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假货研究
15684500000016

第16章 假货同流通的关系(2)

有钱买不到货的情况,在计划经济和对外开放度低的年代十分常见。20世纪70年代时,我国还是有一些人能够买自行车的,但由于我国名牌自行车,如上海产的凤凰牌、永久牌,天津产的飞鸽牌等数量不够多,流通又不通畅,如这些名牌自行车是由政府管理部门按计划调拨给各地,那些很少有人买得起的穷地方如贵州省一些县也能分配到一定数量,但卖不出去,而那些有很多人买得起的地方,如广东珠江三角洲一些县分配的数量不多,不够人买,计划经济的弊端,使贵州所剩的这些不能至少是不能及时调剂到广东来供人买。还有人可以买外国产的电视机甚至彩色电视机,但由于我国进口数量不多,再加上关税征收额高,使这些电视机价格太高,许多人于是买不起或者买不到,如果实行零关税的自由贸易政策,许多人就可以买得起也买得到。

有钱不知买什么货,如为婴儿尿湿裤子,影响健康烦恼,又有购买力的边远地区的农民,如果没有关于尿不湿产品信息的流通,和尿不湿实物的流通,就不会购买可以去掉这一烦恼的尿不湿产品。

这种有钱买不到货和不知买什么货的情况,即使在市场高度发达的时代和地方也仍然无法消灭。如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商品和信息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入了,但一个在某贫困乡办工厂的老板想买一个10元以上的高级指甲钳,却买不到,因为这里的人极少舍得出钱买这种价位的指甲钳,商家首先是不敢进货,其次是即使有个别人买,因为购买量太少,商家进货后资金周转不快,划不来,也不愿进货。有钱不知买什么货的情况更多。现在商品种类和数量太多,人的注意力总是有限的,所以许多不是普通人都必需,而只是特定顾客知道了会购买,不知道也不特别寻找的商品,如果商家不宣传,这些特定顾客就不知道也不会购买,如在有很多人们已接受的毛衣款式的情况下,商家开发出一种更好的毛衣款式,并作宣传让人们知道,一些人会买,如果不宣传人们在不看见实物之前就不会刻意寻找购买。因为如此,商家才在促销产品时不得不花大钱做广告。

广泛的流通使人们的潜在购买力更多地变现为购买假货行为,使假货制售者实现了利益目标,现实例子是非常多的。如近年来许多正版书是太贵了,大量贫困地区或从贫困地区来的大中小学生很难买得起。许多低价的内容又和正版完全一样的盗版书正好既适合他们的需求,又适合他们的购买力,于是这些盗版书的制售者将相关的信息和实物送到他们能够接受到的地方,如将信息刊登在网站、书报甚至街头上,书店、书摊旁,学校边,让他们看到后邮购或到书店、书摊买,把书送到繁华的都市和最偏僻的山区小圩镇等所有可以卖出的地方,将这些学生有限的钱变成了自己的利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正版卖价是近2000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大学本科生半年以上的工资额,许多中国人根本买不起,假货制售者于是将使用功效和正版相同的盗版推到人们面前,价格才4元钱一张,终使无数中国人的潜在购买力变成了购买行为。许多高档商品也是如此,名牌服装渗透到县城,使明知是假也买来装门面的建筑包工头等暴发户想花这种钱的愿望得以实现。

广泛的流通使假货制售者更容易实现利益目标的另一个因素,是广泛流通使人们制售假货的能力更强。

首先是广泛的流通使人们学习知识,提高了自己认识社会和自然的能力。如流通的发展,使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更容易出售或者是无偿地提供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些高水平的中学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举办中学教育网站,给网民上课,制作出售教学光盘。技术人员可以非常方便地举办各种培训班,其发出的办班信息,依靠卫星电视传送,可以在一分钟之内使全中国绝大多数的县份都有人知道。人们撰写和销售书籍,传播自己的文章和简单的发言,也都已相当容易,在互联网上打成字,一点键盘就出去了,全世界都能看见。至于撰写和销售书籍,在电脑上打成字,用专门的排版软件,只需小半天的时间,就可排成美观大方的书籍版面,几秒钟就可发到出版社,出版社的编辑一点击电脑的印刷按钮,机器就刷刷地印成书,用飞机、火车、汽车运输,几天就可以摆放到世界各地的书架上。

所以,在流通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只要具备学习相应知识的能力和辅助条件,不用说制作食品、裁缝等一般性的技术,就是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研究生的系统知识,甚至设计机器、制造药物等复杂的能力,人们都有可能学得到,并将其应用到制售假货上。

