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大师徐悲鸿到法国巴黎学习了西洋绘画。留学后,他大开眼界,对绘画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他认为,中国画应该吸收西方绘画的优点,结合传统的创作技法,克服那些不科学的短处,建立起新的中国画流派。
徐悲鸿开始提倡写生、素描,他身体力行,创作了一批新国画,常常到各地展览,每次展览,他总要去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理论观点。
有一次,徐大师带着展品来到江南名城宜兴展出。宜兴是文化昌明之地,徐大师的展览立即吸引了许多文人,连目不识丁的种田人,也会到展览馆里逛一逛。展览馆人头攒动,热闹异常。
徐悲鸿先生高兴极了,亲自到现场介绍展出的画。谈起绘画,徐先生滔滔不绝。他先说了中国画悠久的历史,肯定了一批珍品、精品。然后一转话题,谈起了中国画存在的问题。
徐悲鸿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画画面不分远近,不注意透视;画的东西大小不成比例,给人谎谬的感觉;对称的东西往往没有表达出来,太过怪异,有的工笔画,居然把远处山头上每棵草都画了出来,叫人看了哭笑不得。
接着,徐悲鸿介绍了西方的画技,提倡画家要多写生,多练素描,认真地观察生活,理性地反映现实,开创中国新派国画。然后,他客气地请在场诸位对自己的作品提出意见。
来参观的文化人及大师的崇拜者听了,纷纷鼓掌,徐大师讲话完毕,一群人立刻拥上前去,围着他,向他请教。另一批人充当大师作品的义务讲解员,向参观的人介绍大师作品的优点和特色。
在一幅名为“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的国画旁,拥着一群参观者,有人正在介绍“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情画意,说这画正体现出徐先生创作理论的精萃,是全馆作品中上乘之作。听的人一边看,一边纷纷点头。
一位种田的老农夫也钻进人群,在这幅画前仔细看了一会儿,忽然抬起头,大声喊道:“先生,你把鸭子画错了,鸭子的尾巴毛怎么会这样长?”他那在田埂上喊惯的嗓门着实把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
在场几位大师的崇拜者立刻指责这位老农夫,说他不懂画画,偏来捣蛋,不知道这正是艺术的美。两三个年轻人还要把这位老农民轰出门去,免得他再胡说八道。
老农夫那声大嗓门,徐悲鸿先生远远地也听见了。他立刻停止跟周围人的交谈,挤着走了过来,拉住老农夫的手,请他说说,鸭子的尾巴毛究竟应该怎样画才对。
老农夫瞪了眼前几个年轻人一眼,回头告诉徐大师:“先生的鸭子是麻褐色的,应该是一只母鸭子。雄的鸭子毛长得漂亮,它们的尾巴毛,或者比较长,也会蜷曲起来。母鸭子的尾巴毛,却总是短短的,哪会有画里的这种模样?”
老农夫是行家,见的鸭子当然比在场所有的人都多,谁也不敢出声说什么,刚才那两个年轻人,也只是侧着脸瞧着徐大师,看大师的眼色。
徐悲鸿听了老农夫的话,又仔细看了看自己的画,然后仰头回忆了一会儿,这才咯地笑了起来,向老农夫一拱手,说:“老兄说得对,我当日写生用的,确实是雄鸭。当时只是贪图它长得漂亮,容易入画,想不到同是鸭子,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徐某真是受教了。”
徐悲鸿大师向老农夫深深鞠了一躬,取下那幅画,对大家说:“同是写生,结果也会不同,可见,要画出一幅好画,真不容易啊。要把外国的画法与中国画相结合,更是困难,我们要格外努力才是。”说完,再三向老农夫致意,还一直陪着他看画,直到结束,才跟他握手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