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拔罐、刮痧、按摩全集
15671000000024

第24章 皮肤科常见病的刮痧术(3)

操作:采用走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在背部治疗部位擦适量按摩乳,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皮肤上,先从大椎穴开始沿脊柱自上而下往返数次,然后再在两旁的膀胱经俞穴,其中以心俞、膈俞、肝俞、肾俞穴为重点,以皮肤紫红为度,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治法五

取穴:背部反应点(脊柱两侧浅黄色斑点或深黄褐色斑块)。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反应点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连续针刺2~3下直至出血,然后立即将罐吸拔在出血处,留罐5~8分钟,以血液凝成块为度。第1周连续治疗3~4天;第2周、第3周各治疗2~3次,3周为1个疗程。

治法六

取穴:大椎、肺俞、膈俞、肝俞、胃俞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穴位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出血,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部位,留罐6~10分钟,出血量以1~2毫升为宜,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七

取穴:华佗夹脊、督脉的大椎至命门、膈俞、肺俞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沿华佗夹脊穴叩刺,由上至下,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再用梅花针以相同的手法从大椎叩刺至命门,然后取罐口涂有软膏的小号玻璃罐,用闪火法沿华佗夹脊以及大椎至命门上下游走拔1~2次,不留罐。最后用梅花针叩刺肺俞与膈俞穴,至皮肤潮红,然后拔罐,留罐15分钟,起罐后在针刺处抹抗生素软膏以防感染。每日1次,l0次为1个疗程。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风池、肺俞、肾俞、血海、阴陵泉、足三里。

操作:先刮颈部风池,再刮背部肺俞、肾俞,然后刮下肢部血海、阴陵泉、足三里。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可配合中药内服,效果会更好。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可能的病因,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日光曝晒,停止服用避孕药物,避免精神刺激。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经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18天左右患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本病多发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妊娠妇女患风疹后可能导致流产、死胎或胎儿畸形。

早期有低热、轻度头痛、流鼻涕、打喷嚏、咽痛、咳嗽、乏力等症状,耳后、后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有轻度压痛。在发热1~2天后出红色斑丘疹,先发于面部,很快便波及全身,出疹期发热高达38~39℃。2~3天后皮疹消退,疹退后不留痕迹。

拔罐部位及方法

取穴:神阙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在脐部拔罐,留罐5分钟,起罐后再拔罐5分钟,如此反复3次,共15分钟,每日1次。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百会、头维、风池、风府、阿是穴(脱发区正中)、肝俞、肾俞、合谷。

操作:先刮头部、百会、头维、风池、风府、阿是穴,再刮背部肝俞、肾俞,再刮手部合谷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治法二

取穴:百会、头维、四神聪、上星、角孙、风池、列缺、合谷。

操作:用刮痧法。先刮头部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角孙、风池,再刮上肢部列缺、合谷。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治法三

取穴:百会、上星、阴陵泉、三阴交、太溪。

操作:先刮头部百会、上星,再刮下肢内侧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穴。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治法四

取穴:大椎、大杼、肺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风盛血燥型配外关、血海、合谷;气滞血瘀型配行间、太冲、阳陵泉、三阴交。气血亏虚型配足三里、气海、关元。

操作:先刮背部大椎、大杼、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再按型加刮配穴。用泻法,虚症用补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注意事项

症状较重者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临床上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的皮肤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医称为“痒风”或“风瘙痒”。瘙痒的发生与季节、天气变化、疾病和机体代谢等因素有关。

皮肤瘙痒,痒感时轻时重,夜间尤甚,以致常常夜不安眠,皮肤较干燥,常起屑,有时因搔抓,可见抓痕。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肝俞、膈俞、血海、三阴交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玻璃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血热化燥型,表现为皮肤瘙痒,色红,灼热,遇热加重,伴有口干,心烦,尿赤,舌红,苔黄。

治法二

取穴:风池、曲池、血海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湿热郁滞型,表现为多发于夏秋季节,患部皮肤潮湿,搔抓后易破溃,舌苔薄腻。

治法三

取穴:神阙穴。

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平卧,将火罐吸拔在穴位上,要求吸力要大,留罐5分钟,每日1~2次。

