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安利给中国直销员的9个忠告
15666100000012

第12章 直销员切忌沾染上坏习惯(1)

在直销工作中注意强化自己的能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是保证一个直销员究竟能否做得更出色的基本素质。这一点,是千万不可忽略的!

———摘自安利《冲向直销目标》之四1.依靠自己,就会变得日益坚强能拼的人都相信:只有抛弃身边的每一根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这就是说,自立是开启成功之门的力量源泉。因此,能拼能赢者的个性是坚持自立,拒绝依靠。

依靠拐杖走路,尤其是依靠别人的拐杖走路,是很多人的一种“懒惰的心”。对于能拼能赢者而言,他们的习惯选择是:扔掉别人的拐杖,迈动自己的双脚!

人们经常持有的一个最大谬见,就是以为他们永远会从别人不断的帮助中获益。

力量是每一个志存高远者的设计,而依靠他人只会导致懦弱。力量是自发的,不依赖于他人。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我们练习,我们是无法增强自己肌肉的力量的。没有什么比依靠他人的习惯更能破坏独立自主能力的了。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要么抛开身边的“拐杖”独立自主,要么埋葬雄心壮志,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

年轻人需要的是原动力,而不是依靠。他们天生就是学习者、模仿者、效法者,如果给他们太多帮助,他们很容易变成仿制品。当你不提供拐杖时,他们就会无法独立行走。只要你同意,他们会一直依靠你。

爱默生说:“坐在舒适软垫上的人容易睡去。”

依靠他人,觉得总是会有人为我们做任何事,所以不必努力,这种想法对发挥自助自立和艰苦奋斗精神是致命的障碍!

“一个身强体壮、背阔腰圆,重达近150磅的年轻人竟然两手插在口袋里等着帮助,这无疑是世上最令人恶心的一幕。”

你有没有想过,你认识的人中有多少人只是在等待?其中很多人不知道等的是什么,但他们在等某些东西。他们隐约觉得,会有什么东西降临,会有些好运气,或是会有什么机会发生,或是会有某个人帮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没受过教育,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资金的情况下为自己获得一个开端,或是继续前进。

有些人在等着从父亲、富有的叔叔或是某个远亲那里弄到钱。有些人是在等那个被称为“运气”、“发迹”的神秘东西来帮他们一把。

我们从没听说某个习惯等候帮助、等着别人拉址一把、等着别人的钱财,或是等着运气降临的人能够真正成就大事。

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曾说,他准备让自己的儿子先到另一家企业里工作,让他在那里锻炼锻炼,吃吃苦头。他不想让儿子一开始就和自己在一起,因为他担心儿子会总是依赖他,指望他的帮助。

在父亲的溺爱和庇护下,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的孩子很少会有出息。只有自立精神能给人以力量与自信,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培养成就感和做事能力。

把孩子放在可以依靠父亲或是可以指望帮助的地方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在一个可以触到底的浅水处是无法学会游泳的。而在一个很深的水域里,孩子会学得更快更好。当他无后路可退时,他就会安全地抵达河岸。依赖性强、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而只有“迫不得已”的形势才能激发出我们身上最大的潜力。

呆在家里、总是得到父亲帮助的孩子一般都没有太大的出息,就是这个道理。而当他们不得不依靠自己,不得不动手去做,或是在蒙受了失败之辱时,他们通常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惊人的能力来。

一旦你不再需要别人的援助,自强自立起来,你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一旦你抛弃所有外来的帮助,你就会发挥出过去从未意识到的力量。

世上没有比自立、自强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如果你试图不断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你就难以保有自立、自强。如果你决定依靠自己,独立自主,你就会变得日益坚强。你有时候会觉得能够获得外部的帮助是一种幸运。但是,从不利的方面看,外部的帮助常常又是祸根,给你钱的人并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最好的朋友是鞭策你,迫使你自立、自助的那些人。

有很多年纪大的人,他们只有一条腿一只手,却能自食其力,而你作为一个身体健全、能够工作的人还要指望别人的帮助,这简直是荒谬透顶!

