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15603000000023

第23章 孩子懦弱怎么办

刚刚是一个3岁大的男孩子,特别认生,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过去,他还挺硬气,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从不吃亏;可现在,他总是被人欺负,别人推他、打他、抢他玩具,他都躲开,越来越显得懦弱、无助。妈妈给他报了个亲子班,他总是吵着要回家,或者远离别的孩子独自玩。对此,妈妈不知道该如何引导他、教他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如何不被其他小朋友欺负。

刚刚妈妈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现今,懦弱的孩子越来越多,令许多家长十分担忧。

性格懦弱的人并不是没有能力、条件和机会,就是因为生性胆怯、畏首畏尾、害怕困难、害怕失败、害怕受人耻笑。结果,他们的生命就消耗在无休止的犹豫和害怕之上,一事无成,永远平庸。

许多人也想成功,就是迟迟迈不开通向成功的第一步。他们沉浸在想象中的困难里,举棋不定、裹足不前、瞻前顾后。其实,这些困难可能原本并不存在。有时,他们之所以失败或达不到目标,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有多么困难,而是自己把自己吓退了。他们善于把问题复杂化,在思想中假设了诸多障碍,于是他们变得害怕,不敢尝试着去追求成功。所以,千万别让孩子养成懦弱的性格。

一、孩子懦弱的原因

造成孩子性格懦弱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

1.过度保护

在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下,由于家长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怕孩子苦着、累着、磕着、碰着,家长把孩子保护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状态之下,使其从来没有承受外来的刺激或打击,没有学会自我保护,不知道如何去抵抗外来的侵扰,这种孩子自然很容易变得懦弱。

2.过度严格

在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下,由于孩子面对家长的强大压力,无法逃避,便习惯于对紧张刺激作出被动消极的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父母面前的屈从,就可能发展为在别人面前的懦弱。

3.不当表扬

表扬是对行为的鼓励和肯定,起着心理强化作用。而不适当的表扬常可使行为向不良方面定型。如一位在公共汽车上遇到男青年欺侮又不敢声张的女学生事后对人说:“爸爸从小就常夸我老实、听话,而且常常是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这样说。从此,我就慢慢失去了在陌生人面前抗争的能力,不会在众人面前哭喊,好像命里注定要逆来顺受。”可见,不当表扬可使孩子向不良的性格方面定型。

4.不良暗示

父母的不良暗示也可造成孩子性格懦弱。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孩子安静地睡在妈妈身边,由于妈妈听到雷声、看到闪电,便惊慌地把孩子从床上抱起,孩子便从妈妈惊慌的动作中,学会了害怕雷声、闪电,甚至从此一个人再也不愿在小房间里睡觉。

二、如何矫正孩子的懦弱性格

要矫正孩子性格懦弱,家长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鼓励孩子走向社会

要适应社会,就要改变孩子的懦弱性格,首先要去除家长的过分保护或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及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尤其是由祖母、外祖母带养的孩子,更应从家庭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应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去,让他们走向社会,接触外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家长还应带他们走亲访友,去各地旅游,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交往,一起参加文体活动。

2.鼓励孩子大胆说话

有的孩子不喜欢多说话,更不善于争辩,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大庭广众中,更是如此。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应多为孩子创造条件,提供其大胆讲话的机会。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每当客人来时,家长应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一回生,二回熟,可逐渐改变孩子的懦弱性格。此外,家长可多为孩子提供独立思考、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碰到事情,家长应多问孩子“你看怎么办?”如果孩子说得对,家长应大加赞赏,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获得自信和勇气。如果孩子说得不对,或表达得不确切,也不要责怪孩子,不要让他感到难为情,应指导孩子,让他自己思索为何说得不对。这样,可不断提高孩子说话的能力,克服孩子懦弱的性格缺陷。

3.让孩子大胆做事

家长应有目的地交给孩子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并限定时间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家长可帮助他去克服,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当孩子完成时,应立即表扬,使他树立信心。家长也可以和幼儿园、小学的老师联系,请求老师让自己孩子能在班上当个“小干部”,担任一定的“社会工作”,以提高孩子交际、处世办事的能力。

4.培养孩子不甘示弱的精神

懦弱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怕”字当头,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一个反应就是“怕”,怕这怕那。因此,消除“怕”字,大胆显示自己,是摆脱懦弱的最重要途径。家长应经常给孩子讲些勇敢者的故事和童话,告诉孩子,只有勇敢才会成功,胆小鬼是什么大事也办不成的。

5.鼓励孩子勇敢面对陌生人

一些孩子不喜欢多说话,不善于争辩,尤其在陌生人面前,或大庭广众之中,更是如此。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应多为孩子创造条件,为其提供大胆讲话的机会。

6.有计划地训练

有些孩子的胆小只是表现在很小的范围内,如在课堂上或公共场合上总是不敢自由发言,老师一叫,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针对这种胆怯,父母不能指望孩子能一下子克服,勇敢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循序渐进地训练孩子。可要求孩子先将老师可能会提问的问题答案想好,考虑好怎样用语言来表达;然后,父母可以充当老师向孩子提问,让孩子来回答。也可以由其他人来充当老师,让孩子来回答问题。这样反复强化几次后,孩子对别人的提问就会不再那么紧张。接着,父母教育孩子在课堂上不妨大胆举手,让孩子明白,即使说错了,最坏的结果也只是被同学嘲笑,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人都有回答错的时候。经过以上几步的训练,孩子就会比较勇敢地发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