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中国绘画
15641100000002

第2章 春秋、战国、秦代人物画

春秋、战国、秦代是中国人物画相当发达的时期。春秋至战国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的时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诸侯割据造成混乱局面。各国不同阶级和代表人物,提出各种不同的政治观点和学术文化的见解。在学术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这个时期文学和人物画逐渐发达起来。而且统治阶级已经把人物画作为宣扬封建礼教的工具,寓有兴衰鉴戒、褒功挞过之意。

战国时期,常有以农耕、打猎、战争等的现实生活为题材出现在青铜器上。如成都百花潭出土的《宴乐渔猎攻战纹壶》。整个壶从嘴到底,全部饰满了人民绮丽生活的花纹。图案分三层,分别描绘采桑打猎、宴食歌乐、攻战保卫之景。画面和谐华美,结构严谨。人物姿态描绘得千姿百态,动作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说明战国时期人物画达到较高的水平。

《孔子家语·观周》记载孔子瞻仰周明堂的壁画,见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又见周公辅成王“乃绘像于明堂”。感动之极,徘徊不忍离。这证明西周已出现创作重大历史题材的肖像画。刘向《说苑》具载:“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图之。敬君久不得归,思其妻,乃画妻对之。”齐王看见了,知其妻美,竟纳其美貌的妻子。可见齐国敬君是肖像画的能手。又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曰:“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屈原仰见壁画中神灵鬼怪,呵而问之,遂写出了名诗篇《天问》。这是归于人物宗教画方面的例子。

长沙楚墓先后出土的两幅战国帛画,直接用笔墨画在缣帛上。这两幅画是我国现存最古最珍贵的人物画真迹。长沙大山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图中画着一位头后挽髻,细腰长裙,亭亭玉立的侧面贵族妇女。在她左上方有一龙一凤,她合掌祝祷,在腾龙舞凤的引导下向天国飞升。人物造型准确,描线流利,古拙文雅。另一幅长沙子弹库出土的《人物御龙图》。画一系冠长袍,蓄有胡须的中年男子,侧身拥剑,手执缰绳,驾驭舟形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立一鹤,龙身下一尾鲤鱼。单线勾描,已有轻重刚柔的变化,设色平涂与渲染。这两幅帛画是战国中期作品。线条流畅精练,造型优美,比例准确,构图完美均衡。

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同时也说明,我国人物画以线条描绘的传统风格从战国时期已经形成。

秦朝立国时间只有十几年,但其统一六国,融合各地区的文化,美术获得很大的发展。出土的临潼秦兵马俑雕塑群,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精湛的技艺。轰动了中外,令人惊叹不已。可想而知秦朝人物画水平在前进在发达。在咸阳秦宫遗址出土的一批人物车马彩色壁画残块,造型精炼概括,完整优美。说明当时的宫殿建筑有着华丽的装饰,也可想见当时人物画水平的高超,足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