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教改典型案例
15672400000009

第9章 新课程教育评价改革倡导的评价方式(2)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企业管理领域。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直到20世纪40年代教育测量学家才开始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ing)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学业成就测验是把学业成就从整个教育中、从学生完整的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游离出来,单独进行评价,所以这种测验比较长于测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关注于低水平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真实的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高度综合的心智技能却难以测查,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更是无能为力。而表现性评价正好能克服传统学业成就测验的上述弊端,它重新回归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在课程教学中的完整而真实的生活,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正因为表现性评价具有上述超越于传统学业成就测验的优势,它才在当代教育评价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也正因为表现性评价体现了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质性评价、重视非学业成就评价等最新评价理念,它才成为了当前国内外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不可缺少的又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备受人们的青睐。

其实,表现性评价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并不陌生,它早就已经广泛应用在职业教育、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的评价中,只是在其他传统学科课程评价中较少使用。在我国新的课程改革中,倡导在各科课程评价中广泛使用表现性评价,因此,广大教师需要及时掌握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和操作技术,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表现性评价的几个突出特点: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既可以是给学生评分,也可以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但其重点是在后者。

●表现性评价比较擅长同时也是比较关注的评价领域不是知识和技能的回忆与再认,而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表现性评价的问题情境是比较真实的,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是现实中的问题,而不是脱离现实情境的抽象问题。

●表现性评价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一般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加以解决。

●表现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允许甚至追求答案的多样性。

●表现性评价比较费时费力,需要付出的时间代价较高。

●表现性评价容易受评价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论的主观性较强,信度较低。

在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表现性评价情境的真实性问题。一般地,实施表现性评价的情境越真实,就越能显示出学生在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真实发展状况。可是,有时发生学习的真实情境是无法重复的,因此,只好使用模拟情境。模拟的情境越接近真实情境,表现性评价的结果就越能代表教学所期望的结果,就越符合教师期望学生达成的教学目标。当然,表现性评价施测情境的真实程度是受教学目标的特征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的。传统纸笔测验中任务的低真实性与表现性评价中任务的高真实性,可以通过购物找零钱这一计算能力实际应用的例子来说明。

让学生做一道应用题:小明在商店里用6角9分钱买了一件小玩具。他给营业员1元钱,应该找回多少钱?

将上述问题的情境以真钞代替,然后问每个学生,营业员找的钱是否正确。将学生配对分组,并用真钞和分角色扮演上述情境。带领学生到商店(或“开设”一家玩具店),让每个学生用真钞买(或卖)一件玩具,体会真实购物的整个交易过程。

从上述表现性评价的特点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表现性评价既有很多优点,也有不少局限性。例如,在评价学生知识的识记和再认情况时不如传统学业成就评价那么有效,评分带有主观性,信度较低,评价费时费力等。实际上,传统的客观性测验对许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测量是高效而可信的,如果精心编制,它也可以用于评价包括分析、推理和综合在内的一些高层次的心智技能。所以,在运用表现性评价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来分析判断方法的适切性,避免不分具体情况,盲目推广。当然,在淡化分数的义务教育阶段,甚至高中阶段,采用表现性评价作为对客观性测验的补充,是极其必要的。由于表现性评价更加尊重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广泛性,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多方位地表现自己,因此,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改理念出发,表现性评价理应成为当前新课程评价改革中大力倡导的一种发展性学生评价方法。

三、延时评价

(一)什么是延时评价

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已成为体现教师课堂教学调节能力和教学机智的一个方面。教师的评价,既要有激励性的表扬,又要有委婉的引导,也要延时评价。

1.延时评价的意义

延时评价是指在孩子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它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

1957年,西方心理学家奥斯本就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技术——思潮冲击法。其根本内容也就是通过延时评价,让人们头脑中新颖的“想法和观念”在没有“看守”的情况下蜂拥而出,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新颖独特的见解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因此,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过早地给予评价,以免造成对其他学生思维的定势影响,而应该适时适度地灵活应用延时评价,留出充裕时间,让学生大胆思考、驰骋想像、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创造灵感。

2.延时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总习惯于及时给学生作评价,给学生“指点迷津”,但这种及时评价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框框,一种说法的定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新的想法不会出现,原有的想法也不会更加深入,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仿佛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单一或局限于表面。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越多,给学生的思想框框也就越多,学生头脑中新奇的想法也就越难自由地表现出来,也就谈不上创新。延时评价给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使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延时评价的应用,也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思考问题,可以静下心来思索。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潜能也得到了挖掘。

(二)延时评价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延时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发现法研究中提出,延时评价可以使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创造性的见解。我们在教学中要达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目标,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应用延时评价,让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自由产生。

2.选择性原则

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评价的手段、方法应该多元化,任何一种好的评价方法不能单一地应用。延时评价要和激励性、引导性、启发性、否定性的及时评价交叉应用。要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时机,既让新的想法陆续产生,又要让学生从中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评价。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我盼春天的荠菜》中的“我盼春天的荠菜,是因为”一题时,就成功地运用了延时评价。其中一位学生说“我盼春天的荠菜,是因为渴望春天”。这时教师没有及时评价,而是接连叫了几个学生回答。学生有的说:“是因为我饿。”有的说:“我盼春天的荠菜,是因为荠菜好吃,挖荠菜时心情坦然。”……听了这样的回答,刚才那位学生又举手了,说:“老师,我补充自己的回答。我盼春天的荠菜,是因为春天有了荠菜,我是那么快乐、自由、幸福。”这样的回答正是体现了这个学生已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选择。

3.个性化原则

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即使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学生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延时评价的应用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各抒己见,接受、宽容不同个性的学生,使更多的学生有学习、思索的时间和空间。如《赤壁之战》一文的教学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论功行赏,你认为谁该记头功?学生便认为是黄盖,因为这样妙计是黄盖想出来的。也有学生认为是周瑜,因为周瑜当时认同这个计谋,才能使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必给予评价,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

4.动态化原则

延时评价是动态的评价方式。有时,许多观点摆出来后,学生自己已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评价、自我吸收或自我批判了。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5.多向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