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教改典型案例
15672400000049

第49章 关于建立教师课堂评价体系的设想

新世纪的国家课程改革,不仅对传统的教材有很大的改变,对教法有了更为明确的理念和要求,而且在教育思想方面有了飞跃性的转变。单就课堂方面而言,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将实现以下几个转变:1.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

2.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3.从封闭向开放转变;4.从不仅追求知识性目标向更注重情感性目标转变;5.从教材的过分专业化向各科知识的整合转变;6.从注重应试向注重素质转变;7.从注重共性向重视个性发展转变。

随着课堂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将实现以下的“五化”:职业化:能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或者说从教育实际出发,能将教育实际与教育的基本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不同于常人或者其他职业不具有的教育敏锐性。

民主化:能够平等地与学生合作交流,态度不专横,作风不专制,处事不鲁莽。对于不同的思想和见解抱一种宽容的心态,更有一种“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精神,充分的给学生自由发展和自主发展的权利和空间。

个性化:不人云亦云地照抄照搬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能够在不违背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有创造性的实施教育和教学。只有具有个性化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也只有有创造性的教师才懂得如何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造火花。

艺术化: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而实施相应的教育措施和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艺术修养。

情感化: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思考的愉悦和成功的兴奋,并能日积月累地树立一种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对学习和生活不仅有强烈的兴趣而且由衷的热爱。

那么在实施新教材的情况下,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或者说如何建立教师的课堂评价体系,我们认为首先要考虑以下的问题:第一,评价的原则:1.关注教师的积极性,也关注教师的创造性;2.着眼于教师的成长发展。

第二,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相比较,在实施方面将具有以下几个不同的特点:1.减少随意性,增强可操作性;2.减少人为因素,增强科学性;

3.减少模糊性,增强精确性。

第三,评价还将遵循以下的思想: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一切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教师应从台前退到幕后,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表演者。表演的空间和时间应充分给予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中成长。

2.民主的思想:师生平等,也只有师生平等才可能产生民主的思想。试想作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之一的民主,如果不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发挥和锻炼,我们能否苛求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会有卓越的表现吗?

3.协作的思想:现代社会及现代化的大生产都要求人与人之间具有协作精神,学校教育应当成为培养这种品质的优良场所。作为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和合作的空间,从而激活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

4.真实的思想:真实就是不假,不作秀。对比中外的课堂教学录像,我国有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不自然的情况,另外备课资料也与实际的教学情形相差甚远。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培养学生的诚实需要以教师的诚实为前提,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教法中一个突出的思想就是真实而自然,特别看重和关注学生的表现,而不是教师的表演,也特别看重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而不是学生对问题的“一致通过”。

那么究竟如何建立教师的课堂评价体系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教师的教学目标评价

一方面关于教师的教学目标评价。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一种明显体现在备课中的东西,可以反映教师的教育思想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程度;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当更真实地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因为不管教师的教案或者言词怎样,我们都能够从教师的教学实际去透过现象进行有效地分析。它将表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尤其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另外一个方面,教师能否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自然而不做作地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可以说是值得我们更加重视的。

二、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评价

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还必须更具体地关注以下的问题: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能够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有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情境作为一堂课的引入,一是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引入知识的殿堂,去做一种定向的,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思考;二则起着激活思维,催化思维的作用,以教师智慧的星星之火,去形成学生智慧的燎原之势。另外,教师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而有效地处理教材。

关于提问题。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是一定要提问题。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循着教师的提问去思考,那么这种思考仍然只是被动的思考,而真正思考的标志之一是学生提问题,哪怕提出的问题是稚嫩的,哪怕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回答不出的,也一定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没有问题的提出,不能说明学生在真正的思考,在主动地思考。

教师关注学生的程度。从统计的角度来看,这种程序完全可以进行量化。但是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作为教师既要关注思维敏捷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更要关注思维较慢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他们事实上更需要教师的支持和鼓励,而且是长久而持续的支持和鼓励,原则上不能让他们成为教学进度的牺牲品。从教育教学实践来看,这一条原则实施起来难度相当大,但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协调运用好这一原则。很多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哪怕一个体态语言都可能影响学生的终生。

学生的参与程度。这是最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程度:一是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二是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不能以教学进度为借口而取消学生的思考时间,由教师包办代替,把教学内容煮成“夹生饭”;三是学生探讨交流的时间及激烈程度,也就是说学生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争论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志;四是学生勇于探索乐于说出真实想法。一定要鼓励学生说出真实想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五是学生之间的合作程度。让学生在思考与合作中协调人际关系,享受到思考的愉悦,合作成功的体验。可以说,一个没有享受过这两种感觉的学生是不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

教师对学生的鼓励程度。我们在教师关注学生的程度中,谈到过教师的鼓励行为。

我们认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应当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可以贯穿整个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它既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更不应当是教师为了所谓威严而成为一种秘不示人的收藏品。

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应当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其实,人的创造性是与生俱来的,教育能够做到的,或者说教师能够做的是不要扼杀这些创造性,因为创造性的东西与“规矩”、“听话”有相悖的地方,如何灵活处理这其中的关系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研究。

三、师生互动过程的评价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培育人和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互动合作的创造性过程。

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教育思想必须与具体而复杂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不是一种简单而机械的结合,而是一种通过师生双方创造性的教学相长的磨合。教师应该不断地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去适应千姿百态的教育个体,能从错综复杂的教育现象中抓住本质,此外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不盲从教师或书本的结论。

关于教师的成长,原来有一种观点,教师是春蚕,是红烛,是铺路石,但是现在在新课程的观念中,教师不仅具有奉献精神,而且更应当是学习的楷模,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典范,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性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不断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能够不脱离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实际生活,方法和观念能够不断更新,更为重要的是,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作为教师只有不断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变化,才能不僵化地处理各种教育现象。

四、学生学习过程和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了解教师的教育情况。

教师应当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的表现,也就是“闪光点”,真实地记录下来,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也要组织学生将他们得意的作业,作品做好收集、整理工作。事实上,这种日积月累的收集整理工作,既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看到他们不断成长的脉络,更重要的是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都是有缺点的,同时人更有优点。作为教师只有成为学生优点的收集者,而不是缺点的整理者,那么经过年久月深,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成为具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这应当成为一条教育原则。

成长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不断修正缺点,发扬优点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既体现了培养人的艰苦性,更体现培养人的过程性,有了好的过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好的结果,作为教师更应当具备这种职业的乐观性。

总之,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命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

应当说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会有不同的评价。在新教材里,对于建立教师课堂评价体系,是一项综合而系统性的工程,更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例如,如何进行定性分析,如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等等。我这里所谈的只是个人的初步设想,希望能够以此抛砖引玉,期待有识之士一起共同探讨研究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