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板栗种植新技术
15637300000008

第8章 栗园的肥水管理

合理的肥水管理可促进树体健壮,增强抗性和延长栗树结果年限,也是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硼元素也是肥料的一种,属于微量元素,对板栗生长发育特别重要,前面已做了阐述,这也是近几年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其他养分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合理地供给。

(第一节 )板栗树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规律

一、氮素

氮素是板栗树生长和结果的最重要营养成分。板栗枝条中含氮06%,叶片含23%,根中含06%,雄花中含216%,果实中含06%。氮素的吸收从早春根系活动开始,随着发芽、展叶、开花、新梢生长、果实膨大,吸收量逐渐增加,直到采收前还在上升。采收后开始下降,到休眠期停止吸收。

春季生长期消耗氮素最多,因此春季补充氮肥有利于新梢生长,使叶片肥厚,呈深绿色,提高光合效率,也能促进花芽分化、果实的生长发育,对产量有很大影响。但是后期氮素过多会引起枝条徒长,影响枝条的充实和花芽分化,有的第二次生长时产生第二次开花结果,但是果实不能成熟,而且还影响第二年的产量。因此,氮素的供应重点是前期。

二、磷素

磷在正常的枝、叶、根、花和果实中的含量分别为02%、05%、04%、051%和05%左右,虽然数量比氮素少,但对板栗树的生长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花前磷吸收很少,从开花到采收期,吸收磷比较多而稳定,采收后吸收量很少,落叶前即停止吸收。缺乏磷元素时花芽分化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同时抗寒、抗旱力减弱。增施磷肥可促进新根的发生和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述能力。

三、钾素

钾元素虽不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但能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可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大,使果实增大,提高坚果的品质和耐藏性,并促进枝条的加粗生长和纤维组织的形成。钾元素不足时,枝条细弱,有枯梢现象,产量和品质明显降低。板栗树在开花前吸收钾很少,开花后迅速增加,从果实膨大期到采收期吸收最多。钾肥施用的重要时期是果实膨大期。

氮磷钾三要素是板栗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另外,板栗是高锰植物,需锰量比其他果树高。酸性土壤有利于对锰的吸收,所以板栗适宜在酸性土壤上种植。钙也是板栗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

(第二节 )施肥的时期和方法

一、基肥

生产中用的基肥都是迟效农家肥,包括厩肥、堆肥、绿肥、炕土等。农家肥施入土壤后需要经过腐烂分解才能被根系吸收,因此,基肥必须早施才能发挥肥效。一般在秋末落叶后施用为好。有些绿肥杂草等,也可在雨季压肥。施肥的方法主要有条状沟施、环状沟施、放射状沟施和全面撒施4种。

1条状沟施在树冠枝梢外的位置上,挖深30~50厘米,宽30~50厘米的条状沟,可以在树两边挖或四边挖。梯田上的树,上下两边的根系较少,左右两边根系较多,以挖左右两边为主,然后把肥料施入沟内,上面覆土。挖沟的位置逐年向外扩展。

2环状沟施为了有利于小树根系的扩大和吸收,常用环状沟施肥。即在树冠外围20~30厘米处,挖30~50厘米宽、30~50厘米深的环状沟施肥。环状沟的位置每年扩大和外移。

3放射状沟施较大的栗树宜用此法,以树干为中心,放射状挖沟,沟宽30~40厘米,深度在靠近树干处要浅,以免伤大根,向外加深,长度视树冠大小而定,一般1/2在树冠内,1/2在树冠外。

4全面撒施肥料把肥料均匀地撒在树冠内外的地面上,而后深翻入土。这种方法适合于大树以及肥料非常充足的栗园或栗粮间作的栗园。

二、追肥

追肥是用速效性肥料,在生长期使用。常用的化肥有: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铵、碳酸氢铵、氨水、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氮磷钾复合肥、磷酸二铵、硫酸钾、钙镁磷肥等。磷肥也可以作基肥用,最好和农家肥混合使用。

追肥的时间最好在早春雌花分化时期。据试验,在土壤贫瘠的条件下,这时施用以氮肥为主的化肥,可以增加雌花量793%,提高叶绿素含量69%,明显增加了光合效率,比不施肥的增产762%。施肥必须结合灌水。有些地区没有条件灌水,也可在7~8月份雨季施化肥,这样有利于果实的膨大,增加坚果的粒重。据试验,在土壤贫瘠的条件下,雨季追施磷酸二铵可使坚果变大,增产382%。

