收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加之在此期间又出现了泡沫经济,业绩欠佳导致股价下跌。

(2)缺乏银行支持。

八佰伴直接向金融市场发行没有银行担保的公司债券,直接在市场吸收资金,这一举动,虽然反映了日本企业从依赖银行贷款的间接资金来源,转变为直接从市场吸收资金的直接资金来源的时代潮流,但也得罪了长期交往的主力银行,因此,当“八佰伴日本”资金流通不畅,而发行的公司债券却到了必须偿还的时候,曾经担当“八佰伴日本”主力银行角色的往来银行——东海银行、住友信托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却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

银行不支持也是造成公司破产的一个因素。董事长和田一夫曾向身边的亲信说过,“公司是被银行挤垮台的”。

(3)没有明确定位。

有人说,八佰伴“没有一个把什么货卖给什么人的明确的经营战略”。八佰伴原本是一个地方超市集团,但在向海外进军的进程中,一会儿以日侨为对象,一会儿又转向当地人。八佰伴不仅不断改变销售对象,而且还不断改变经营手法。

虽然在海外经营的初期得到了侨居海外的日本人的大力支持,有一个好的开端,但由于在日本国内的积蓄不足,经营能力有限,因而被后发展起来的超市和百货商店抢走了客源。

有人批评说,八佰伴在经营上没有考虑消费者。在超市行业中,必须通过对细小事务的逐步积累,才能真正取得成果。八佰伴日本公司忽视服务对象而带来的教训是沉痛的。

(4)人才培育落后。

在国际化和多元化过程,“八佰伴日本”仍然维持着家族企业的经营形态。在一个每一环节都必须以专业化参与竞争的环境里,个人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和田一夫也察觉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在80年代所著的《八佰伴的世界战略》一书中,对此就有专门的论述,并已就培养国际企业人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然而,人才的培育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事业的发展却是一日千里,正如八佰伴集团内部的一位老职员说:“和田一夫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前锋,只是无人能替他把守住后方。”

智慧分享

创建一个品牌是非常困难的事,而维系品牌则是更加困难的事情。其实品牌维系并不仅仅是品牌经营者的事情,一个品牌的稳定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从不同角度针对品牌采取的行动,如制定政策规划引导、加强行业监督等,都对品牌的维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