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15603000000024

第24章 害羞的孩子难以交往

东东是个可爱的男孩,已经3岁了,在家的时候非常活泼好动,可是出门以后就非常害羞,不敢和人说话,不敢和别人打招呼,想要什么东西也不敢吭声,总是让大人替他去做,去表达他想说的话。

方方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最大的问题是“害羞”。她上课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课间的时候总是静静的坐在那里看书。一次,在学校的作文比赛中,她的作文得了奖,需要她上台领奖发言,她却装病不肯去。

……

心理学认为,害羞是人内心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它是性格内向的人为应对失败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婴幼儿阶段,儿童对父母有强烈的依恋,对陌生人有一种“害怕性”的害羞;学龄前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会出现“自我意识害羞”;青少年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达到顶峰,这种“自我意识性”的害羞也会更加明显。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会出现迫切想表达自我,同时又害怕别人注意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会让他们感到“害羞”而不知所措。

虽然害羞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孩子过分害羞,也会引起一连串的问题,妨碍孩子正常社会交往的发展。时间长了,害羞的孩子还会表现出内向、沉默、胆小、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等,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跨过害羞这道影响人际交往的障碍。

一、孩子害羞的原因

害羞,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正常焦虑现象。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1.先天素质和性格差异

有的孩子在身体发育方面有缺陷,通常会变得比较敏感和害羞。有的孩子先天气质内向、孤僻、胆小,喜欢安静独处。另外,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孩子害羞与否与文化差异有关。例如,中国的孩子比美国的孩子更害羞。

2.父母的过度保护或过度严格

父母对于孩子过度保护或者家教过于严格,都可以造成孩子害羞。过于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性,不能应对环境的挑战,很容易演变成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产生害羞情绪;在家庭管教过于严格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经常有退缩行为,如:内向、顺从、信心不足,害怕参与社交等情况出现,因而导致越来越害羞。另外,如果父母本身就很害羞,不爱参加社会活动,或者恐惧心强,孩子们也会受到影响。

3.受失败经验影响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孩子们以往的失败经验会令他失去自信,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以至于孩子一遇到类似的情形就胆小、害羞,甚至紧张退缩。

二、孩子害羞怎么办

美国心理学家沃伦·琼斯博士认为,害羞虽是一个人的弱点,但害羞的人比较聪明、可靠、讨人喜欢,更能体谅别人,容易成为工作的搭档。因此,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这一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诱导。

1.了解孩子害羞的原因

孩子害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家长要深入了解孩子,认识到孩子害羞的真正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受到影响,改变自己的性格。家长平时可以多听一听孩子讲自己担忧和关心的事情,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有用的信息,引导孩子解释和认识事物,从容应对即将面临的新生活。

2.以鼓励为主

害羞孩子的性格并不是不能改变的,但首先依赖于父母的态度。家长要承认孩子害羞的事实,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或操之过急。有的家长对孩子害羞胆怯过分关注,严厉要求孩子,导致了孩子畏缩不前。家长爱孩子,就要接受孩子的各种特征;要知道害羞不是病,只是缺乏社交技巧而已。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活动让孩子自己去做,当孩子取得了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逐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3.找个外向的小朋友

过度害羞的孩子在交友上较易遭到阻碍,友伴关系发展欠佳,对此父母应及时培养孩子的适应力与包容力,由“一对一”的友谊关系发展到良好的社交能力。学龄前的孩子很容易因为爱玩相同的游戏而成为朋友。如果你的孩子内向、害羞,那就告诉他的幼儿园老师,让老师多安排外向大胆的孩子和他一起玩。有条件的话,家长也可以在小区的邻居中给孩子找个性格外向的小朋友,让他们经常在一起玩。

4.及早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很害羞,就应该反省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多的保护?过多的保护和代劳只能束缚住孩子的手脚,时间长了,孩子就变得不爱探索新事物了。孩子到了2岁以后,家长就可以开始培养他的自理能力,从一开始的自己睡觉,到自己上厕所,自己刷牙洗脸,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等。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比那些“父母包办”的孩子更活跃,更愿意接触陌生的人和事。

5.教孩子树立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通常是建立在愉快的经验上。为人父母应协助孩子找出自己的专长与特点。例如孩子对画画有兴趣,那就给他绘画的工具,帮他参加绘画的才艺班,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父母尽量避免过度干涉或强迫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以免造成孩子的反感。

6.巧让孩子开口说话

在超市、商场、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让孩子多开口和陌生人交流也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心理。不过,父母要耍点小“花招”。例如,陪孩子去商场买玩具时,让他自己对营业员说:“我想买这个玩具,请问多少钱?”如果孩子不愿开口,就不买玩具。一开始,他不好意思说的话,您就先说一遍,再让孩子学着说一遍,不管孩子说得好不好,声音够不够大,您都应该鼓励他。说得多了,孩子就习惯了。在鼓励孩子开口说话的同时,您也可以教他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这样,人们会更喜欢您的孩子。对孩子来说,也增强了开口说话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