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中草药家庭疗法
15610800000025

第25章 胆石病

胆石病是指胆道系统地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胆石病按结石的部位分为胆囊内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

胆囊内结石:一般不产生疼痛,伴有感染时,出现右上腹疼痛。还有一些消化不良症状,如胃灼热、嗳气、腹胀,在摄入油腻食物后加重。

肝外胆管结石:右上腹疼痛疼痛,在摄入油腻食物后诱发,重者伴有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梗阻性黄疸。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常自幼即有腹痛、发热、黄疸反复发作病史。

中医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为:肝胆气滞证、肝胆湿热证、热毒淤肝证、肝郁脾虚证和肝胆淤滞证五种证型。

辨证论治

肝胆气滞证

常见症状右胁或剑突下绞痛,恶心呕吐,口苦厌油,或有发热。

致病原因 胆石阻滞,肝胆气滞不舒,则右胁或剑突下绞痛;胆汁不循常道,则口苦;肝气横逆犯胃,故恶心呕吐。

常用药物 柴胡、黄芩——疏肝理气,和解清热;大黄、枳实——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半夏、生姜——和胃降逆。若绞痛明显,可加延胡索;为加强利胆排石作用,加金钱草、海金沙。

现代药理柴胡、黄芩、生姜具有较好的抗炎、利胆作用。大黄有利胆和健胃作用。枳实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张力增加。

食疗方法 青萝卜菜 青萝卜250克。萝卜洗净切片,加入花生油炒熟食用。

肝胆湿热证

常见症状右胁或剑突下剧痛,牵引肩背,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寒热往来,黄疸,小便黄,大便干结。

致病原因 胆石阻滞,肝胆气滞不舒,则右胁或剑突下绞痛;胆汁不循常道,则口苦;肝气横逆犯胃,故恶心呕吐。

常用药物 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柴胡——疏肝理气止痛;木通、泽泻、车前子——渗湿清热;生地、当归——滋养阴血。若黄疸重,加茵陈、虎杖;为加强利胆排石作用,加金钱草、海金沙。

现代药理栀子有利胆作用,其提取物可使胆汁分泌量增加。茵陈有利胆作用。

食疗方法 大枣茵陈汤 大枣50克,茵陈60克。共煎,吃枣饮汤,早晚分服。

热毒淤肝证

常见症状寒战高热,右胁绞痛,全身发黄,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小便黄,大便干结,心烦易怒,甚至神昏谵语。

致病原因 胆石阻滞,肝胆气滞不舒,则右胁或剑突下绞痛;胆汁不循常道,则全身发黄;热毒炽盛,邪正交争,则寒战高热,甚至神昏。

常用药物 茵陈——清利肝胆湿热而治黄疸;栀子、大黄、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若右胁剧痛,加郁金、延胡索。

现代药理黄连有利胆作用。郁金中姜黄素和挥发油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

食疗方法 芦根茶 新鲜芦根80克或干品40克。洗净,切断,水煎代茶。

肝郁脾虚证

常见症状右上腹胀痛,食欲差,嗳气,腹胀,便溏。

致病原因 胆石阻滞,肝气郁滞,则右上腹胀痛;肝气横逆犯脾,则食欲差,便溏;肝气横逆犯胃,则嗳气。

常用药物 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半夏、陈皮——理气燥湿健脾。可加枳实、鸡内金行气消胀排石。

现代药理白术有利胆作用。枳实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张力增加。

食疗方法 茴香饼 鲜茴香250克。将茴香洗净,切碎,加入花生油另加佐料,烙成馅饼。

肝胆淤滞证

常见症状右上腹疼痛,痛有定处,状如针刺或刀割。

致病原因 胆石阻滞,肝气郁滞,气滞血淤,则右上腹疼痛,痛有定处,状如针刺或刀割。

常用药物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柴胡、枳壳、香附——疏肝理气止痛;五灵脂、延胡索——散淤活血止痛。可加海金沙、鸡内金利胆排石。

现代药理海金沙有利胆作用。香附水煎剂能明显增加胆汁流量。

食疗方法 桃仁粥 桃仁2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桃仁去皮,捣烂如泥,加水取其汁液去渣,米淘净加水煮粥,待粥熟后,则兑入桃仁汁液,再稍煮片刻即成。临食前加适量白糖,每日2次,连服10~15天。

预防调护

肠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是我国胆石病的主要病因,因此,预防和治疗这两类疾病是降低胆石病发病率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