没有哪个寄人篱下的健全人会觉得他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职业,他就会力量倍增,充满活力,内心充实,这种感觉是别的什么都不能替代的。责任感往往带来能力。许多年轻人在第一次亲自经商后才发现了真正的自我。而在此之前他或许已经为别人工作多年了,都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

人身上最可贵的个性之一是自强和自力,能拼能赢的人就是这种个性的张扬者。

2.大多数人常因冲动做错事皮鲁克斯说:“对于一个能拼能赢的人而言,他应当明白:付出同样的努力,一个人成功了,另一个人则失败了。他们可能都知道成功的途径,但他们之间有一个主要的区别:成功的人总是约束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成功的人总是容忍自己冲动的感情占上风。”查尔斯·戴高乐承认他在这方面的弱点。他说:“我常常因冲动做错事,但是我的预见很少出错。”

如同所有的习惯一样,控制冲动也是一种经过训练而得到的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有两个基本方法:第一,你必须不断地分析你的行动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第二,你必须不屈不挠地按照符合你决心为了长期的最大利益的决定而行动。

控制冲动可能是最基本的心理能力,也是各种情感自制力的根源,因为所有情绪本质上都导向某种冲动。能够控制冲动,压制未成形的行动,很可能是脑部发挥抑制作用,使边缘系统无法传递信息给负责行动的皮质。当然,这只是一种解释,还有待进一步印证。

无论如何,下面所说的糖果试验确实证明了克制情绪与压抑冲动是很基本的能力。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于1960年开始进行上述试验,对象是史丹福大学附设幼稚园的孩子(多数为史丹福教职员及研究生子女),实验一直追踪这些孩子到中学毕业。

有些孩子的确能耐心等待大哥哥办事回来,当然等待的十几分钟一定非常漫长。这些孩子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撑下去,有的闭上眼睛不去看诱人的糖果,将头埋人手臂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努力让自己睡着。最后这些勇敢的孩子得到了两颗糖果。有些小孩则比较冲动,大哥哥才走几秒钟便夺手拿走糖果。

十几年后这些孩子成为青少年,这个试验的预言能力才逐渐明朗。两种反应的孩子在情绪与社会方面的差异非常大。4岁时就能抵抗诱惑的孩子到青少年时期显得社会适应能力较佳,较具自信,人际关系较好,也较能面对挫折;在压力下比较不会崩溃、退却、紧张或乱了方寸,能积极迎接挑战,面对困难也不轻言放弃,在追求设计时也和小时候一样能压抑立即得到满足的冲动。

冲动型的孩子则约有1/3较缺少这类特质,反倒表现出较负面的共同特征,如让人觉得难以与人接触,顽固而优柔寡断,易因挫折而丧志,认为自己是坏孩子或无用,遇到压力容易退缩或惊慌失措,容易怀疑别人及感到不满足,容易嫉妒或羡慕别人,因易怒而常会与人争斗,而且和小时候一样不易压抑立即得到满足的冲动。

糖果试验显示的是童年的一个很小的行为,但长大后却扩大成为多方面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很多大大小小的成就都取决于压抑冲动的能力,包括减肥、读完学位等等。有些孩子4岁便已深谙个中的道理,能依情况判断压抑冲动才是最有利的,努力将注意力自眼前的诱惑转移开,以种种方式维持毅力以达到最终目标。

这些孩子中学毕业时又接受一次评估,结果4岁时耐心等待的人在校表现优异得多。据孩子父母的评估,这类孩子学习能力较佳,无论是语言表达、论理、专注、制定与实践设计、学习意愿都较佳。更让人意外的是这类孩子的入学考试成绩普遍较优。最迫不及待拿走糖果的小孩当中,1/3平均语言成绩524分,算术528分;等待最久的1/3孩子,这两项分数平均为610分与652分,总分差距多达210分。4岁所做的糖果试验与智力测验同样可预测孩子将来的入学考试成绩,但前者的准确度是后者的两倍,唯有当孩子开始读书以后,智力测验的准确度才会逐渐提高。也就是说,控制冲动的能力是IQ之外与潜在智能有关的重要因素(小时候克制冲动的能力也比IQ更能准确预测少年犯罪的可能)。有人说IQ不可改变,因此可代表未来发挥潜能的极限,但种种证据显示,克制冲动或准确判读社会情境的EQ是可以学习而得的。

发明糖果试验的米伽尔同时发明了一个冗长的名词:“设计导向的自发式延迟满足”,这或许可代表自我调节情绪的根本意义,亦即控制冲动以达成某种设计。所谓的设计可能是建立事业、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或成为有名的运动选手。当然也包括发财致富。

如果你想在未来的奋斗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控制冲动。“首先控制你自己,然后你才能控制别人。”巴尔塔萨·格拉西安这样说。控制自己的冲动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存在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控制冲动的全部内容是:按理智判断行事,克服追求一时感情满足的本能愿望。一个真正具有控制冲动能力的人,即使在情绪非常激动时,也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控制冲动表现为一种自我控制的感情。与我们现代通俗心理学所提倡的相反:自由并非来自“做自己高兴做的事”,或者采取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度。自己来战胜自己的冲动感情,证明你自己有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如果任凭你的感情支配你的行动,你就会使自己成为感情的奴隶。一个人,没有比被自己的冲动感情所奴役而更不自由的了。

