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15603000000037

第37章 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荣荣上小学一年级时,胆怯懦弱,上课不敢发言,更不敢和老师说话,刚上学的第一天被同学打哭了三次,以后经常跑回家跟妈妈告状。妈妈告诉她:“荣荣,妈妈不能出面帮助你,因为妈妈不能时时在你的身边,你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你可以告诉你的老师,或者离那个打你的同学远一点,或者制止他。总之,要想办法不让他打你。”没有得到妈妈的支持,荣荣哭着跑开了。后来的几天,荣荣的衣服上甚至有了明显的墨水印记,妈妈仍旧强忍着,不加干涉。终于有一天,荣荣在忍无可忍时鼓足勇气告诉了老师,当荣荣高兴地向妈妈叙说告诉老师的经过和老师怎样批评那个同学时,妈妈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着荣荣说:“我就知道你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社会要求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自我判断能力、自主决定能力,以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阶段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使自己的才能能够充分发挥,并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要求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当看到自己的孩子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父母很少有袖手旁观、不闻不问的。他们对孩子“点滴不漏”、“事必躬亲”,呵护得无微不至,不敢放手让孩子大胆尝试,更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要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磕磕绊绊,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必须给他们自行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孩子之间常有矛盾发生,当闹矛盾冲突时,父母不要挺身而出,那样的是非评判以及解决方式是我们成人的而不是孩子自己的,父母要把它视为教育孩子解决矛盾的良机,让孩子养成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习惯。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太偏见,对孩子的纷争更不要介入太多。

有的父母认为,智商比情商更能决定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小,但这是一个误区。研究与实践证明:社会经历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我们大人想象的大得多。孩子是否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更多地决定于他们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

所以,在孩提时代,家长就有必要让孩子去尝试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应当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学习如何自己解决问题、如何适应社会。

一、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气氛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校”,父母是陪伴孩子最长久的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父母应从情感态度、行动等方面为他们创设有利于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环境与条件。孩子总希望在友爱的、平等的、宽松的、民主的环境中长大。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应嘲笑、指责孩子,而是鼓励孩子动脑筋想办法,用引导的口吻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但不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

二、相信孩子的能力和愿望

要使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父母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育儿观念。不少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小,不具备自己解决困难或冲突的能力,实际上孩子是有自己解决困难的方法及策略的。例如,两个小朋友同时邀请同一个伙伴去看图书,老师又要求两个小朋友一组,这时他们想了想,就产生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这个伙伴自愿选择其中的一名小朋友跟他一起看书。虽然没被选到的小朋友不高兴,但也只好走开,重新去选择伙伴了。这样一来,矛盾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并不需要成人的介入。所以,父母不要在孩子们不需要的时候擅自帮助他们,擅自为他们决定某种事情。父母应看到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不能总认为孩子遇到问题越少就越幸福。实际上,孩子需要得到的是自己解决问题后的欣然与满足。这就是孩子喜欢自己去尝试、去解决问题的原因。

三、让孩子有机会尝试新的活动

尝试新的活动对孩子来说存在着某种潜在的危险性,但家长仍然应该鼓励孩子去做。当然,有些新的尝试需要父母在旁监督或制定规则,如骑小自行车、独自去小卖部买东西等。孩子在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或尝试新技能时,父母要鼓励他,告诉他什么是他能行的,什么是他办不到的,这样会不断增强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的意志力及坚韧力。

四、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语言和策略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为他创设一些解决问题的情境外,还应逐步教给孩子一些和他人相处的方法,即解决问题或矛盾的语言和策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孩子便逐渐能学会在解决问题时该使用怎样的语言和策略,也能学会怎样和他人共同相处。

解决问题的基础词汇包括以下几种:是、不是,和、或,之前、之后,现在、以后,同样、不同等。下面是一位父亲和儿子在商量事情,父亲很机智地运用了解决问题的基础语言。

爸爸:你准备吃饭之前还是吃饭之后去玩那个游戏呢?

儿子:吃饭之前,爸爸。

爸爸:那好!但吃水果你想选择在吃饭之前还是吃饭之后呢?

儿子:妈妈说吃饭之后才可以吃。

这里“之前”、“之后”的运用为孩子处理实际问题提供了两种可能,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不是由父母亲强行或替孩子安排好一切。这样的基础词汇运用得多了,就能逐步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父母还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解决矛盾冲突的基本策略:如遇事要互相谦让(两人都想要一件玩具时,打人是不对的,可以用猜拳游戏的方式解决问题),还要对别人友好;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应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讲话,尽量使用“请允许”、“如果……好吗”等语句;以友好的方式解决交往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等。

五、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通过让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发碗筷、擦桌椅、浇花等,创设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看起来似乎是极简单的家务劳动,对于孩子来说,有时也不得不努力去克服一定的困难。例如让三四岁的孩子帮妈妈剥豌豆,孩子必须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将豌豆从皮里面剥出来,而且要坚持较长时间坐在那儿不动,这样的劳动对孩子的肌肉的发育及意志力等品质的发展都很有帮助,并且还可以学习有序地做事。以后,孩子再遇到择菜等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很困难,有了自己做事情的勇气及能力。经常性的家务劳动,不但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可以使孩子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养成关心、体贴他人的习惯。

六、及时帮助孩子总结经验

再小的孩子也有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父母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帮助他们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例如,父母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只要他们提出方法,就给予肯定,并帮助他们归纳有益的经验。例如,和小朋友一起玩,人家不给你玩具你怎样办?家长参与讨论后就能使孩子很快明了解决的方法。这样经常总结,可以使孩子不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自信心及成功感,为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如何培养能自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