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15603000000030

第30章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天,妈妈发现,4岁的儿子君君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早上时间这么紧张,可君君偏要自己穿衣、穿鞋,说什么也不肯让妈妈帮忙;晚上见到下班到幼儿园接自己的妈妈,君君不但不着急回家,还要继续专注地将自己刚刚玩过的积木整齐地码放在盒子里,即便老师在一旁做工作,说:“君君,快跟妈妈回家,一会儿老师来收。”可执著的儿子还是不肯“停工”……妈妈很奇怪:是什么力量使君君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走进幼儿园小班孩子们的生活,妈妈才逐渐感悟到促使君君和他的伙伴们行为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

孩子们的盥洗室里,在低矮的毛巾架、洗漱用具柜上整洁、有序地摆放着每一位孩子的毛巾和刷牙用品,加上孩子自己熟悉的小标志,很方便3岁多的孩子自己取放;为小班孩子量身订制的盥洗池、便池,更是为孩子们学会自理提供了环境方面的支持;教师和孩子们一同制作的标志,醒目地张贴于玩具筐、玩具柜上,协助孩子们学习独立而准确地将玩具归位;与孩子身高符合的衣帽架(或衣帽柜)、活动室门口的小桌子,这些都为孩子们自己叠衣、收放衣服创造了方便的条件……

另一个地方,老师们在引导小班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鼓励他们建立独立意识和自信心:一个孩子新穿了一件有拉链的衣服,试了几次拉链总是对不齐,正当孩子就要放弃时,老师手把手帮他把拉链的头插上,再往上拉上一小段距离,随后为孩子送上鼓励的目光。在老师的注视下,孩子自信地将拉链拉了上去……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祖父母、父母亲等一大帮子人围着“小皇帝”、“小千金”团团转。由于大人们对孩子的吃、喝、穿、住、行等等生活大包大揽,照顾得无微不至,导致了五六岁的孩子不能自己吃饭,有的孩子上小学了不会穿衣服,有的孩子上中学了由父母打理书包,有的孩子上大学了需要家里给雇保姆等等的怪现象。

其实,孩子从刚刚学步起,虽然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但是他们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总想独立自主地尝试一些事情。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两三岁的孩子已经开始产生了强烈的要求自己做事的意识。当两三岁儿童要求自己做事的愿望得到满足,配合以适度的帮助、支持使其独立行动的能力得到提高时,他们的自信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有的家长害怕孩子年龄太小,做不好或做砸了,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孩子自己做主去尝试的事,一般是他们自己在估量了自己的“实力”之后能胜任的事情。再说,即使真的做不好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做一件事就是成功的开端。因此,父母不要用过度的爱去窒息孩子身上可贵的独立意识萌芽,应该最大限度地留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凡是孩子能做主的事情,就尽量地让孩子主动自觉地去干。

一个不能自理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从孩子独睡开始

许多父母将自己的幼儿放在自己身边一起睡,直到孩子渐渐长大,才意识到让他们独睡的困难。其实,只要方式得当,独睡的孩子将会获得更加健康独立的成长空间。

何时应该让孩子独睡,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有的父母因为心疼而错过了培养孩子独睡的最佳时期,有的又由于过分坚决而挫伤了孩子的安全感,这些都是要尤为注意的。专家建议,3~5岁是培养孩子独睡的最佳年龄,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独睡更加有利于他们独立品格的形成。而在3岁之前,父母就应该开始为孩子独睡做好铺垫。1岁以下的孩子可与父母同房不同床,当孩子长大一些,自立能力渐强,睡得相对安稳时,就可以考虑为孩子单独准备一间卧室了。从独床到独睡,孩子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也更容易接受。

二、从孩子穿衣教起

教孩子自己穿衣服是有技巧的,作为家长应该早日教给自己的孩子。

穿脱衣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活动。3岁以下的孩子一般都是爸爸妈妈帮忙穿衣服。其实,在孩子2岁时,就应该培养他穿衣服的兴趣。这个时候孩子的手部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配合家长穿衣服。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来选择今天要穿什么衣服,让孩子穿自己喜欢穿的衣服,他就有了自己穿衣服的兴趣。当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需要家长的帮忙,一般以配合大人的动作为主。家长可以一边穿一边用语言指示孩子加以配合。比如穿袖子的时候,你可以拿起袖子,然后让孩子把手伸进袖子。

三、放手让孩子做他能做的事

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从2岁开始,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步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孩子已经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步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睡觉、自己收拾玩具等事情了,他们正在逐渐树立独立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用积极的语言和行为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没做过的事,经常对他说“自己试一试”、“我相信你能做好”等话,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当他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更要注意鼓励,不能打击他的独立愿望,更不能包办代替。

当孩子有了第一次“我自己做……”、“我会……”的表示时,您切不可小视孩子,更不可拒绝孩子。因为,这种表示正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信态度的萌芽,千万不可以“扼杀”。此时,您最好采用欣喜和鼓励的语言,如“好啊!你来试一试”、“太好了,我家孩子又有新本领了!”……父母的及时肯定,给予孩子的信号是:爸爸妈妈喜欢我这样。长此下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信态度就会得到保持,而且即使在做事时真的遇到了困难,孩子也不会退缩。反之,过分地庇护孩子、替代孩子,等于亲手为孩子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这个陷阱的孩子连尝试错误的机会都没有,谈何获得成功的体验?更无从树立自信。

四、允许孩子做事时犯错误

如果孩子在做事时做得不是那么完美,家长马上介入,对孩子做的工作进行“清理”、“完善”,那么这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例如,如果你把厨房角落里孩子忘记打扫的地方又打扫了一遍,这等于是在告诉孩子他做得不够好。最好的办法是暂时不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