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分钟读懂领导学
15683600000028

第28章 遇事临危不乱从容应对危机(2)

领导者要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组织相关部门,紧急调集力量开赴现场,并根据各部门的职责进行分工、协调,划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各负其责,使处置工作做到井然有序。如果制定有应急预案,要迅速启动预案,按照预案制定的机制运行,组织工作就会更加高效、快捷。

在“911”事件发生的当晚,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已经锁定了事件的元凶是“本·拉登”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使美国政府有了明确的反击目标。9月12日晨,美国政府即公布了这一结果。

9月14日,布什总统正式宣布美国进入全国紧急状态。6天后,布什宣布成立国土安全办公室,统一领导原来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国内反恐工作。

可以说,在“911事件”后的应对过程中,美国危机管理机制比较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布什总统发挥了危机决策的核心作用,国家安全委员会充分发挥了决策中枢的作用,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迅速启动“危机应对预案”,保证了政府职能机构的正常运转,遏制了危机的扩散和蔓延。

(4)公布真相,稳定人心

突发事件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震动,领导者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真相,说明应对的措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美国在“911事件”后,布什总统于9时30分,即袭击发生后的第45分钟就发表了电视直播讲话。他说这是“全国性的悲剧”,同时动员全国人民搜寻这一“明目张胆的恐怖活动”的始作俑者。

布什的讲话,为美国人民了解真相树立战胜恐怖袭击的信心,无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突发事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领导者的判断与决策出现失误。只要决策正确恰当,就一定能化解危机,或将损失减到最低。

以人文关怀应对金融风暴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困难增多,经济增速下滑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失业激增、企业倒闭的现象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心灵都带来打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公司人心浮动,员工情绪也受到影响。作为领导者,应该以人文关怀去化解危机。

经济的冬天,肃杀的大氛围,给本来职场压力过大的员工又蒙上厚厚一层霜。这场尚未见底的国际金融危机,被认为是“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国际上普遍认为,目前危机还在蔓延,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

心理专家提醒,金融危机下,因就业环境恶化造成的员工心理问题增加。而对于低收入群体,金融危机对个体造成的影响容易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容易出现问题,政府和社会职能部门应从经济上给予其更多实质性的关注。

一些企业设置了放松室、发泄室、茶室等,来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或者制订、修改员工健康计划和增进健康的方案,帮助员工克服身心疾病,提高健康程度;还有的设置一系列课程进行例行健康检查,进行心理卫生的自律训练、性格分析和心理检查等。

尽管经济的冬天还在延续,尽管每个人的心态不一,对企业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时刻注意培育员工积极的、奋发向上的情绪和情感。这是员工敬业精神的基础,是创新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经久不衰的源泉。

经济不景气,能够保持正常运作又绩效不减的企业,应该说是非常幸运的,值得倍加珍惜。但是,既然经济运行已走入冬季,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莫名低落情绪。如果带着这样的情绪工作,就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给企业和自己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在这种时候,企业要注意员工的情绪变化,并定期提供情绪管理的课程,适当提供一些时间,使员工更好地学会处理压力,缓解负面情绪,告诉员工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去,等情绪好了,再重新开始工作。

目前,有的公司就出台新规定:若员工感觉情绪不佳,严重影响到了工作状态,可申请1~3天的“情绪假”。这种“情绪假”就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因为人不是机器,情绪是人天生就有的,它不可能因为人在工作中就不产生了;一旦产生了,它也不会因为被压抑就不存在了。

胜利油田孤东三采中心对上班时心情不好的员工出台了一个人性化管理的办法:中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密切关注员工上岗时的情绪,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如发现哪位员工家庭有事、觉得上班累了或者情绪不好,就采取放“情绪假”的办法。员工放“情绪假”,工资、奖金等待遇不受任何影响,以后可以补班,也可以不补班,听凭员工自己决定。同时,该中心还不定期请来专家开设“心理课堂”,为员工解除心理压力、排忧解难,让员工在工作期间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经济不景气,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减薪自然是大家都不情愿的事。现在的问题是,金融危机下,企业应不应该减薪?又该如何减薪?从理性的角度讲,减薪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如何减薪。如果从降成本出发来减薪,减薪的第一炮不在员工,而应该是企业高层。越是困难的时候,企业领导越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就能在共克时艰的战役中产生人人奋勇、各个争先的激励效应。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是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在中国的子公司。2008年下半年,该公司高层敏锐地意识到危机可能带来的影响,为此明确宣布,不做经济性裁员和减薪,不把困难和责任转嫁到员工身上。

2009年1月15日,中国民营企业三一集团作出一项重大决定。经董事会商议,公司接受董事长梁稳根2009年只拿1元年薪的申请;接受全体董事2009年只拿10%年薪的申请;接受高管自愿降薪申请。三一董事长的“一元年薪”,就是企业领导在减薪中“向我开炮”的第一炮,精神可嘉。它的激励作用在于,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脱困时的变革阻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管理层表明了与企业共命运的决心。

其实,在经济困难时期,企业和员工相互理解,彼此关爱,可把一切不和谐的因素降到最低,营造祥和的内部环境,对于企业和员工都是大有好处的。

在肃杀的经济寒冬,企业需要一个庄重的仪式来营造共克时艰的氛围,激发员工斗志。为了将“共克时艰”这一危机文化理念深植于员工心中,渗透到员工行动中去,有家工厂近千名员工身着厂服,精神饱满地集合在厂大门前,举行“共克时艰,责无旁贷”承诺签名仪式。

“小天鹅”的朱德坤曾要员工唱好两首歌:一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首是《国际歌》。他强调,小天鹅的处境就像国歌里唱的那样“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愿工厂破产的人们,请跟我一起拯救小天鹅。

唱《国际歌》就是要大家明白“世上没有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的道理。朱德坤认为,一个没有忧患意识与危机感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所以要求员工们天天唱这两首歌,唱出信心,唱出志气,唱出发展小天鹅的新举措!

抓住了人心,也就抓住了未来,凭着人文关怀,任何企业都能走出困境。

绝不让冲突场面失控

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员工情绪不佳,自然容易导致人际冲突。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势必影响员工的工作乃至家庭生活,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作为单位领导,要掌握着这个原则:绝不让冲突场面失控。

管理是一门学问,能否正确处理自己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顾客之间的矛盾冲突,是能否进行流畅沟通的关键,直接关系着能否做好领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