流通还创造了使人们能更好地运用知识和技术来制售假货的客观条件。如人们更方便地了解到制售假货所需的机器、原料、人才等有关元素的存在信息,从而能及时买到。人们制售假货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假货与真货比较,常常是品质不如真货,但同时,假货的外表要做得和真货一样难度也大,这就是社会管理部门和媒体在提醒人们防备假货的时候,总是强调真货的外表印刷符号清晰,有凹凸感,假货的外表印刷符号模糊、灰黯、平滑等的原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流通的广泛,假货制售者了解先进生产手段的信息,购买先进的设备,并将其应用到制售假货上来,如自己操作不好这些设备还可请技术人员帮助,变得越来越容易,假货制作的水平于是就越来越高,与真货的各种差别也就越来越小了。

如我国炯草专卖管理部门2006年破获的一宗制售假炯案,制售假炯者将制造假炯的工厂设在福建省云霄县的崇山峻岭中,依靠良好的设备,自己高水平的配方师,制造出来的假炯,从内在质量,到外包装,都和真名牌炯一模一样,即使是专门的炯草打假人员,也必须借助专门技术手段才能识别。并同样依靠现代通讯设备,将销售过程做得十分诡秘,使管理部门查处难度很大,如他们销售人员中有的人有8部手机,一次送货过程用一个手机卡联络,货一送到即将这手机卡丢掉,还用假身份证在银行开设多个账户,用于一次一次的转账,使管理部门经常是好不容易查到一点线索,却常常一下子就断了。依靠这些现代手段,这宗案件的假炯制售者,将制造出来的“中华”、“芙蓉王”等牌假炯,销遍了全国20多个省(区、市),货值有1亿元以上,光是炯草专卖管理部门于2006年9月11日在河南省荥阳市当场缴获的就有453万支。

有些假货在内在质量上同真货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没有差距,制售者的利润主要是来自购买者购买品牌信誉的支出。这种假货随着流通的发达越来越多,如假名牌服装、假皮鞋、盗版书、影碟、电脑软件等,在品质上和实际使用效果上,许多和真货完全相同。另一些主要是内在品质同真货有差别的假货,假货制售者制售假货的目的主要是偷工减料,于是他们将力气花在外表的装潢上,许多做得和真货几乎没有差别,如一个家庭小作坊生产的糕点等食品,由于生产车间设在简陋的农舍,质量肯定无法达到国家要求,但他依靠现代设备,将包括包装盒在内的外表,制作得很精美,和质量完全达到国际标准的大食品厂的产品几乎完全一样。

有一个残疾人,原来只有初中文化,在互联网还不普及前,只能在街上摆一个小炯摊挣点小钱,日子过得相当艰难。20世纪90年代后期互联网普及后,他依靠互联网学习到了美学、艺术学、服装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等知识,然后制作妇女服装出售。还依靠互联网选购到了性能甚佳的机器,质量有保证的布料,请在海外的亲友将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美国纽约等地大名牌服装厂设计、生产的妇女服装款式,拍摄成静态的照片或动态的影像,通过互联网发入他的电子邮箱,他本来应该是只对这些服装作参考,自己从中得到启发,或者是博采众长,然后创作属于自己的款式,如这样他创作出来的服装就是真货。

但他嫌这样做太费神,太慢,在很多情况下还达不到这些服装的原作水平,所以就直接选择一部分自己认为销量较大的款式,照葫芦画瓢。这实际上是剽窃行为,属假货。但由于国内市场没多少人看到海外妇女服装市场的实际,因而并不知道他是剽窃,再说全世界服装款式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是有人发现了,他是关在自己的房里用电脑操作,电子邮箱虽是在公共网站上,但有密码保护,外人进不去,因而没人见过他的剽窃实际行为,很难指证他是剽窃人家的设计,再说由于这对社会危害不大,有关人员即使知道了也懒得理他,他于是一直平安无事。由于这使他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推出的服装,具有得到妇女青睐的新款式,所以卖得较贵,较快,利润较为丰厚,于是他就过上了较好的生活。

