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假货研究
15684500000015

第15章 假货同流通的关系(1)

流通对假货的助长作用

流通,这里指一切与假货相关的要素的流动,这种流动与假货的产生、发展、泛滥和被遏制,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流通催生了假货

人们制售假货,一般会考虑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从假货的接受对象那里获得利益。第二个因素是自己会不会付出代价,这又分为三种情况:1.自己不付出代价。2.或者自己认为存在不付出代价的可能性。3.或者付出的代价自己可以承受。

获得利益不只是指获得金钱、物质等,而是有很广的范围,如2006年,有人在网上故意发出这样的假信息,说当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答案在考前二小时就泄漏到了社会上,发出这一假信息的人是匿名的普通网民,这网民发出这假信息在理论上是没有什么金钱或物质收益的,但他也有利益所需,主要是得到一种心理满足,如发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考试制度的抵触等。他发这假信息是希望人们看到,因为没有人看到,他发出这假信息对他来说就没有意义,所以他这些心理满足利益实际上也是从接受对象那里得来的,有的接受对象是他的预想。

第二个因素中,自己不付出代价的情况。从广义说,制售假货完全不会付出代价的情况是很少的,因为有些虽然不付出经济利益代价也会付出名声代价,但若仅仅就是否损失经济利益这一狭义的范围而论,制售假货不用付出代价的情况还是不少的。如有些地方的农民买卖预测国家福利彩票中奖号码的信息,卖者并不作预测肯定和开奖结果相符的承诺,买者也不作购买后如果开奖结果和预测不符,卖者必须负责赔偿经济损失的要求,双方的约定是愿赌服输,按照当地伦理,卖者出售这种假货不会付出上述狭义上的代价。

自己认为存在不付出代价的可能性。如由于我国存在大量学校发假文凭的现象,有一所学校校长认为只要他们学校所发文凭的虚假程度只在中等,如大量学校对不参加入学考试,不来听课,不做作业,不写论文,不进行毕业考试所谓“五不”的学生也发文凭,他的学校所发的假文凭属学生参加过入学资格考试,缺课不超过一半,做一些作业,进行毕业考试,只是分数达不到毕业要求这种情况,按法不责众,以及在许多人犯错,如果没有特殊的背景,有关部门一般是着重处理情节恶劣者,放过情节轻微者甚至情节一般者的规律,存在他们学校发这种假文凭也不被处罚的可能性。

付出的代价自己可以承受。如一前店后厂的服装制售商,将自己制作的服装贴上别人的名牌商标出售。制售者和当地工商局局长有关系。工商管理部门人少事多,本来做查处假农药、假食品等对社会危害程度更深的事都忙不过来,查处这种于危害社会程度较浅的事概率就不高,即使他们来查,老板跟局长打招呼,局长再跟他们打招呼,他们一般也会顾忌局长的态度,只按轻的额度处罚。就是有人铁面无私,按法规规定的最高额度处罚,就经营整体而言,该老板为此蒙受的损失额度,也还不如贴别人商标出售的得益大,这就是老板做这件事可能的损失自己承受得起。

这两个因素,特别是制售假货会不会和可以付出多少代价的后一个因素,使得在假货流通范围不足够大的情况下,假货就较少出现。这是因为,假货流通范围小,假货的接受者容易看出和记住假货的制售者,并且很容易追究其责任。假货的制售者不但容易付出现实的足够大的代价,更重要的是付出声誉的代价。而假货流通范围不够大,制售者在生活实际中接触的人群范围也不够大,在这范围不够大的人群中,假货制售者一旦声誉不佳,就有很多人知道,假货制售者会付出得不到人们信任,卖的货没人要,讲的话没人信等很大的代价,这一损失是难以承受的,所以人们就不太敢制售假货,假货于是就较少出现。

如几个小水果零售商在一个居民社区里卖水果,他们的顾客对象主要是社区的居民,如果这些小水果零售商中有人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太过分,超过了居民的宽容度,居民们就会记住他,有的是当场来对质,要赔偿损失,有的是以后不再买他的水果,还跟其他居民说,在到处是水果摊,有钱不愁货的情况下,其他居民也不再买他的水果。所以,这些小水果零售商只能老老实实,明白地告知该社区的居民,他们卖水果只是赚正当的钱,决不赚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钱。还有许多社区的便民店,主要为固定顾客服务的手艺人等,也是如此。

