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良好沟通的20种技能
15677700000007

第7章 表现才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是自己的推销员。

如今的社会充满了竞争,你能不能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不能把你的才华充分表现出来,你敢不敢于表现你的才华。

过去那种以怀才不露而为美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你有某种才能,你何必要等别人来发现你呢?你为什么不把它表现出来呢?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那么你为什么不主动地寻找你的伯乐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是自己的推销员。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留美的中国女学生,一天她得知某美国家庭想招聘一名中国留学生做家庭教师,辅导他们的儿子学习中文。这位留学生欣然前往应聘。主人问她:“您的中文水平怎么样?”这位留学生出于中国传统的谦逊美德,同时也觉得要教好美国孩子不那么容易,因而她回答道:“先生,我中文水平不太行。”当即主人听后,不满的神情溢于言表,主人心想:我要的是高水平的中文教师,水平不高的怎么行呢?于是,主人便找了个借口就把她打发走了。实际上,这位留学生的中文水平颇高,是完全能够胜任这份差事的。而她却没能,这多么可惜啊。

不久,这位留学生又得知一份当中文家庭教师的差事,她又去应聘,当新雇主问及她的中文水平如何时,这位留学生接受了上次的教训,她回答道:“我的中文水平很好,相信一定能把你的孩子教好的。”主人很满意,结果她被任用了。后来事实证明她确实教得很好。

这个留学生的经历发人深思。同样一件事,同样一个人,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原因何在?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第一次缺乏自信,不敢表现出自己的才能,而失败了。第二次,她正视了自己的才能,肯定了自己,大胆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向别人推销了自己,所以才得到如愿以偿的结果。

是的,你是自己的推销员,大胆地表现出你的才华吧,在社会上是如此,在学校也同样是如此。

作为中学生,假如你有组织才能、演讲才能、音乐才能、体育才能,或者数理化方面的才能,那么,你何不把它表现出来呢?表现出你的才能,不但使你大显身手,表现了自己,鞭策了自己,锻炼了自己;同时,又可以为班集体争光,赢得大家的肯定,何乐而不为呢?

王晓燕是高二(3)班的一位学生。一次班上举行晚会,会场上冷冷清清的。为了活跃气氛,班主任提议看谁愿意自动出来为大家演唱一首歌,这时会场上气氛反而显得更严肃了,没一人敢唱,老师只好指名叫几个平时很喜欢唱歌的同学为大家唱,而他们也扭扭捏捏不愿意唱,都推说自己不行,唱得不好。正在这时,王晓燕自告奋勇地站起来,她说她愿意为大家演唱。然后她落落大方地走到台上,很漂亮地为大家唱了一首歌,赢得了同学们长时间的鼓掌。事后,老师和同学都说她唱得好极了,有人还为她取了个“音乐皇后”的美称。后来,学校举行歌咏比赛时,王晓燕理所当然地担任了班上领唱的角色,为班上获得二等奖立下了汗马功劳。期末,学校举行个人独唱比赛,她获得了第一名。

关于大胆地表现你的才华这个问题,有的同学或许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课堂上能不能指出老师讲课中的错误呢。

有一位中学生这样说——

“我上课爱把老师讲错之处指出来,有时还与老师争辩,老师不喜欢我,说我爱钻牛角尖,还影响了教学效果,而同学们也说我爱逞能,而冷落我。我好孤独,我该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地说,大部分老师是喜欢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辩论的。因为教与学是紧密相连的,师生应该互相学习,不是常说教学相长么?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有不准确、不严谨之处,学生完全可以提出质疑,与老师商榷,对于这一点大部分老师是会乐意接受的。学生爱提问,说明上课认真细心,专心致志,不然是提不出问题的。敢于争论,富有创新精神,这在当今时代尤为重要。

不过在课堂上指出老师错误时,要注意方法和态度。首先,要举手征得老师同意,再提出问题,而不要冲口而出。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应有的礼貌。

还有,态度要谦虚、诚恳,口气要委婉。可以用商量的口气对老师说:“老师,你讲的这个地方,你看会不会是这样的……”然后才把观点说出来。这样,老师是会接受的。学生最好不要以生硬的口气对老师说:“你这个地方讲错了,应该是这样……”更不能以炫耀的口气指出老师的错误,因为终究在课堂上指出老师的错误,有可能影响老师的情绪,打断老师的思路,或者指出了老师的错误,由此而引起争论,因纠缠于这个问题,打乱了老师的教学计划,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无论如何,你能指出老师的错误,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对于教学中的错误,是应该立即纠正的,否则,待错误印象形成以后,就更难纠正了。

最后有一点,应该明白,即使指出老师错误的学生,也要尊重老师,更不能因为一两次指出了老师的错误,就自以为了不起,炫耀自己,甚至产生了轻视老师的念头,这是绝对不对的。要知道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信息传递手段的现代化,可以使学生和老师同步甚至超前老师获得新信息。对众多学生来说,肯定会有一些东西是老师所不知道或没有掌握的。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一位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我是一名教师,我很喜欢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辩论。其实,我就有这么一个学生,他物理学得很好,他上课就爱把我讲错的地方指出来,我很喜欢他。我发现他是个物理方面的苗子,我就有意识地培养他。后来他参加了全国物理联赛,获得了一等奖,最后他被保送上了北京大学。”

是的,只要你来用正确的方法,大胆地表现你的才华,那么你是一定能成功的。

理解老师

理解是人际沟通的桥梁。在人际交往中,交往的双方必须都把对方当作传达思想认识,充分表现自我的积极主体,而要在双方的交往过程中形成融洽的交往关系,主要取决于双方要超越一般信息交流的阶段,从中谋求双方发生信息共振的内容。要实现这一目的,交往双方不仅要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而且要适时地接受和参与这一意图,缓和对立,拉近距离,这就是理解的作用。

师生关系发展的三种水平

有的心理学家把师生关系的发展分为三种水平:低级水平、过渡水平和高级水平。低级水平是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中交往能力差的学生常有的,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敢向老师提问,遇到老师时手足无措,甚至看见老师便绕道走开,在对老师的关系上表现得很拘谨和胆怯。从低级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有一个过渡阶段。过渡阶段时间长短,主要取决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的态度以及对他们本人的态度,也取决于学生本人的态度。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处于高级水平时,表现为:在学习上表现出高度的求知积极性;向教师提出的问题成倍增长;与教师交往的频率加强,能够与教师自如交往;师生交往不仅表现在正式交往上,而且也表现在非正式交往上;学生甚至可以指出教师的不足之处,等等。

显然,当教师和学生关系处于高水平时,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