由于板栗产区一般土壤比较瘠薄,有机质含量很低,所以合理追肥的增产效果特别明显。追肥可进行两次:第一次在新梢开始生长期,也是雌花分化期,以氮肥为主,可增加雌花量和促进枝叶生长;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追施复合肥,可使果实饱满,坚果增大。

三、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也叫叶面喷肥,用肥量少,简单易行,并且常常和打药防治病虫害结合进行,这样见效快。叶面喷布的氮素肥料以尿素为好。尿素和农药混合对尿素的吸收和农药的药效均无影响,亦不发生药害。尿素是中性的有机氮素化合物,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扩散性和吸湿性强,喷后叶面保持湿润,有利于叶片吸收,所以在有露水的天气喷尿素最好。一般使用浓度为02%~03%,最高不超过05%,但在落叶前喷洒可用3%。落叶前20天喷尿素,可以促使氮素向枝条内运输和贮藏,对翌年枝叶生长和雌花分化很有利。

喷磷肥以磷酸二氢钾为好,喷洒浓度为01%~04%,从叶片展叶到果实膨大期都可喷洒,可促进叶片肥厚、浓绿,增加雌花量。在采收前15天和30天喷两次磷酸二氢钾,可增大果重157%。

(第三节 )灌水、蓄水和保墒

一、灌水

板栗大多分布在山区,常因干旱而减产,故有“旱枣涝栗”

之说。板栗需水的规律是,新梢加速生长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需水量最多、最重要。北方地区常常春旱,要求结合春季追肥浇1次透水。南方地区春季雨水较多,一般不必灌水,但常有伏旱,影响果实膨大,所以在夏秋之交,气候干旱时要灌水。

北方7~8月份是雨季,要尽量积蓄水分,充分利用雨水,雨后要松土,切断土壤毛细管,有利于保墒。秋季施基肥后要灌水,以促进肥料分解。灌足上冻水是栗树根系生长和防止冬季干旱抽条的有效措施。保持冬季土壤水分,可抵抗早春干旱,对板栗安全越冬和来年雌花分化都极为有利。

灌水的方法一般都能掌握,但不少栗产区灌水有一定困难,必须做到科学用水。有些地区用滴灌,也有用管道浇水和喷管,都能节水,提高灌水效果。总之水要用到关键的时期,做到科学用水。

二、蓄水

很多山区没有灌水条件,蓄水显得非常重要。蓄水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前面讲的水土保持工程,每年在雨季来临之前对地下工程要全面检查和修理,保证做到能层层拦蓄雨水。同时,对树下的土壤要进行深翻,对梯田要在与山坡垂直的方向进行耕作,使土壤疏松,雨水可以充分渗入土中。

在河北遵化等地提出“一树一库”的方法,主要是在没有水土保持工程的老栗园,在栗树的上方挖一个拦蓄雨水的坑,使山上的雨水流入坑内,慢慢可渗入到栗树根区,等于一棵树上面有一个小水库。总之,在没有灌水条件的地区,如果在雨季能把雨水积蓄起来,板栗同样能有较好的收益。

三、保墒

在节水农业上要提倡开源节流,以上所讲的灌水、蓄水是开源;保墒和减少蒸发是节流。保墒的方法除雨后松土外还有覆盖法。

1秸秆覆盖是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山草、树叶等有机物覆盖在栗树下,可减少水分蒸发量和保蓄土壤水分。同时覆盖物可避免雨水直接拍打地面,防止土壤冲刷并能增加雨水的渗透。覆盖物也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肥力,又能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2地膜覆盖在栽树时用地膜覆盖可提高栽树的成活率。地膜覆盖结合种植花生、豆类等增产非常显著。因为覆盖地膜可以增温保湿,在早春一般10厘米的表层土温可提高2~4℃,土壤含水率可提高3%~6%。而且地膜覆盖后土壤结构疏松利于根系生长。地膜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为害。可以看出,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一样,不但能减少水分蒸发起到土壤保墒的作用,而且还有其他功能,对板栗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