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外力对减少及减轻人们制售假货行为和程度的作用也是较大的。如一个地方的公务员普遍存在鄙视不通过努力学习,掌握真才实学取得真文凭,而是通过用权力或金钱,窃取表面合法实际上没有含金量的假文凭的思想,并且对这种人采取不提拔重用,不评先进,甚至不同这种人外出旅游、会餐等实际行动,这个地方想取这种名真实假文凭的公务员,在企图取这种文凭前一般就会认真考虑,有的人就会不付诸行动。许多群体在许多其他制售假货的领域也如此。
尽管如此,古今中外的实践反复证明,依靠人们自律乃至仅仅是软外力来制止人们制售和接受假货,是靠不住的。如大量给普通大众布施诚实、向善、不容坑人害人等高尚道德的人,往往却是恶劣程度并不亚于没有受过多少正规学校教育的野蛮人的制售和购买假货者,并且这种人的职业身份几乎遍及了人类的主要行业。
湖南省在2006年高考时,对持有体育管理部门认可颁发的二级运动员证书,可以按政策获得加分的考生进行测试,有上千人被证明是水货,并且实际测试成绩同体育竞赛优胜证书上的纪录差距非常大,如女子200米跑的合格标准是28秒70,一些人的实际测试结果是42秒以上。而在测试前的各地市自查自纠阶段,全省就有8个地市主动撤消了450人的二级运动员资格。体育能力由于外露,测试可以比较简单,刚性强,是比较容易实现公平,因而较难搞假的领域,尚且存在如此大规模的造假问题,其他领域假若完全依靠人们的自律和软性他律来促使人们不造假,结果可想而知。
真正靠得住的做法,只能是将所有的人都作无赖假设,即世界著名的普遍无赖原则,根据这一假设采取硬外力强制管理措施,如由公共管理部门依法罚款、判刑或者由良好的管理所产生的市场力量自然驱逐等。因为即使毫不在乎公众利益、别人利益的人,也多在乎他自己的利益,不怕付出自己足够大的个人利益后果,一意孤行制售假货的人,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非常少,在许多领域少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科学使人更多认识假货实际和提高假货标准
科学是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反映,自然科学是自然规律的反映,社会科学是社会规律的反映,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对于人文学则有争议,我国的《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列有人文科学这一词条,编者既然把人文学叫做人文科学,那就意味着认为人文也是科学。《现代汉语词典》直接将人文学等同于社会科学,而对社会科学的解释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
《辞海》是这样解释人文科学的:本词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即人性,教养。在欧洲15世纪、16世纪时开始使用这一名词。原指与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以区别于中世纪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几经演变。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实际上也是等同于社会科学,至少是与社会科学的大部分学科等同。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频频使用了人文社会科学一词,从构词学来说,这就意味着人文社会科学一词的使用者已不将人文科学等同于社会科学,而认为人文科学是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并列的一个学科,或者是同社会科学并列,二者共同构成人文社会科学这一学科的小学科。有的学者则直接指出,人文学并不是科学,因为其不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而只是人的主观性质的价值观,所以不能叫做人文科学,而应该叫人文学。我们认为,尽管人们认为人文学科不是科学不无道理,但实际上,人文学科中有相当多的内容确实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如文学是人文学科,但也有大量的科学性质。如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反映,这是得到公众认可的具有学科界定意义的本质特征,基于这一质的规定性,具体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这是客观属性,不能说不是科学。