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
15620400000028

第28章 多多总是不懂装懂——孩子爱逞能,父母怎样引导?

多多今年4岁,在幼儿园上中班,他和隔壁的朵朵关系很好,每天放学总喜欢和他一块儿写作业。刚开始,妈妈觉得多多能和朵朵在一起挺好的,毕竟朵朵比他大一点,有什么事都能照顾到他,多多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向朵朵请教。可是最近,妈妈却发现一个问题,多多喜欢不懂装懂。一件事,本来朵朵说得挺对,多多却非要歪曲他的意思,而且给出自己看似合理的解释。

难道是多多的想象力很丰富?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妈妈却觉得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记得有一次,多多的作业是画一条河,并用蜡笔涂色。这个作业并不难,能给河流涂的颜色有很多:黄色、绿色、蓝色……朵朵就建议多多涂上黄色,说这是黄河的颜色。多多不干,挑选了半天,挑了一支紫色的蜡笔。

“多多,你为什么要涂紫色的?你见过紫色的河吗?”朵朵奇怪地问多多。

多多并不理会朵朵的疑问,一个劲儿往上涂,想了一会儿说道:“我这是新疆的河,新疆不是紫色的吗?”

“新疆是紫色的?”朵朵更奇怪了,说,“我妈说新疆有很多沙漠,应该是黄色的才对。”

“不对,新疆是紫色的,新疆的沙漠也是紫色的。”多多开始强词夺理,“新疆的葡萄都是紫色的,沙漠怎么会是黄色的呢?”

“那你知道沙漠是什么吗?”朵朵继续发问。

“沙漠……沙漠就是磨沙子的东西,和磨豆浆的机器有点像。上次,我爸爸还带我去超市看了呢,你肯定没见过吧?”多多想了想回答道。

“哈哈哈,随便你吧。”朵朵不愿意争执下去,开始埋头画自己的画。

听到这里,多多妈妈就觉得很不可思议。其实多多不知道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就像今天一样,他就是不承认自己不知道,而非要给出解释,最后闹出了笑话。这样的笑话越来越多。多多妈妈就开始担心,这孩子总喜欢不懂装懂,到底该怎么办?

案例深度解析

面对自己不懂的事,却总是装出一副很懂的样子,并振振有词地给出“答案”。从表面上看,这是孩子想象力丰富的一种表现,但实际上,这是孩子在逞能。

小孩子都爱逞能,2岁左右,逞能现象开始出现,3~5岁达到顶峰,随后就会慢慢减少。男孩和女孩相比,男孩的逞能心态更加严重一些。

小孩子是如何逞能的呢?通常,爱逞能的孩子总是爱说“让我来”!此外还会表现为:别人不敢爬的树他非要去爬、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他会抢着去、别人说辣的东西他抢着吃……总之,别的孩子不敢做什么,逞能的孩子就会抢着去做什么,以此来表明自己比别的孩子“厉害”。

家有逞能孩子,很多父母很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孩子有自信的表现。但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爱逞能,是孩子忌妒心理的外在表现。

那么,孩子为何爱逞能呢?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1)教养方式不当。

很多时候,孩子不敢去尝试一些事情。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去做,就会使用“激将法”,说一些刺激孩子的话。比如“你是男子汉那就去做”“你这么笨,肯定做不好”“你是一个胆小鬼,你肯定不敢”……当孩子为了自尊心而应战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逞能。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习惯。

(2)表现欲强。

爱逞能,还与孩子表现欲强有关。如,有些孩子喜欢在小朋友或他人面前表现自己,以此来引起他人的关注。这些孩子与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相比,就显得爱逞能。无论看到了新的事物,还是学到了新的知识,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让别人知道。比如在幼儿园学了一首儿歌,回家就喜欢在父母面前唱,想得到父母的关注或评析、认可、赞赏。当然也会因为逞能爬树、把衣服扯破,最后被父母批评。