基于这一原因,历史和现实中自给自足的地域,假货流通的范围很小,是很少有假货的。在不过几百年前,欧洲还到处是政治上独立性,管理上自治性,经济上自给自足性都很强的庄园,这些庄园的地域和人口规模都不大。美洲、非洲和澳洲多数地方也是人口还不太多,以氏族为社会单位,商品主要是在本氏族内流通,并且到目前还有这种情况。中国、印度、埃及等东方国家,历史上开始也是氏族社会,但形成王权统治一切,并且中央集权性较强的国家远比欧洲、美洲、澳洲、非洲的大部分地区早,但居民也是以村庄为聚居单位,由于交通不便,社会商品交易不易,许多村社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程度也很高。在上述这些自给自足,外部商品交易量不大的单位里,假货不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人摆脱了原始社会的自给自足状态,进行了地域更广,发生关系的人更多的商品交换和信息交流行为,并且,社会越来越发展,这种人相对于全人类的比例越来越高,交易和交流的地域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频度越来越高,这使得假货的制售具备了制售者不用付出代价,存在不付出代价的可能,付出的代价自己可以承受的条件。在利益的诱导下,假货被大量地催生了。

这一规律在生活中可以随便找出例子加以证明。如在大城市的道路、车站旁,许多小商贩出售的商品假货非常多,如将不是某地的土特产说成是,至于短斤少两更是十分常见。有些人不但卖盗版影碟,甚至影碟里面根本没有图像。这主要是因为,购买这些假货的人多是离卖货地点远的外地陌生人,他们同这些商贩交易次数非常有限,并且旅行成本高,不少人是来去匆匆,买这些假货虽然吃了亏,但损失额常常不大,所以不愿再花成本来追究制售者。商贩潜在的陌生顾客足够多,部分人上当了不再买,仍有其他人买,这些顾客多为萍水相逢,多数一辈子都不再谋面,因而这些商贩既不太怕现实性的顾客来追究责任,也不太怕严重损害长远利益的名誉损失,故而如果公共管理不到位,就十分放肆地制售假货。

二、广泛的流通使假货制售者越来越容易实现利益目标

商品是用来销售以获得利润的东西,销售一般必须易手,易手就是流通,所以商品实现流通,是人们实现商品销售进而实现利益目标的前提。假货是商品的一部分,也受这一规律的制约。

广泛的流通之所以使假货制售者越来越实现利益目标,是因为流通增加了人们的购买力。在任何地方,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需求都几乎是无限的,而需求得到满足却总是相对的,于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商品结构就有着几乎是无限的优化空间。所以,商品流通的范围越大,越充分,就越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商品结构越得到优化,在整体上,相对来说,人们的财富拥有量就越多,购买力越强。不管是客观上商品无法大规模广地域地流通的庄园、氏族公社,还是近代甚至现代主要是主观上不允许商品大规模流通的原始部落,闭关自守的地区,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商品充分流通的地区来说,在总量上商品总是短缺的,商品之间缺乏在满足人们需求方面的取长补短,价值不能更好地实现,因而这些地区于相对商品充分流通的地区,总是更加落后贫穷。

从较长的时间单位来看,人类财富增长的历史,往往是商品流通程度提高的历史。如古代埃及和巴比伦是北非和西亚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贸易相对发达的地区。同一时期东亚的商朝也是如此。在欧洲,希腊和腓尼基都是相对其他族群生活水平较高的民族,而同样都是善于进行商业贸易,并建立了方便商品交流城邦的民族,后来,罗马帝国的繁荣同样是与商业繁荣伴生。中世纪,在欧洲,地中海国家之间,波罗的海和北海国家之间贸易最为繁荣,也是最富裕的地区。东亚贸易圈的中心在中国,中国在当时也是最富裕的国家。而美洲、澳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商品流通,都滞留在原始状态。

