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校园暴力防范
15672800000004

第4章 校园暴力与社会犯罪的联系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常常和社会犯罪联系到一起。

可以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只要社会上有人感冒,学校就有人打喷嚏。学校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必然会影响到校园。从近年发生的一些校园暴力事件来看,它们大多都与社会有着这样那样的直接联系。或校外施暴者找老师和学生无故寻衅,或校外发生的暴力事件与学生有关联,或在校学生纠集校外不良少年到校园或校园附近闹事。总之,纯粹的与社会无关的校园暴力事件微乎其微。例如,2004年4月在浙江永嘉破获的一个案件,就是由于在校学生与校外一个由青少年组成的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的矛盾引起的。某中学一学生与校外那个由青少年组成的团伙有纠葛,就在校内组织了一个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团伙,并购置了枪弹,准备与社会上的团伙对抗,幸好被及时破获,没有酿成惨祸。这就是典型的与社会密切相关的校园暴力事件。

校园历来被人们誉为圣洁之地。然而,这片本应十分纯洁的土地却从来也没有纯洁过,发生在校园中的暴力,近些年来有日益频繁之势,并日益严重地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分析其原因,可知校园暴力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受社会暴力的影响。引起校园暴力的社会诱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电子游戏中的暴力影响电子游戏中的暴力思想渗透入未成年人心灵。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网络载体、电子游戏中的色情、暴力内容以及痴迷上瘾对未成年人产生可怕的暴力思想。根据调查,80%以上的“网络少年”在玩暴力游戏,诸如反恐精英、英雄无敌、星际争霸等血腥游戏。然后将这种虚拟的暴力转化为现实的暴力,在遇到血性的暴力场面时,不再是恐慌而是麻木,甚至是兴奋。其中,李某(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抢劫案表现得十分突出。

问:你说你想把她打晕,那么在她倒在地上不动以后,你为什么还用酱油瓶砸她的头部?

答:我当时看到她流了好多的血,所以我的心理有一种兴奋感,我想让她流更多流血,我看着才高兴。

问:那么,流多少血才能满足你高兴的心理?

答:流得越多越好,直到把体内的血流完。

——摘自《公安机关预审卷宗〈第二卷〉》

二、色情“文化” 的影响

社会色情“文化” 使未成年人具有暴力倾向。色情制品的强大需求成为商家最大的卖点,其具体表现为形式的多样性和获取的便捷性。主要有录像录音、小报小刊、电影、文学等色情制品,而且随处可以购置。这样未成年人就能够多方面、多渠道的涉猎色情制品,刺激着人性最原始的暴力冲动,从而进行性犯罪。从一起未成年人强奸案中显示:4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因看黄色画报,产生想试试的念头,遂将一女中学生强奸。

三、社会主流文化误导了未成年人的价值观

一直以来,主流文化体现为“限黄不限暴”,家长、学校基本上放任未成年人观看恐怖械斗等影视作品,甚至有时鼓励未成年人去观看所谓“正义”的战争影片,而未成年人并不见得能从作品中理解什么是正义,相反,可能学到的只是其中的“以暴制暴”行为,甚至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典型一例是香港械斗片《古惑仔》中所宣扬的“以暴力求生存、以暴力求发展”的价值取向,深深地误导了新时期未成年人的价值观,这点在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了解中使人感受至深。

总之,校园暴力事件的层出不穷,是与社会暴力事件的沉渣泛起遥相呼应的,已成为其重要的一部分。理解校园暴力与社会的联系,对于解决当今校园暴力难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