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领导班子的评价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办好学校的依据和指导思想,谁违背了这一点,谁就办不好学校。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教育兴则国运旺,教育废则国运衰。支持正确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兴旺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党的四代领导核心都曾对教育工作作过许多重要论述和指示。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需要,在第一次全教会上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他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江泽民同志又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是2002年春节前夕,江泽民同志就这将浙江发生的金华一中学生打死母亲和温州市永嘉县两名学生因勒索钱财将一同学乱刀砍死等血的事件,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江泽民在谈话中语重心长地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他强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放松不得”;“都要注意做工作,把家长希望子女成长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江泽民同志于2002年9月8日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8月29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因此,我们的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心全意围绕这个中心服务。在这个前提之下,学校领导班子应该自强自信,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越是能够学到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开拓新视野,挖掘新潜力的工作就越要去尝试。挑战与机遇永远是同在的,压力与动力永远是并存的,我们的学校领导只有不断锻炼自己,获得多方面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以身作则,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保持充沛的精力,不断提高办事的效率,有效地指导教师的工作和能力提高。
学校领导班子要有紧迫感、有事业的追求,有个人和集体发展目标,树立“学校发展,人人有责”的思想,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职责,自觉执行制度,以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做到敬业、善导、严谨、创新、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共同写下教育与学校发展新的乐章。
(二)具有与时俱进规划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办学所取得的成果可能不同;背景、条件基本相同的两所学校,其办学效果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往往同学校领导班子的办学理念、治校方针有关。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学校领导,就是一所好学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办好学校的关键在于学校的领导班子,或者说,首先决定于学校领导班子是否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治校方针。
学校领导班子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目标。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是教育资源的配给者,对学校实行集权管理,学校的领导是上级指示的执行者和学校事务的管理者,不折不扣地贯彻和落实上级的指示,就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学校领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国家对学校(指公办学校)采取了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学校在拥有较大的自主权的同时,面临着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在这一新形势下,学校领导应当有开阔的眼界和远大的抱负,把学校的发展放在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等社会大背景中去考虑,认真规划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目标,致力使学生在情感、道德、能力、体魄、精神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学校领导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订学校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并以自己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努力,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变为动员、激励全校师生不断努力进取的自觉行动。
学校领导班子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治校方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领导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学校领导职责第一条也规定,学校领导要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否全面地、有效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学校领导所具有的办学理念和治校方针关系密切。学校领导要把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治校方针贯穿于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去,把自己的办学理念传递给全体教职员工,形成共同的办学主张,把自己的治校方针转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为此,学校领导自己首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增强自己的人格影响力,努力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学校领导。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师是育人的人,管理学校应“以人为本”。学校应创设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学校领导要重视和学会做教师的思想工作,积极构建新形势下教师思想工作的方法策略,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原则,尊重教师的人格,关注并促进教师的发展,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同时积极引导教师向高层次发展,努力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要求学校要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教学。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拔苗助长不行,定框制规也不行。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就是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就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依其原本,促其完善,助其发展,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要以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成为参与释疑解难的点拨者,成为创设情境、唤醒情感的激发者。教师应当充分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唯其如此,我们才能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发明的能力。
学校领导班子要致力于制度建设,确保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学校领导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必须依法管理学校,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校领导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在确定办学理念和治校方针之后,首要的任务便是致力于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各科室及全体教职员工“有章可依”。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应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使制度的制订“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教职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学校应建立学校领导和行政领导期末述职考评公开制度,使校行政置于党支部和教代会的有效监督之下,从而形成“学校领导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的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机制。在执行制度时,学校领导和校行政领导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影响力,不断增强教职员工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同时,在严格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学校领导还应施以情感管理、观念管理,使管理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三)具有推进教育创新的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它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创造性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在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新形势下,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将成为个人在未来社会立足的决定性因素。推进以教育创新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积极回应时代的要求,推进教育创新,就必须首先做到教育管理的创新。
1.教育创新的实施离不开教育管理的创新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教育管理。从教育过程来看,教育管理可分为教育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育评价管理;从教育内容来看,教育管理可分为德育、德育、体育、美育等诸多领域管理;从教育关系来看,教育管理可分为教育氛围管理(如教风、学风管理)、教育人际关系管理(如教师与学校、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学校与社区等关系的管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教育管理的宗旨归根到底是为了激发起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难想像,没有教育管理的创新,教育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教育管理依然采用应试教育下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怎么可能激发起广大教师投入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中去呢?
2.教育管理的创新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教育管理创新就是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面对学校教育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推进教育创新。因而教育管理的创新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辩证性原则。创新不是空穴来风,原有的教育管理思想、方法中,对于适应客观规律部分要吸收、保留,对于不适应客观规律的则抛弃。如果不懂得教育管理的扬弃是不可能真正实现教育管理创新。
(2)系统性原则。教育管理和教育创新是元素和系统的关系,而具体的每一次的管理措施和教育管理又是元素和系统的关系,所以教育管理是连接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创新的纽带。因此,教育管理创新要树立系统性原则,一定要从整体性系统出发,从教育创新着眼,这样才会使每一项教育管理的创新真正体现教育创新的本质、内涵,从而真正有利于教育创新。
(3)主体性原则。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教育创新的出发点、立足点是人的发展,教育管理创新必须遵循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相反,我们纵观应试教育模式,由于受功利主义影响,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段。此时教育恰恰违背主体性原则,应试教育的教育管理,不把学生看作人,仅仅看作知识的容器,也不把老师看作人,而仅仅看作是传播知识的机器。评价学生的优劣、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就只有学生的考试分数唯一途径。这种教育管理严重抹杀了教师教育的创造性,摧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只有充分尊重人、理解人,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创造力。
(4)多元化原则。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追求划一的产品,教育受其影响,也趋于单一化。教育目标设置单一,要求培养模式化的学生,追求共同性,抹杀个性;教育内容单一,全国使用统一教材,完全不考虑各地的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教师评价方式也单一化,只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优劣的标准。而教育创新注重人的个性,注重人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要求教育管理向多元化过渡。创新的教育管理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求实创新,博采众长,以形成教师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学评价,它侧重以是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全面素质为标准来衡量教师业绩。
(5)开放性原则。任何事物的生命力都在于他的开放性,教育管理创新也应遵循开放性原则。事物发展无止境,教育创新无止境,所以教育管理创新无止境。只有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管理系统,才能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调整,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一个封闭的系统,由于阻塞了与外界的联系,从而最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6)求实性原则。教育管理创新要“求实”,这里的实有两层涵义:第一,合实情,即教育管理创新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只有符合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管理创新才会真正有利于教育创新。第二,要实在,指教育管理措施一定要落实。管理创新是改革,涉及利益的再分配,必然有人拥护,有人反对,幻想一帆风顺是不现实的。所以,当遇到阻力时,一定要坚决落实。无论怎样先进、科学的改革措施,如果在落实方面出了问题,那一切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以上六条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遵循并综合运用这些原则进行教育管理的创新,将有效地推动学校以教育创新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展开。
3.实践教育管理创新,整体推进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