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上门的骗子
一天上午10时许,虹口区海南中学科技“小状元”、初二学生小徐家来了个不速之客。她短头发,瘦高个子,十六七岁模样,上身穿学生服,下身穿着牛仔裤,声称自己是“青少年科技报记者”,从学校老师那里了解到小徐是市水仙花雕刻状元,特来府上采访,写一篇“人物专访”,拟在市科技节期间发稿见报……假记者要小徐取出科技作品和获奖证书,煞有介事地拿出照相机,拍了几张照片……接着,又要小徐打电话约几个同班同学下午接受“采访”。趁小徐打电话的间隙,她迅速地把小徐的哥哥放在写字桌上的皮夹偷走了,内有500多元钱和身份证、学生证、通讯录等物。假记者走后,小徐发现皮夹被窃,便按她留下的电话、地址寻找,结果发现全是假的,便向派出所报了案。
由于这个女骗子当时没有落网,报纸上未能揭露她的真实面目,这就使她有可能故技重演。即使她被捉拿归案,也不等于就不会再发生这类案件。因为在当今社会上,这一类不法之徒大有人在。这些坏人往往利用学生对无冕之王——新闻记者的尊敬,以及希望借助舆论工具宣传自己的心理,为非作歹。所以,当自称记者的人上门采访你的时候,一定要防假冒,切不可忘乎所以。
当陌生记者找你采访而不主动出示记者证件时,可以请他出示证件,可以通过侧面了解的方法,查询他的身份。例如,你可以这样说:“哎哟,承蒙您上门采访,十分荣幸。听说你们报社的记者证很精美,能不能让我看一看呀!”如果对方把记者证给你看,要注意识别;如果对方以种种借口不拿出或拿不出记者证的话,你可以看一下手表或家中的时钟,然后很自然地说:“差点忘记了,我约好去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师,时间快到了,是不是另约时间下次再谈。请你留下电话、地址,到时候我去找你,好不好?”当对方离去时,应以礼貌相送为掩护,悄悄地看清对方使用的车辆的牌照号码,以便报请公安机关查明该人的真实情况。若是骗子,即可捉拿归案。如果对方给你留下了单位电话、地址,也可自行核实,辨明真伪。
不管采用哪种识别方法,都必须神态自然,文明礼貌,切不可口气生硬,出言不逊。不然的话,对方如是骗子,可能被激怒而胡作非为;如是真记者,便会受到心理伤害。
另外,还有一种上门骗子——自己的熟人。他们惯用的办法是请你出去玩,或者引诱你到门外去看什么“西洋景”,调虎离山,再加害于你,或者由他们的同伙趁机潜入你家中偷窃财物。遇到不可靠的上门熟人,你得提高警惕,克制自己的贪玩心和好奇心,婉言加以拒绝。
怎样识别真假记者
真正的记者进行采访活动都遵循这样一条规矩:在没有被采访人的熟人介绍的情况下,记者前去采访自己不认识的对象,必须主动出示自己的记者证,以表明身份。退一步讲,即使不出示记者证,至少也要随身携带记者证,以备查看。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说我们在助人为乐的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管好大门的钥匙
中学生章某,家住某市一处深宅大院,这里聚集着“七十二家房客”;她的父亲在上海工作,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母亲因留恋这座“天堂城市”而没有随夫迁居到那个国际大都市。母女两人生活安逸,家中从未出过什么乱子。不料一年初春,厄运却落到了章家。这天早晨,小章由于怕耽误早读的时间,狼吞虎咽地吃了半碗稀饭就匆匆出门向学校赶去,幸好没有迟到。但是,中午放学回家时,她搜遍了书包和全身,始终找不到大门钥匙。好在母亲的单位离家不远,小章骑车十分钟就要到了妈妈的钥匙。对于丢了钥匙会产生什么后果,母女俩从来没有考虑过。
下午没课,小章独自在房间里做作业,收音机里传出阵阵婉转悠扬的歌声,正当她在专心致志地思考作业题时,猛然间一条毛巾由前往后紧紧地包住了她的面部,勒得她气都透不过来。尽管她拼命反抗,但是力不从心,渐渐地失去了知觉……等到小章苏醒过来时,已经遭强暴……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住在同一大院内的一条色狼,正是捡了她掉在家门口不远处的钥匙,悄悄地开门潜入她家的。
这一教训是多么深刻呀!所以,安全机关一再告诫广大青少年:发觉家门钥匙遗失后,必须尽快换掉门锁,或者采取相应的其他防范措施,不给拾到钥匙的歹徒以可乘之机。若是小章下午在家做作业时,先采取临时保安对策,将大门锁扣好保险,或用重物抵住大门,等母亲回家后再换装门锁,那么,色狼再狡猾,也不能得逞。
如何预防身上的钥匙丢失
最安全的方法是用一根牢固的带子,一端扎死在裤带上,另一端扎死在钥匙上。小学生如果不用裤带的,可用一根带子穿过钥匙孔,两端扎在一起,套在脖子上。倘若在外面,脱衣服后不要忘记随手把钥匙套回脖子上。如果把钥匙结在书包上,则要防止在外玩耍时,随意将书包乱丢乱放,以致让坏人偷走钥匙。万一钥匙失落或者被盗,应该督促家长赶紧把门锁换掉,麻痹、侥幸、省钱的思想都会遗患无穷。如果仅仅是大门钥匙不见了,而又想省钱,可以把大门锁与房门锁对换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在某些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全家人合用一把大门钥匙的现象,家人外出后,钥匙就放在一个全家都知道的固定地方,谁先回家,谁就到这个地方伸手取钥匙开门入室。这样做的结果是:天长日久,存放钥匙的处所难免不落入他人眼中。在社会风气还没有纯净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情况下,这当然是隐含着不安全因素的。
有一天,江南某村农民陈某家中失窃现金和存单共5900元,其原因是:陈与女儿合用一把钥匙,为了方便女儿放学回家开门,他出去时总是把钥匙放在门口一只塑料拖鞋内。住在陈家隔壁的光棍阿成,曾经夸口答应借给朋友5000元钱,这天在家清点钞票,一看仅有3000元,正在犯愁之际,忽见陈某走过自家门口出去了。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决定偷陈家的钱来凑数。由于阿成早知道陈家的大门钥匙放在什么地方,所以“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会儿时间,400元现金和5张总额为5500元的存单便到了手中。
家总是被认为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看了上面的例子,似乎让我们觉得家也不再安全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了。
针对这段话,说说你的看法,并说说在家时应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