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15669900000020

第20章 审美思维

科学研究在求真的过程中,始终和爱美相伴随。这种探索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庄严感、神圣感、神秘感、畏惧感即寓于着崇高美、灵魂美、情韵美、乐趣美、终极美,甚至宗教美。

爱因斯坦把这种美感归结为“宇宙宗教感情”,他说:“宗教感情所采取的形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和谐所感到的狂喜的惊奇,因为这种和谐显示出这样一种高超的理性,同它相比,人类一切有系统的思想和行动,都只是它的一种微不足道的反映。只要他能够从自私欲望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这种感情就成了他生活和工作的指导原则。”他认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的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只有那些作了巨大努力,尤其是表现出热忱献身的人,才会理解这样一种感情力量,唯有这种力量,才能作出那种确实是远离直接现实生活的工作”。

爱因斯坦所讲的这一切,沟通着科学研究和自然两个世界,其连接点就爱美之情,就是对人和自然交往中体验到的生命美,即审美的自觉。

审美自觉对艺术家说来,是自不待言的。对科学创造活动来说,也不可或缺。审美自觉对科学研究工作以双重递进作用:由美的体验、感受、境界而产生的第一重作用——激发探索创造热情,赋予创造活力;第二重作用——递进为直觉力,鉴赏力而由灵感升华为科学价值取向和突破性科研成果。

华罗庚的“简单即美的真谛”,是在追求数学美过程中的方法和理念。他弄清楚准确提法后,总是用尽量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这种简单即美的直接方法,从而步入国际一流数学家行列。

审美自觉把美看作是开启真理的门户,它正如同艺术通过审美将真理融入作品一样,科学家把真理在学术中加以艺术内涵化。科学真理和艺术真理虽然是两个不同层次,前者是概念理性层次,它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缘由;后者是形象感性层次,它帮助人们洞察事物的形式,但二者之间并不抵触,而用美的链条相通。美可以使学术熠熠生辉,光彩动人,正如真理可以使艺术密切接近现实,沿着健康方向前进一样。

审美自觉还可以帮助学术风格和个性的形成,学术是讲个性化的,是讲风格的。无论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都对自己研究的对象有美妙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因人而异,这就形成了各人的独特方向、方法和表现形式。没有这种个性和风格,就没有真正的学术。事实上没有特有个性和风格的学者,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强烈程度不同而已。许多大家、名家的学术个性化和风格独特化,给人的印象尤其深刻,它不但是形式上的,而且是内在的。音乐家听到几个音节之后,即能辩认出莫扎特、贝多芬或舒伯特的音乐。数学家或物理学家读了数页文字之后,也会辩认出柯西、高斯、雅科比、亥姆霍兹或克尔基霍夫的著作。哲学、历史学、文学诸大家,名家也都以富有个性和风格,给后来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是对客观事物深刻洞察,并在长期求真、爱美训练中形成的自觉表现,其中贯穿着理性思维和审美思维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