但作者通过具体作品对社会生活所作的评价,是属主观性质的价值观,不是属客观规律的科学。即便如此,作者仍只有将自己的主观看法,建立在符合客观生活规律的基础上,他的主观评价才能为人们自然接受,反过来,如果他不按符合生活规律的作品实际出发作评价,而是用主观想象胡来一通,受众就根本不会接受他的看法。就是说,即使是主观性质的东西,观众也仍然有意无意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其是真货还是假货,即主观的东西也不能随便脱离科学的制约,并且这些科学标准并非虚幻缥缈,令人难以捉摸,而是具体的,如是否符合实际,符合逻辑,符合规律等。
如有一部电影,原作者写一名军官到一土匪窝卧底,其问差点被这些惯匪识破而丧命,历经一番惊心动魄的曲折斗争后,终使军方依靠他送出的情报,将土匪一网打尽。由于电影的情节、人物言行等都符合客观生活规律,观众看后很受感染,即使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也津津乐道许多天,都非常敬佩那位军官,自然地接受剧作者通过这电影和那军官形象所作的为了公众的利益,人们要勇于和善于同土匪作斗争的价值观。由于这电影内容符合客观生活规律,所以观众有意无意地根据只有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才是文学真货的标准,而认为这电影是真货,观众还有意无意地根据评论只有符合事实,符合道理才是思想真货的标准,认为作者所作的评价既符合实际又在理,从而也是思想真货。
后来有人模仿这电影创作内容大致相同的电视剧,或许是由于作者根本不熟悉生活等多种原因,该剧的内容根本不符合故事发生时代和地域的实际,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严重不符合逻辑,如作为正面主人公,一名阅历并不丰富的青年军官竟然能在他不熟悉但土匪却很熟悉的领域,像耍三岁小孩一般多次随便糊弄众多老于世故的土匪。观众看后都丝毫不受感染,而是感到非常滑稽可笑,当然也不会接受作者认为这位军官十分英勇了得的看法,认为作者是把受众当傻瓜企图随便糊弄。由于这电视剧内容不符合客观生活规律,所以观众认为是假货,作者所作的评价也不符合实际,观众也认为是思想假货。
基于以上看法,本节所说的科学,不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包括人文学中属科学的内容。
假货的客观世界即假货的实际,和人思维中的假货世界,我们称之为假货的意念,并非一回事。假货客观世界是不以人意念为转移的假货的客观实在,人思维中的假货世界是假货客观世界在人意念中的反映,人意念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可以说不真实是绝对的,真实只是相对的,在很多时候甚至存在很大的误差。科学既然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那么,人科学水平越高,对客观世界所能认识的内容也就越多,越深刻真切,意念世界越接近于客观世界。反过来,人科学水平越低,对繁杂的客观世界能真正认识的内容就越少,越肤浅模糊,意念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差别就越大。
以本书所定的假货标准为前提,在人类的历史上,假货肯定是大量地存在,只不过是由于人们科学水平低,不认识而已。如有人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转,这不符合事实,所以是假货,但人们由于科学水平低,却认为是真货。不但巫医根据不科学的医学学说,用不是药原料制成的“药品”来医人,是假的学说、假的药物、假的医疗服务,就是人类历史上许多官方出版,作为法定大学教材的医学书籍,也有这种情况,这些书籍对人体和许多疾病的病因,所作的描述许多并不符合实际,人们却误以为是作为实际反映的真货,到了近现代,人们通过科学实验,才确知实际上不是这回事即是假货。
所以,在实际上的假货数量是同样的前提下,人科学水平越高,认识的假货实际就越多。
许多假货是由标准界定的,历史时期不同,人类对假货的界定标准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产品,不管是物质产品还是服务产品,质量要求多是不断升高,对假货的界定标准也多是朝要求高的方向变化。
