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升职要懂博弈学
15684300000037

第37章 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5)

赞美不是阿谀奉承,也不是溜须拍马,夸奖别人的优点要从个人的事迹情况出发,把握语言的分寸,不要为了讨别人的欢心而唱华而不实的高调。这样的行为不仅起不到赞美的作用,反而会激起别人的反感。别林斯基说过:“不学无术之辈不能贬低名副其实的赞美,不学无术的夸赞,算不上是赞美。”

不断地赞美支持鼓励周围的朋友和同事是有效的办法。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深刻的独特性,所以要找到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去赞美他。比如一个成员取得了一些绩效,当你希望这种绩效再一次被延伸的时候,就要去赞美他,这种结果又再一次地发生,受赞美的行为会持续不断地出现。如果有一个销售人员刚刚签了一个很大的合同,团队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去赞美他,都应该认为他是团队当中的英雄,因为只有当他受到了这种赞美和鼓励,才会愿意下一次再去采取同样的行为,为这个团队而付出。

美国著名的女企业家玛丽凯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认可和赞美。”在人的内心最强烈的渴求就是自尊,受到他人重视。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希望受到赞美。

赞美能赋予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能更大地激发人对事物的感情。有一个在大公司工作的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询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边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使这个员工受到了感动,并不惜以生命来捍卫公司的财产。这充分说明:赞美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赞美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如果口才不好,词不达意,不但达不到赞美的目的和效果,反令被赞者极为尴尬。几位中学的同学到吴君家玩。吴妈妈对人非常热情,同这些当年的“小毛头”亲切地交谈起来。听到大家都大学毕业了,联系的工作也不错,吴妈妈眼里流露出既高兴又羡慕的神色,摇着头叹息说:“你看你们,是多好的孩子!一个个花言巧语,到哪儿都受人喜欢。俺那个崽,不会来事,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呢。”一句话差点让大家背过气去,笑也不是怒也不成。

十一、与同事说话要注意分寸

俗话说“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同样的目的,但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后果大不一样。和同事相处需要掌握一些与同事说话的艺术,尤其是要把握说话的分寸。说话要分场合、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

在职场中,说话不能直言,我们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有些人城府较深,我们搞不清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要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环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说话太直,不仅会造成尴尬的局面,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办公室文员小宁是一个说话没“心眼儿”的人,她性格非常内向。平时不太爱说话。当有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往往突然间说出来的话会很“刺”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儿”。

一次,一位女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其他人都称赞“漂亮”、“合适”,问及小宁,她不假思索地说:“一般!我觉得这种颜色你穿有点儿艳,还有,你太胖了,看起来有点儿紧。”

结果,这位女同事很生气,而且其他大赞衣服“怎样怎样好”的人也很尴尬。这样尴尬的局面完全是由于小宁说的话太直、太实而造成的。小宁在发表意见时,管不住自己,总是把别人最不爱听的话突然间说出来,让人不好接受。时间一久,同事们会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都不愿意和她说话。

同时,在职场中,要理解同事的合理需要,爱护同事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去。如果不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心理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话一出口先挫伤他人的自尊心,必然会吃亏,甚至会使对方不快而引发争吵。不要以为绕弯子、兜圈子浪费时间,很多时候,最短的路未必就是最好的路。

做人要实话实说,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却要知道如何“巧说”。说话既让人听了顺耳,又让人欣然接受。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马左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丁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这两个人下岗一事。

老马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突然捧着手“哎哟哎哟”大叫。

老丁忙问:“疼了吧?”

老马说:“可不是,实在太疼了,干脆把手锯掉算了。”

老丁一听,忙说:“老马,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

老马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老丁,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吴和小齐……”

老丁一下子听出了老马的“弦外之音”,忙说:“老马,谢谢你开导我,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副厂长老马把“手有病需要治疗”类比“人有缺点可以改正”,进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结合起来,既没因为直接反对厂长老丁而伤了和气,又维护了团结。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巧妙、高明的回答。

人际关系常常就体现在说话的艺术与分寸的把握上,在职场上也是如此,在说话时掌握恰当的分寸感,不可过于放肆和信口开河,这是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聪明的人说话讲究分寸,要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滴水不漏,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

一位早年毕业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要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要退休的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一并举行了一个欢送会。与会同志和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美誉则尤多。

当轮到两位受欢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赞誉作了深情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却由人们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中引起了感触,并作了颇为欠妥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话犹未竟,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话语中带着一种不肯饶人而又让人难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怏怏不悦的尴尬气氛。

一位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茬,想把气氛缓和一下。照理说,这时,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然而,他却反反复复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说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如此等等,一席话,等于是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作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为尴尬。

做人要掌握说话的艺术,说话要注意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不会说话”人一种拙劣表现。

做领导的你一定要有团队的凝聚力,对待下属一定要一碗水端平,让他们拥有与老板共存亡的精神,你的业绩才会不断攀升。你应该给他们一种希望,让他们愿意跟随你这样的领导,并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美好的希望。这样一来在大家的努力下,你才能够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