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腔北调
15668600000005

第5章 晋剧

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山西编号:Ⅳ-18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

晋剧,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晋剧《打金枝》剧照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形成晋剧。其后几经变化,在晋中、晋北以至内蒙古、河北、陕北的部分地区发展传播开来。

晋剧传统剧目丰富,经常上演的有二百多出,包括《渭水河》、《打金枝》、《临潼山》、《乾坤带》、《沙陀国》、《战宛城》、《白水滩》、《金水桥》、《火焰驹》、《梵王宫》、《双锁山》等。在发展过程中,晋剧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 晋剧《渭水河》剧照晋剧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分为三类:“乱弹”、“腔儿”、“曲子”。“乱弹”是晋剧的主要唱腔;“腔儿”是指晋剧中的各种花腔,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依附在各种板式的“乱弹”中;“曲子”是指所唱的昆曲和地方小曲。晋剧的这种唱腔和表演不仅具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的一般特点,而且具有比较圆润和工细的独特风格。因而,既能表现慷慨激昂的历史故事,也能表现优美健康的民间生活。这种粗犷与细腻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是晋剧赢得众多观众喜爱最直接的因素。 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晋剧十分注意运用二人以上的对唱、轮唱手段发挥其唱腔的艺术特色。

晋剧弦乐牌曲很多,表现愉快情绪的有[绣荷包]等,表现苦恼的有[太阳神针]等,紧张用[紧杀鸡],舒缓用[大寄生]。这些曲牌可单独使用,也可联辍使用。如《打金枝》中的《闹宫》与《春秋配》中的《拣柴》的音乐,就是用若干曲牌组成的联奏曲。唢呐曲牌也很多,如坐帐用的[开门鼓]、[慢拜场]等,能渲染元帅升帐时隆重庄严的气氛。《战宛城》中用的[对舞],有千军万马奔腾攻战的气势打击乐的锣鼓点,约有四五十种。如[硬三锤]、[五锤子]、[三翻鹞]、[小战]、[战煞]、[海沙]、[披头]、[帽子头]、[回头]等。晋剧中,分传统的生、旦、花脸三大行为红、黑、生、旦、丑五行。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政府号召振兴晋剧,各级剧团相继调整了班子,充实了演员,添置了行头,整理了旧戏,赶排了新戏,有的还将晋剧表演与当前流行的轻音乐等文艺形式结合起来,增强了晋剧的演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