15世纪以后,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发现了美洲,用军舰和商船携带着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的枪炮,将贸易扩展到了全世界,商品的流通真正具有了全世界范围的意义,其必然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下表中世界工业生产与贸易同步增长决非偶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贸易更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人类财富也急剧增加。2000年,世界贸易额达6.2万亿美元,世界各国生产总值同步实现了31万亿美元。国民人均财富位居前列的国家和地区,除少数产油国外,全部是国民经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我国1979年前国内国外贸易水平均不高,以后通过改革,二者都加大了开放度,商品流通广度加大,速度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了,以下是这两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的数据:1965~1979年为6.2%,1980~1990年为8.7%,1991~1997年为11.5%。我国货物进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1980年为12.6%,2000年为37%。2005年我国经济外贸依存度已达66%。2006年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达86921亿吨公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6410亿元。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856美元上升到了2006年的2016美元。

人们的购买力提高了,购买假货的数量就能更多,所买假货的价位就能更高,使假货利润在整体上能更多,在个体上能更丰厚。如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妇女购买力非常低,一个几口人之家一年几十元人民币的收入,只能用来买盐、煤油等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洗头发至多只能用茶麸水,对现代工业产品洗发液连想也不敢想。近年来农村人也有了一定的购买力后,制售不合格洗发液的人才有了赚他们钱的可能,才大量制售假洗发液。

盗版影碟也是如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城市家庭影碟机拥有率迅速提高,这为城乡到处是盗版影碟情况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大量影碟需求的刺激,致使有些商人甚至投巨资建设影碟自动化生产线,以大工业的方式来制售盗版影碟,有的影碟在农村市场一碟一般只卖4元钱,有的甚至只卖2~3元钱,制造商的单片利润肯定不高,但投资商却肯冒随时可能被管理部门没收巨额投资的生产线,并课以数额不菲的罚款这样的大风险,可见这些盗版影碟销量之大,因为单片影碟利润薄,没有大量的销售量是无法得到丰厚利润的,没有丰厚的利润预期,商人是不会投巨资冒大风险的。

利润更丰厚的假货个体如,一双成本只有几十元钱的假耐克、假阿迪达斯运动鞋,可卖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假法国名牌鳄鱼牌服装,假红木家具,利润都在10倍以上,假名牌手表利润更达数百倍。底价多在千元以上的假文凭,除去法律风险外的其他成本包括物质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假教育服务仅仅是出卖良知,再加上磨一阵嘴皮子,一节课就是几百元的收入。假留学和出国劳务中介服务从被诓对象搜刮到的钱经常以万为单位计数。

假货制售者搜刮得多,假货购买者付出也多,这当然都是以假货购买者有能力付出为基础。如有个文化并不高的农民,在社会上散布说他认识省招生办和重点大学从事招生工作的人,只要高考考生出钱给他,不但分数上线但可能正常录取不到的人,可以保证重点大学录取,就是分数不上线的人也可以录取。有不少农民听信他的话,给上万元钱让他去办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认识任何上面所说的人,得钱后也根本不去活动。到学校开学时,分数上线的学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他说这是他努力活动后的结果,分数不上线的学生,等来等去都收不到录取通知书,来催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说有关人士正在疏通关系办理中,还装模装样地在学生或家长面前打电话,压低声音哼哼哈哈地问神秘的权力人物事情进展如何了,直到开学后十天半月,才假装沮丧地说因为今年国家管理部门抓得紧,事情最后没办通。

学生和家长们都担心他不退这上万元钱,因为在不得暴力讨债的法治社会里,债权人怕欠债人是很常见的事。他根据这些学生和家长对损失大的恐惧,导致认为如果损失小是不幸中的大幸也认的心理,大吹自己疏通关系的艰辛,花了一些钱,因为许多是拿来请权力人物吃饭,送金额不够多的礼物,这种吃饭送礼都是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所花的钱按照社会风俗习惯是不能问人家要回来的,所以按道理他也不应该还给学生了,现在只能还剩下的90%。学生和家长见还得90%,已是大喜过望,当然也不计较所损失的10%也就是一二千甚至三五千元钱了。这个骗子只用这简单的伎俩就从每个学生手里捞了一千到几千元钱。家长给他捞这钱,也是已能支付这上万元活动费的结果,如果没有这支付能力,这一中介假货的制售者不但阴谋不能得逞,甚至根本不会有这种念头。

广泛的流通之所以使假货制售者更容易实现利益目标,还因为流通使人的潜在购买力更多地变成了现实购买行为。具有购买能力还不一定变现为购买行为,因为人有钱买不到货,或不知买什么货都是经常存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