通过努力做使你生活更有意义的事,并向着未来的设计奋进。但是,生活在现在,并不意味着你应该采取某种仅使你今天感到愉快的态度而不顾及明天的后果。

我们的感情冲动容易倾向于获得暂时的满足。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向着养成控制冲动习惯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不论你如何享受现在的生活,控制冲动、深谋远虑总会有益于你考虑未来。不要把未来看作是一个永远不会显现的模糊的小点儿。它会显现的,而且几乎总是比人们预期的来得早。如果现在你不能有效地控制住冲动,未来总是恼人地提前到来。

另一方面,控制冲动是一个培养正确理解现实的能力的问题。只要你有相当的知识和智慧,你就不会拿“我没有另外的选择,我不得不这样做”这种话做行事冲动的借口。这种“不是借口的借口”总是被那些因冲动而导致不断失败的人一再使用。他们拒绝向自己这样要求:假如理智告诉他们,因现在的一时冲动引发的长期的后果可能是破坏性的,他们便不犯这种错误。抉择在于:付出短期不自在的代价,换取享受长期的更大的报偿。值得反复提醒的一句是:“你永远有一个选择”。例如,一个没有养成控制冲动习惯的人可能反复地屈从于一种诱惑而和过去已给他带来不少难题的某人打交道。这种错误的后果甚至严重到能长期影响一个人的成败。

3.主意不坚和优柔寡断是致命的弱点

优柔寡断与能拼能赢截然相对。有些人优柔寡断、不敢拼搏简直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们不敢决定种种事情,不敢担负起应负的责任。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凶是吉。他们常常对自己的决断产生怀疑,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解决重要的事情。因为犹豫不决,很多人使他们自己美好的想法陷于破灭。

世间最可怜的人就是那些优柔寡断、不敢拼搏的人。有些人一旦遇到了事情,就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这种主意不定、意志不坚的人,既不会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他人所信赖。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在决断之前需要从各方面来加以权衡和考虑,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常识和知识,进行最后的判断。一旦打定主意,就决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给自己回头考虑、准备后退的余地。一旦决策,就要断绝自己的后路。只有这样做,才能养成坚决果断的习惯,既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同时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赖。有了这种习惯后,在最初的时候,也许会时常作出错误的决策,但由此获得的自信等种种卓越品质,足以弥补错误决策所可能带来的损失。有这样一个人,他从来不把事情做完。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给自己留着重新考虑的余地,比如他写信的时候,如果不到最后一分钟,就决不肯封起来,因为他总担心还有什么要改动。他时常在把信都封好了,邮票也贴好了,正预备要投入邮筒之时,又把信封拆开,再更改信中的语句。最令人可笑的是有一次他给别人写了一封信,然后又打电报去,叫人家把那封信原封不动立刻退回。这个人是个社会名人,在许多方面有着非常出色的才能与品格,但是正是由于他这种犹豫不决的习惯,使他很难得到其他人的信赖。所有与他相识的人,都为他这一弱点感到可惜。

还有一个令人尊敬的妇女,也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当她要买一样东西的时候,她一定要把全城所有出售那样东西的商场都跑遍。当她走进了一个商店,便从这个柜台,跑到那个柜台,从这一部分,跑到那一部分。她从柜台上拿起了货物时,会从各方面仔细打量,看了再看,心中还不知道喜欢的究竟是什么。她看了又看,还会觉得这个颜色有些不同,那个式样有些差异,也不知道究竟要买哪一种是好。她还会问各种问题,有时问了又问,弄得店员们十分厌烦,结果,她也许竟一样东西也不买,空手而去。

她要买一样取暖的衣帽,不喜欢穿戴着太笨重,又不喜欢过分暖热。她要买一样衣物,既便于夏天,又便于冬天,既适用于高山,又适用于海滨,不仅可用于礼拜堂,又可用于影剧院。心中带着这几种不现实的苛求,还能从哪里买到这样的东西呢?万一碰巧她买到了这样一件衣物,她心中还是怀疑所买的东西是否真的不错?是否要带回去询问他人的意见,然后再向店中调换?无论买哪一样东西,她总要掉换两三次,最后还是感到不满意。

主意不坚和优柔寡断,对于一个人来说,实在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犯有此种弱点的人,从来不会是有毅力的人。这种性格上的弱点,可以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也可以破坏他的判断力,并大大有害于他的全部精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