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桥风云
15668800000010

第10章 武当武术

时间:2006年类别:杂技与竞技

地区:湖北编号:Ⅵ-8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门派众多,就其功法和风格而论,主要分为外家拳的少林派和内家拳的武当派。少林派源于佛教圣地嵩山少林寺,武当武术源于道教圣地武当山。在我国武林中,素有“南尊武当,北宗少林”之说。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

武当武术的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他集武当拳技之大成,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的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湖北武当山

武当武术是道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

除了继承古代武术功防理论,武当武术还运用《易经》中的某些原理,参以道教内丹功法的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套路风格。其核心理论是阴阳消长,八卦演变,五行生克。它以养生练功、防身保健为根本,具有延年益寿、祛病御疾等多种特点和功能。武当武术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

武当武术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完整,它以“宇宙整体观”、“天人合一观”为宗旨,以“厚德载物”、“道法自然”为原则,以“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为方法,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剑法,既有功理和功法,也有套路操作和主旨要领,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张三丰的《太极拳总论》、《太极拳歌》和《太极拳十三式》三大经典之中。以内家拳见长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以无极、太极、两仪为一整体。其中,以太极拳、两仪拳、武当剑、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种为代表,是具有传统而独特风格的武术流派。它以道教哲学和道教理论为指导,结合道教医学、易学、内丹养生学等人体科学共性及规律,把武术技击与健身强体融为一体,形成讲究人体经络穴位,注重练好坚实内功根基,由内气练入而达到外强的内外统一的功夫。武当武术,以气发力,借力打力,擅长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具有刚柔相济、避实就虚、灵活圆转等“内家派”特点。太极拳强调“先以心使身”而后再“以身从心”;形意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达”;八卦掌要求走转圈,“化意念足”。这些都体现了道家“包藏至道”以达“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宗旨。

武当武术经过历代宗师不断的充实和发展,派生出众多的门派和种类,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太极门”的无极功、太极养生功、太极拳、太极剑、太乙五行拳、太乙玄门剑、拂尘等,“八仙门”的八仙剑、八仙棍、八仙拳等,“武当北派”的龙化拳、龙化剑、玄功拳、玄功刀、玄真拳、三十六路弹腿等等。另外还有养生功、内气功、硬气功、童子功、绝技及各种强身健体的气功、功法等。

武当功夫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内刚、行功走架如浮云流水连绵不绝的独特风格在武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武术的主要流派。武当武术原本以武当山为文化空间,历史上,武当山有无数高隐之士和专业修道者队伍栖息,经过他们的修炼和传播,武当武术技艺日精,声誉日隆,最终遍及中华大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武当武术的传承也出现了一些障碍。首先,武当武术早期受道教“隐秘单传”思想束缚,传播面窄;其次,现在的一些传人大都年事已高,且散居全国各地,挖掘利用武当武术资源受到限制;再次,武当武术理论研究工作不够,其文化意义有待深入挖掘。在此情势下,有必要迅速制定合理可行的措施,对武当武术进行抢救、保护、整理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