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中草药家庭疗法
15610800000053

第53章 产后自汗、盗汗

产妇于产后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动则益甚,称为“产后自汗”。若睡后通身汗出,甚至湿衣者,称为“产后盗汗”。

新产后阴血偏虚,阴阳暂失平衡而出汗稍多,几天后自止,属正常现象,不属本病范围。

中医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为:气虚产后自汗证、阴虚产后盗汗证。

辨证论治

气虚产后自汗证

常见症状产后涔涔汗出,不能自止,动则益甚,时而怕风,兼缺乳,也有仅头部出汗者。

致病原因 素体气虚,因产耗气,气虚更甚,卫外不固,腠理疏松,故自汗,动则伤气,则自汗益甚;气血亏虚,内伤津液,乳汁生化不足,故缺乳。

常用药物 黄芪、白术——益气固表止汗;茯苓、甘草——补气健脾,使肌表充实;防风——疏风解表;煅牡蛎、麻黄根——固涩敛汗。

现代药理麻黄根能抑制低热和烟碱所致的发汗。

食疗方法 黄芪鸡 鸡肉150克,黄芪30克。将鸡肉切块与黄芪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30分钟,加入调料。日1次,连服3天。

阴虚产后盗汗证

常见症状产后熟睡后出汗,甚至湿透衣衫,醒来即止,兼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口燥咽干,手脚心热,腰膝酸软。

致病原因 素体阴虚,产时失血伤津,阴血更虚,则阳气偏盛,人熟睡后偏盛之阳内蒸,故迫津外出而盗汗;虚阳上浮,故面色潮红;阴虚生内热,则口燥咽干,手脚心热。

常用药物 黄芪、白术——益气固表止汗;人参、麦冬——益气养阴;防风——疏风解表;山茱萸、五味子——滋肾养阴,酸敛止汗;煅牡蛎——固涩敛汗。

现代药理山茱萸所含鞣质有收敛作用。

食疗方法 虫草炖老鸭 冬虫夏草15~20克,老母鸭1只。将老鸭去毛及内脏,冬虫夏草放入腹腔内,加水及调料,隔水蒸炖1小时,即可服用。

预防调护

1.分娩及产后耗气伤阴血,应注意补气补血,如鸡汤、鱼汤、肉汤等。

2.产后自汗、盗汗,应积极预防感冒。

3.产后阴血亏虚,易产生便秘,饮食应增加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