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良好沟通的20种技能
15677700000009

第9章 消除误解

老师批评错学生是常有的事,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高一(4)班的李小刚同学这样委屈地说:“今天数学考试,我有一个图画错了,要擦去,我就向我的同桌借橡皮,同他说了几句话,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说我是偷看同桌的答案。我不服气,就和老师争辩了起来。”

在师生相处过程中,老师批评错学生是常有的事。那么对于这类事该怎么办呢?

冷静情绪

老师批评错了时,作为学生一定要冷静,努力克制自己,切莫与老师顶撞,防止形势在双方都不太冷静的情况下进一步恶化。与老师争辩,甚至顶撞,就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因此,此时最关键的是要使自己平静下来。

上面提到的例子,虽然老师批评错了。但他自己也有责任。他如果先举手,征得老师同意后再借,就不会有偷看的嫌疑了。另外,在考场上居然和监考老师争吵起来,也是违反考场纪律的。这样就搅乱了整个考场的秩序,妨碍了别人的考试。这是不冷静的结果。一个人“得理”也不能“不让人”。

体谅老师

要体谅老师,从老师的角度想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老师当然也不例外。老师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圣人,也不是完美的神。一个班有四五十名学生,老师与这些学生相处,在四五十个学生面前,老师的性格、言行、长处、短处,很难逃过学生的眼睛。但是,反过来,老师一个人面对几十名学生,就不容易像学生了解他那样,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个性,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老师也不可能清楚班里发生的所有事情的是非曲直。所以老师说话和处理问题,难免会出现差错,难免会冤枉某些同学。但无论如何,老师批评学生,总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因此,遇到老师批评错了时,若能这样想一想,也许就心平气和了。

王宏是高二(1)班的一名学生,一次班主任老师在教室里发现王宏桌子下面有一些纸屑,老师要他捡起来,他就是不检。他说那纸屑不是他丢的。老师一定要他捡,而他硬是不捡。他就这样和老师僵持着。旁边一位同学看到这种情况,帮他捡了,才使王宏下了台阶。作为王宏来说,应该好好想一想。即使那纸屑真的不是你丢的,老师让你捡,你就不应该捡吗?这么一点小事,为什么都要斤斤计较?难道这类小事,都一定要老师查个水落石出吗?体谅老师,为老师着想一下吧。这类小事应当由学生自己解决,使老师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全力以赴地处理他最重要的事情,岂不更好?

当老师批评错了你时,你除了冷静和体谅之后,还要及时消除误解。根据当时的情况,可以解释的就进行解释,一时不便解释的可暂时放下,待以后解释。解释时,最好直接面谈,若不能面谈的,可让他人转告或用书面文字解释。要知道,老师一旦发现错怪了学生时,也是会感到内疚的,一定会自动纠正错误。

误解已经消除,就要像以前未发生矛盾那样对待老师。经过这次思想交流,师生间的感情会比前更深,更融洽。

缓冲与老师矛盾的方法

老师与学生之间从根本上来讲,不存在冲突,但也难免有些矛盾。比如,有些老师对待学生严厉、刻板,甚至有些吹毛求疵,这是一般同学所不喜欢的。再如,由于老师和学生是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他们的经历不同,文化知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师生在对同一社会现象的看法上,容易产生矛盾。也有的老师偏爱优等生,冷漠一般学生和后进生,使学生之间也易产生矛盾。

矛盾出现了,如何处理矛盾呢?显然,疏远老师是不对的,“顶牛”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矛盾出现,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打破这些隔阂。

师生间交往的艺术

学校以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师生交往是学校人际交往中一对最基本、最经常、最重要的关系。同学之间的交往要受师生交往的指导和调节,而学校其他人员之间的交往,不仅在交往的频率、内容和深度上与师生交往不能相比,而且都以师生交往为存在前提的。因此说,学校的教育活动是以师生交往为基本前提。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