流通对假货的遏制作用

一、流通能使部分真货通过竞争驱逐假货

我们之所以在真货面前加上部分这一限制词,是因为不用说真货同假货之间,就是优质产品同假货之间的自然竞争,胜负情况也是复杂的。具体来说,即使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充分竞争实际上是假设,因为市场上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完全充分竞争状态,不但真货不一定能战胜假货,就是真货中的优质货也不一定能战胜假货。这是因为,在竞争充分的市场里,一般来说,商品的购买者对选购那种商品有充分的决定权,而顾客一般都是以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为决定标准。既然这样,如果假货给顾客的综合利益多于真货乃至优质货所给顾客的综合利益,很多顾客就会把自己有完全自主权的货币选票,投给假货而舍弃真货甚至优质货。这就是在很多领域和很多时候假货能战胜真货甚至优质货的注脚。

如许多顾客在真假名牌服装之间,有时是买价格更低的,质量也达到自己要求的假名牌服装。有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例子是,20世纪80年代时,媒体揭露北方某地综合批发市场一些商人出售的电线等货物偷工减料,如减少电线里的铜线粗细度,将省下来的成本中的一部分作回扣,贿赂国有和集体企业的采购员。那些采购员接受贿赂后,明知这些商品达不到国家质量要求也购买,并将所得贿赂中的一部分再贿赂给单位领导,换取他们的同意采购和保护。这样,出售货物的那些商人由于偷工减料省下来的成本多于所支贿赂的金额,获得了利益。对采购员和他们单位的领导来说,单位虽然遭受损失,但自己无需付出大于这贿赂所值的个人利益,也获得了利益,所以都选择卖和买假货。

媒体曝光此事后,那批发市场的假货交易量反而增加,因为更多的国有和集体企业采购员和领导人知道这一情况后,为了获得这种私利,也舍弃购买自己得益更少的真货而跑去那里买假货。产生这种令人目瞪口呆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市场改革启动时间还不长,新旧体制交接使管理上出现了较多的漏洞,给予这些商人、采购员和他们的单位领导人钻这些漏洞谋取私利的机会,有关管理部门后来堵塞住或减少了这些漏洞后,这种现象才逐渐减少。

如果于商品购买者而言,真货的性价比比假货的性价比高,商品购买者一般就会选择真货而拒绝假货,特别是对那些属于自己利益几乎完全维系于商品质量真实的商品类型尤其如此。如家庭用的螺丝刀,质量真实的特征是能装卸螺丝钉,顾客的利益几乎完全维系于这点,如果顾客面对一把是卖3元钱,能用来长期有效地装卸螺丝钉的合格螺丝刀,一把是只卖2元钱的劣质螺丝刀,后者的劣质表现为刀口材质硬韧度不够,用来装卸螺丝钉会变形,崩口,或者是工作速度太慢,超过了顾客的容忍度,顾客又有足够的实力买合格货,他一般会选购前者而不会买后者。

这种类型的商品,流通对真货战胜假货就非常重要了。流通不充分,没有足够多的商品供顾客选择,甚至买不到真货,顾客就会买假货,有时是误买,有时甚至是明知可能是假货也买,当然其前提是认为假的因素对自己可能的危害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商品的流通越充分,商品之间的竞争就越充分,顾客就越容易选择真货拒绝假货。

如人们购买酱油,目的很单纯,主要就是为了煮菜好吃,所以人们一般都很重视酱油的质量。在流通不充分的情况下,掺水或冒牌的酱油是我国城乡最常见的假货之一,特别是交通闭塞,运输难度大,成本高的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尤其如此。

近年来,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交通变得便捷后,如广西到2007年已差不多实现县县通二级以上公路,地级市差不多都通了高速公路,乡乡甚至行政村差不多都通了公路,商品流通空前充分了。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名牌产品海天牌酱油,大量并及时地摆到了各地商店小卖部的货架上,同其他牌子和没有牌子的散装酱油进行了充分的竞争,尽管海天酱油卖得较贵,但由于今天生活水平已较高,一般人都买得起几元钱一瓶可供小家庭用好几个月的优质酱油,到2006年时,我国许多地方酱油市场几乎全部为海天牌占据,许多其他牌子的酱油不见了,容易掺水、冒牌的散装酱油更是没了踪影。

另一个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规律的领域是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国各地医疗服务中无病谎称有病,小病作大病治,即医疗界所说的过度治疗,为了多要钱而多给病人药,引诱求医者作完全没有必要的医学检查等假货频频出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在整体上我国医疗资源还相对较少,如持有经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合格,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的医师还不够多,这使得医疗服务接受者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同医疗服务提供者平等地进行利益博弈。医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在很多情况下,如发生急病时,医疗服务的接受者无法同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进行讨价还价等。但流通不充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