(3)自卑心理。

孩子爱逞能,还与自卑心理有关。自卑的孩子为证明自己能行,通常会在他人面前逞能。比如孩子就是没有胆量,却要逞能和别人打赌,硬着头皮去最黑暗的角落;明明不敢吃大蒜,却要逞能硬着头皮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喜欢逞能的孩子十之八九都有一定的自卑心理。

心理学家支招

孩子爱逞能,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适当地拥有一些逞能心理能满足孩子的表现欲,但过于逞能也给孩子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危险,特别是5岁左右的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辨别能力差,不知什么行为危险,什么行为安全。

此外,孩子过于爱逞能,也不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因此,父母应该高度重视,尽早给予引导。具体的方法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1)运用激励效应。

孩子爱逞能时,父母可巧妙地运用激励效应,引导孩子正确地表现自己。如,在孩子写作业遇到困难时,可这样鼓励他:“孩子,爸爸知道你行的!”“宝贝,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个题目你肯定能做出来。”“相信我,你一定行。”

(2)承担后果法。

如果孩子不听劝,非要逞能,并造成了不良后果,如,父母不让他动电话,他却非要乱动,把电话弄坏,父母可以要求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修电话机,或让孩子将因逞能而犯的错误记录下来,超过十次,就禁止他一周内不许看动画片。

(3)授业解惑法。

有的孩子逞能,是因为自己对某些方面不懂,只是为了“比过”小伙伴,才装出很懂的样子。此时,父母可给他“解惑”。如案例中的多多不明白为什么 “新疆”的河不该是紫色的,什么是“沙漠”,父母就可以通过解释让孩子明白他错在哪儿。

他山之石

父亲姓名:程晓飞

职业:司机

儿子姓名:牛牛,4岁半

我的儿子牛牛今年4岁多,虎头虎脑,惹人喜爱。但他有一点不好,就是喜欢逞能,常常不懂装懂。

有一天,我们一家在看电视。当时是冬天,电视上出现了一座山,山上被积雪覆盖。牛牛就问我:“爸爸,为什么那块雪都堆成山了?”

我笑了笑,回答道:“儿子,不是的,那里本来就是一座山,只不过是雪把它给埋了,山上的雪和路上的雪是一样厚的。”

“不是,山上的雪肯定比路上的厚,你看堆得那么高。你不是经常说红军爬雪山吗?没有雪怎么能堆出山呢?”牛牛一本正经地说。

“雪山,就是指有雪的山,不是雪堆出来的山……”我尽量解释道。

“不是的,爸爸,你错了,不是的……”说着说着,牛牛竟然哭了起来。我知道,他这是在不懂装懂,却被我戳穿,面子上过不去才哭的。

当时我就没有多说什么,心想哪天我会让你眼见为实的。

过了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天降大雪,积雪很厚。郊区的山已经被积雪覆盖了。

“这是一个好机会,我要让牛牛见见什么叫雪山。”当下,我就叫醒儿子,挂上防滑链开着车去郊区。

“儿子,你看,那是不是雪山啊?”我指着一座山问牛牛。

“是的,爸爸,那是雪山。上面有很多雪,我可以在那里堆雪人。”牛牛很兴奋。

“那你是不是觉得那里的雪特别厚,都堆成雪山了呢?”我慢慢地把牛牛往他自己设定的“圈套”里引。

“是的,可能那里要更冷一点,或者……天上面有了一个窟窿,所以,雪就从上面掉了下来。”牛牛还在不懂装懂。

我笑了笑,没有说话。等到山脚下的时候,我给了牛牛一根小棍子,让他把上面的雪扒开,看看下面到底是什么。

毫无疑问,下面是泥土,而不是牛牛认为的积雪。

“爸爸,这怎么是泥土,不是雪啊?”牛牛对自己的发现感觉很惊奇。

“雪山,是山上有雪,不是用雪堆出来的。”

突然间,牛牛明白了我带他来这里的用意所在,对我笑了笑,然后爬上车对我说:“爸爸,我们回家吧。”

自从经历了这一次事情之后,牛牛不懂装懂的坏习惯有了明显的改观,遇到不懂的事也不再凭主观臆断,而是会主动求教于我或者妈妈,逞能的心理也有了明显的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