治法四

取穴:足太阳膀胱经的风门至关元俞,督脉的大椎至命门。

操作:采用走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在所选部位涂一层液体石蜡,用闪火法将大号玻璃火罐吸拔在皮肤上,沿督脉及膀胱经上下来回走罐约2~3遍,至皮肤潮红为度,然后在大椎、肺俞、脾俞、膈俞、肾俞处留罐10~15分钟。每周2~3次,10次为1个疗程。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分2组:一为风池、膈俞;二为风市、太冲、行间。并随症配穴:湿热郁滞配曲池、支沟、血海;血热化燥配肝俞、血海、三阴交、太溪。

操作: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前者较重,后者中等,操作范围均较广泛。

治法二

取穴:脊柱两侧,异常反应区,病变局部(瘙痒明显处),肘弯区或膝弯区。

操作: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度,并重点刮异常反应区,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肘弯区或膝弯区。然后用梅花针叩刺病变局部。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治法三

取穴:肾俞、关元、曲池、合谷、阴廉、阴包、血海、足三里,委中、承山。

操作:先刮背部肾俞、腹部关元,再刮上肢部曲池、合谷,然后刮下肢部阴廉、阴包、血海、足三里、委中、承山。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注意事项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肝胆疾病、习惯性便秘、糖尿病等,消除诱因,不吃易致敏及刺激性的食物,如鱼、虾、蟹及辛辣食物等,最好不吸烟,不喝酒、浓茶及咖啡。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可使用一些保湿护肤品。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瘙痒处尽量不要搔抓、避免摩擦,)应穿着柔软松宽的内衣,最好是棉织品,不要穿化纤内衣。

斑秃

斑秃是指头部突然发生的局部性斑状脱发,俗称“鬼剃头”。

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精神抑郁、自身免疫、内分泌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青壮年。

发病突然,头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大小不一,数目不等,脱发处皮肤光滑,界线清楚,边缘头发易于拔出。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头发可全部脱光,称为全秃。除头发外,眉毛、胡须、腋毛、阴毛等处也可发生斑秃。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多数可自然恢复,恢复初期,脱发区长出黄白色细软的头发,逐渐变粗、变黑而恢复正常,有的可反复脱落。有些患者指甲会出现凹点、纵嵴、变脆。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斑秃区局部。

操作:采用留罐法,将面粉加水,揉和,做成饺子皮状,贴在斑秃区周围,然后将火罐吸拔在面饼上,至皮肤微微发紫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日。

治法二

取穴:血虚风燥者(表现为头发突然脱落,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取心俞、膈俞、脾俞、风池、足三里穴;气滞血瘀者(表现为头发成片脱落,病程较长,伴有头痛,失眠,胸肋胀满或疼痛,喜欢叹气,烦躁易怒,面色晦暗,舌质暗,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取肺俞、肝俞、膈俞、风池、血海穴;肝肾气虚者(表现为病程较长,秃发范围较大,甚至全秃或普秃,伴有头晕目眩,耳鸣,失眠,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舌淡苔少)取肝俞、肾俞、膈俞、关元、三阴交穴。

操作:双侧穴位交替使用,采用留罐法,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百会、头维、风池、风府、阿是穴(脱发区正中)、肝俞、肾俞、合谷。

操作:先刮头部、百会、头维、风池、风府、阿是穴,再刮背部肝俞、肾俞,再刮手部合谷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治法二

取穴:百会、头维、四神聪、上星、角孙、风池、列缺、合谷。

操作:先刮头部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角孙、风池,再刮上肢部列缺、合谷。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治法三

取穴:百会、上星、阴陵泉、三阴交、太溪。

操作:先刮头部百会、上星,再刮下肢内侧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穴。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注意事项

保持开朗的心情对于痊愈很重要,尽量避免忧伤、恼怒、紧张、悲观等不良情绪,不要用碱性强的洗涤剂洗头发,以免加重病情。治疗时可配合药物、针灸等疗法。

银屑病

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常称“牛皮癣”、“白癣”等。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本病的发生与精神神经、酶代谢紊乱、内分泌、感染、外伤、寒冷潮湿、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分为寻常型、关节型、脓疮型和红皮症型4种类型。本病以青壮年多见,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1)寻常型:本病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和骶部。开始为炎性红丘疹,常融合成片,呈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斑块状等形状,大小不等,边缘清楚,上面覆盖白色的鳞屑,鳞屑容易剥落,剥去鳞屑后有发亮的红色薄膜,上面可见点状出血。病程缓慢,反复发作。

