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儒学与人生
15624000000037

第37章 人生三戒

人生在世,为生存计,出于动物的本能,有四大欲望:色、食、名、利,即贪食、贪色、贪名、贪利。这种贪求之心是人皆有之,永无止境的。但如果放任这种欲望的膨胀,人就无异于动物了。儒学认为,人的这些欲望在其不同的时期有所不同。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这就是孔子指出的“人生三戒”。在孔子看来,一个人从少年、壮年到老年都必须有所“戒”,原因在于人有“血气”(即情欲)。

所谓“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个“色”就是女色。其实就是告诉人们,在少年时期要正确处理“性”的问题。人在少年时期,刚刚进入青春发育期,对两性的问题似懂非懂,在朦胧中既有好奇感,又有强烈的尝试欲。所以,在这个年龄段,容易贪恋女色,导致身心萎缩。

所谓“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这个“斗”不是指打架斗殴,而是指精神方面的争强斗胜,为了名利时时处处都想打垮别人、出人头地、高人一等,这是典型的中年人的毛病。人在中年时代对名利的需要是最多的,同时,人在中年时代的精力和智力是最充沛的,因而争斗得最激烈,也最容易出问题,所以孔子让中年人戒斗。

所谓“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得”是指贪婪和吝啬钱财,这是老年人爱犯的毛病。晚年之时,老之将至,名利得失,生老病死,对什么都容易贪得无厌。须放手时不放手,徒增悲伤和无奈。

可见,孔子对人生经历和不同阶段的经验总结是非常深刻的。古往今来,很少有人能对食、色、名、利等欲望看得破。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放眼天下,那些形形色色、无以数计的人,无论是伟大还是渺小,几乎都逃不出这些欲望的魔掌。总之,人生的最大欲望,莫过于这“食、色、名、利”四个字。也许正因为人们都孜孜不倦地追求它们,所以,与此同时,它们也就成为人们一生烦恼的主要源泉。

儒学并不主张拒绝情色,更不否定名利,而是要人们学会如何恰当地对待它们。儒学认为,一个人应当正确认识色,看待色,在情色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凡是人的生命,就不离这两件大事:饮食、男女。所以,没有必要把“色”看成是洪水猛兽,讳莫如深,甚至片面认为“红颜祸水”。但是,孔子特别告诫年轻人不要因为追逐美色而误事,要好色而不淫。要对美有爱慕之意,而绝不能轻浮猥亵。历史上因为沉溺女色,荒废朝政,甚至偏听偏信,亡家灭国的事例不可胜数。商纣王因宠爱妲己而被西周推翻;周幽王为博得褒姒“千金一笑”而“烽火戏诸侯”,以致亡国;吴王夫差被西施色相迷惑,使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有机可乘;隋炀帝更是沦于女色陷阱荒淫无度而失国;杨贵妃的妖冶使风流天子唐玄宗几乎命丧“安史之乱”;多情的李后主因女人而“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徽宗耽于声色犬马而沦为金人阶下囚;明朝的断送取决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咸丰“天地一家春”导致慈禧祸国殃民四十年……真可谓万恶淫为首。所以,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儒学认为,要能够做到“人生三戒”,关键在于克服贪欲。因为人一旦有了贪欲,不是“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就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哪里还算得上一个刚毅的男子汉?孔子说过:“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论语·公冶长》)意即“我不曾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这个人贪图名利的欲望心太重,怎么能做到刚毅不屈呢?”在孔子看来,有贪欲就不可能刚毅。所以成语说:无欲则刚。

当然,无欲不是说一点欲望也没有,而是说没有过分的欲望,即没有贪欲。没有贪欲,就可以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才能谈得上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古人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谭》)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心境达到了这样的地步,自己的喜怒哀乐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无论别人喜欢不喜欢自己,无论什么样的宠辱遭遇,都不能改变自己心境的平和。这是因为他能够悠闲从容地看待名利财色,就像欣赏窗外的花草和天空的云朵一样。人生在世,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自然不会被内心深处的紧张和焦虑折磨,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风波,都能够以从容平淡的心境去面对。

《清史》中记载孝庄文太后劝降洪承畴一事,颇令人深省:明将洪承畴在清皇太极入关时被俘,劝降不从,孝庄便隐瞒身份带一名宫女去送参汤。洪承畴见孝庄美艳,便想起家妻娇妾的美丽,不免叹息,参汤洒在衣服上他便用袖子擦拭。孝庄随后对皇太极说:“洪承畴对自己的衣服都那么爱惜,更不要说生命了,他肯定能投降”。后来,洪承畴果然降清并做了大功臣。他何以投降?因为他有欲望,他好色,好漂亮,好整洁,有求生欲望的本能。一个被欲望拴住的人,就像一头牛被缰绳拴住了鼻子,挣不脱也就不想挣脱了,最终也就只好屈从了(除非到了噩梦醒来之时,才会有所觉悟,但为时已晚)。

当今社会,在“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样一个时代,贪污腐败已成为了社会一大公害,其根源和背景固然相当复杂,但仅从贪污腐败者个体的情况来分析,则无一不是因欲壑难填而造成的。他们私欲膨胀,无休无止的贪婪欲望最后成了焚烧自己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