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教改典型案例
15672400000039

第39章 学生评价的内容(5)(2)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这种天性在当代青少年中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审美活动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之余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人人爱美,但是由于青少年的知识、阅历、心理等不成熟,以致并非人人都能很好地感受美,甚至有的人美丑不分,以丑为美,追求低级趣味,从而走向歧途,比如在舞厅不少少男少女抽烟取乐。更有触目惊心的调查,在青少年中竟有1%的人有机会愿尝试毒品的念头。因此要提高审美修养必须对自己进行美育。要知道我们审美能力的获得与提高,在幼时主要靠体验与熏陶,而长大时自觉地接受美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成为主要手段。

第一,青少年必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对美、审美和美的创造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总的看法,是人们关于审美的情感、认识和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区别美丑、鉴赏美的基础,指导和制约着人的审美方向。正确的审美观应当与人积极的、乐观的、进取的精神生活结合在一起。所以审美的客观标准,就是看审美对象是否以感情的形式来体现人们求善求真的本质力量。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应是崇高、知识、真理、追求创造和进步,向往正直和诚实,使自己成为“四有”新人。

第二,青少年要自觉训练各种审美感官,提高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审美离不开人的审美器官的运用,视觉、听觉等以其独特的性能服务于审美意识,而嗅觉味觉在摆脱了纯粹实用和占有的欲望后,辅助了人们的审美。但是这并不表明任何感官都能体验美。不懂音乐的人的耳朵是无法感受音乐的美感,同样一双对传统戏剧没有兴趣的眼睛,也无法领略京剧戏剧的美感,所以青少年必须不断地自觉地训练自身的审美器官的感受力,主动地学习美学基本知识,了解审美对象的基本内容,如戏剧、音乐、美术的基本知识,多进行审美的实践,多听、多看、多练习,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第三,青少年要注意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主要指人们对审美对象在情感上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兴趣和倾向。生活中人们的审美情趣并不相同,有健康高尚的情趣,也有庸俗低下的情趣。高雅的情趣可以陶冶人的品性,培养高尚情操,而低下的情趣易使人从浅薄走向堕落。因此青少年要注意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扩充自己的知识,在自然和艺术的殿堂里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第四,青少年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人的审美情趣、审美修养是在各种实践中培养提高的,青少年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社团五彩缤纷,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旅游采风也很吸引人。只要认真参加体验,这些都是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的好机会。

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还必须首先认识到劳动是美的,对美的理解我们往往局限在艺术等领域,青少年朋友碍于生活经历更会如此,其实是一种误解,艺术美还有更广泛的基础,那便是劳动。看过上海杨浦和南浦大桥的人,一定会被它那气势壮观,撼人心魄的美所震撼。在浦江水中,二座大桥雄姿显得那么和谐,就像巨龙腰间的绸带,劳动创造了美。如果你有幸目睹大桥建设中大桥主塔在机器轰鸣中升高,大桥在火花中延伸,以及劳动者的英姿,那么你又会体验到一种人和物,人改造自然创造奇迹的崇高壮美,劳动本身也是美的。劳动使人类得以生存,劳动使人类获得了自由,一切爱美的人都应该热爱劳动,赞美劳动。

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还包括生活中的美。青少年朋友也许会想,我们生活还不是读书、再读书、辛苦劳累,何以言美。其实这是误解。生活是一门艺术,罗马帝国哲学家马尔卡斯·阿里流士这样诠释生活的艺术: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它要求人们在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思考生活。也就是说只要改变你的想法,就能改变你的生活,因此生活是由你自己创造。爱情是人类的情感生活一部分,爱情的表现离不开美。在人际交往中,不同的交往方式,交往的关系则大不相同,交往也是一门艺术,业余生活更是由自己兴趣,个性决定,事实上一个人的生活越丰实,他业余爱好越多,一个人情趣越高雅,他对生活的享受越快乐。一种遐想、月夜下沉思、美酒品尝都是业余生活,都包含着审美的内容,美渗透在生活中。

人的美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内在美,人的内在美首先表现在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等方面。具有内在美的人,即使相貌平平,甚至有严重生理缺陷,人们仍会被他的内心所吸引,钢铁战士刘琦,长有“狮子相貌”的贝多芬等等。

真善美是辩证统一的,美的人必须是真的和善的,只有真、善这两种品质通过一定行为表现出来,人才是美的。

人们通过对美的追求,激发了各种进取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人们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和建设,不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在今天,一个人能自觉地运用自身的才智,为社会繁荣和进步,为集体利益做贡献,那么他就是一个具有良好人格的人。

真正美的人,是真善美统一发展的人,是有着独立完善人格的人,是那些不断进行创造性实践的人。青少年在提高审美修养,进行审美活动过程中,也必将不断地塑造自己具有真善美的心灵,塑造自己完善的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美的人,为世界创造更多的美。

二、学科学习目标

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建议。

学科学习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科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是学科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学科教学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学科学习目标的确定应以教育部制订的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所以,教师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前就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立恰当的评价目标体系,并据此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具体的评价指标,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不断收集各种信息,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

从课程标准到评价目标再到评价指标是一个评价内容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理解水平和把握能力。为了避免因流于笼统、空泛而削弱评价的可操作性、造成评价结论的不一致性,评价指标应该用具体、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例如,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可以分解为立意、格式、语言等三个方面,如果在评价文章的语言时还是感到笼统,还可以再将其分解为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等指标。此外,在对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时,所分解出的评价指标还必须是全面、重要和有效的,否则,就会削弱评价数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关于如何有效地分解评价目标,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及我国开展的教育目标分类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