大多进入冬春之季复发加剧,到夏季则减轻。可有不同程度的痛痒。不同部位病变可有不同的表现,累及头皮,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暗红色斑,上面覆盖着很厚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的鳞屑,头发被鳞屑簇集在一起而呈束状,但不脱发断发,皮损常发生于发际边缘;如累及指(趾)甲,则甲板可出现点状小凹陷,较严重者甲板增厚变脆,有沟纹,或与甲床分离。

(2)关节型:有关节的病变,病变常发生在银屑病之后,也可先于银屑病出现,多侵犯小关节(如指、趾关节),有时也侵犯肘、骶髂关节和椎间关节等。导致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制,关节僵硬或变形。可有发热、疲乏不适等全身症状。

(3)脓疱型:在红斑上出现密集的针尖至粟粒大小的脓疱,小脓疱很快融合成片状。常伴有发热、疲乏不适、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

(4)红皮症型:此型大多因为治疗不当引起。患者全身皮肤呈现弥漫性潮红、肿胀,每日有大量鳞屑脱落,头皮有厚积鳞痂,指(趾)甲混浊、增厚、变形或脱落,口、咽、鼻、眼结膜充血。常伴有发热、畏寒、头痛、疲乏不适等全身症状。

拔罐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肝俞、膈俞、血海、三阴交穴。

操作:双侧穴位交替使用,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玻璃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治法二

取穴:大椎、曲池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用消毒的三棱针点刺,挤出几滴血,再在大椎穴处拔罐,留罐5~10分钟,出血1~5毫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日。

治法三

取穴:大椎、陶道(主治全身病变)、肩胛冈(主治背及上肢病变)、肩龋(主治上肢病变)。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选定的穴位上点刺,然后用闪火法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以拔出少许血液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残留的少数皮损可沿皮损四周和中间进行雀啄样点刺,然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治法四

取穴:大椎、陶道、曲池、肾俞、皮损局部。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法五

取穴:大椎、风门、血海、膈俞穴。

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患者取坐位,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针点刺,再用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玻璃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分钟,每日1次。

治法六

主穴:大椎、陶道、阿是穴。

配穴:皮损在头部者加四神聪、上星、头维穴;在颈项部加翳明穴;在背部加天宗、肝俞、脾俞穴;在上肢者加肩谬、曲池穴;在腰部加肾俞穴;在下肢加新环跳(在尾骨尖旁开3寸处)、血海、梁丘、阳陵泉穴。

操作:一般只选用主穴,效果不佳时可加配穴,配穴按皮损分布及消退情况有顺序地由上到下选择,如背部皮损未退或未完全退净不宜取腰以下穴位,大椎、陶道每次选1个,交替使用,阿是穴仅在残留皮损时使用,配穴取1~2个。采用刺络拔罐法,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选定的穴位上点刺,点刺宜轻、浅且快,然后用闪火法拔火罐,以拔出0.3~0.4毫升血液为宜,留罐10~15分钟,头顶部穴位可只点刺不拔罐,残留的少数皮损可沿皮损四周和中间进行雀点刺,然后拔罐。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

治法七

取穴:大椎、陶道、肝俞、脾俞穴。

操作:每次选1~2个穴位,采用刺络拔罐法,对穴位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然后在穴位上拔罐,留罐5~1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刮痧部位及方法

治法一

取穴:肺俞、肝俞、肾俞、曲池、内关、神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飞扬。

操作:先刮背部肺俞、肝俞、肾俞,再刮上肢部曲池、内关、神门,然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及下肢内侧血海、三阴交与飞扬。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治法二

取穴:大椎及其两侧、肺俞、肝俞、胆俞、肾俞、曲池、神门、血海、三阴交、阳陵泉、飞扬。

操作:先刮颈部大椎及其两侧,再刮背部肺俞、肝俞、胆俞、肾俞,然后刮上肢部曲池、神门,最后刮下肢部血海、三阴交、阳陵泉、飞扬。用补泻兼施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以免加重病情,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境平和。一旦病变局部不要搔抓,不要使用碱性强的肥皂。在治疗期间可配合使用药物、针灸等方法,还应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忌食鱼、虾等食物,禁止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