如在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因为世界各国能生产的钢数量都很少,炼钢技术水平还低,人们对用含碳量过高的钢材作混凝土钢筋用的危害性,认识还有限,含碳量很高的钢条被用来作混凝土建筑用的钢筋,被认为是合格的。后来,人类钢材产量增加了,炼钢技术水平提高了,对用含碳量过高的钢条作混凝土钢筋用的危害认识更清楚了,就将用来作混凝土钢筋用的钢材含碳量标准提高了。同样含碳量较高的钢材,于用来作混凝土钢筋用而言,过去并不是假货,现在却是假货了。
在发展水平低,生活水平低,国民整体素质低下的国家,对假货的标准一般定得比较低,用发达国家所定的标准衡量,许多属假货无疑的东西,在这些国家却不被界定为假货,如农产品残留有农药,许多欠发达国家就不认为是不合格品即假货,而发达国家则认为超过一定的量就是不合格品即假货。所以从这些国家的标准看,这些国家的制售、购买假货现象并不太严重,但从发达国家的标准看,这些国家人们制售、购买、使用假货的比例却是非常高。许多欠发达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得不执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准,于是许多按原来的本国标准不是假货的东西也成了假货。
科学同时增强了制售和遏制假货的力量
一、科学加强了制售假货的力量
由于人际关系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性,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时候都总是存在不少人运用所掌握的自然和社会规律来制售假货的情况。由于科学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人类科学水平提高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认识得更多了,运用这些规律来实现目的的能力也就更强了。所以科学能从多个方面增强人们制售假货的力量。
(一)科学增加了假货的种类
演员在舞台上并不真的唱歌,或者是不按伦理要求大声地唱,只唱很小的声音,听众听到的声音是南电子设备放出来的早已录制好的声音,叫做假唱,这是世界多数国家管理部门不允许,观众也不接受的服务假货。在没有电子设备的过去,包括戏曲演员在内的歌唱演员演出是没有假唱现象的。有了电子设备之后,这种假货才出现,这使得许多歌唱演员可以天天演出,甚至在一天内赶几次场而不怕搞坏嗓子。盗版影碟。电脑将在几个地方拍摄的照片景物,凑在一起,制成一张这些景物是同在一个地方的照片,并声称是真在一个地方,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这些都是科学增加了假货种类的例子。
(二)科学增加了假货的数量
科学不但增加了假货的种类,并且就同一假货对象而言,还极大地增加了数量。如盗版书,仅仅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时,老师乃至学校,乡镇的教育辅导站,甚至县教育局,发现某本对提高学生成绩有较大帮助价值的书,考虑到学生穷,不能普遍购买,常常自己盗印发给学生,当时只能用油印机印,一个人花几十天才能全部刻到蜡纸上,一张蜡纸还只能至多印几千份就作废了。由于成本太大,效率太低,这种盗版能印出来的数量非常少,对原书作者利益的危害程度非常低,对社会危害也不大,所以管理部门一般不理睬。
如果是不法商人用印刷机印成书,需要印刷厂工人拣来一个铅字一个铅字排版,然后打印出清样,一个字一个字校对清样,标出错漏处,再一个铅字一个铅字改排原来排错漏的字,最后才正式开机大批量印出,印出后将信息发布到潜在需求者那里,花的资源也很多,很慢,成本也仍然很高,要想做到大量销售,这样才能收回这高成本,也仍然很难。所以那时盗版书种类并不多,一般只限于数量非常小的畅销程度很高的书,扩散的范围也不是非常大,并且和正版书差别明显,主要是因为盗版者要节省人工排字、校对、改错字的成本,排字时错漏就非常多,印出小清样后仍不肯投入成本认真校对、改样,甚至根本就不印出清样供校对,错漏字非常多是一种必然,即使是一般人仅凭这点也认出这是盗版书。
复印机出现后,老师、学校要将学习辅导书的内容复印给学生,就变得非常容易了,特别是高速复印机,一个小时可以复印2000张以上,并且可复印的总数量,就仅仅是本班本校使用的角度而言,几乎可以是无限的。有了电脑及附属设备,普通的书商可以用拷贝机将要盗版的正版书原版面拷入电脑,用电脑软件排好版,一点电脑的印刷按钮,全自动印刷机就高速印了出来,这样印出来的盗版书在外观上和原正版书几乎没什么两样,成本非常低,所需时间非常少,印量却可以非常大,同时通过互联网和几乎是人人都有的手机,可以非常方便地、成本低廉地大批量销售。这使得现在盗版书涉及的范围更广了,即延伸到了仅仅可能销得几万本的一般书籍,并且单本盗版书的印量常常是以万为单位计数,多者可达数百万。
2007年上半年,我国光是版权执法部门收缴的非法出版物就有6739.2万件。湖南省长沙市破获的“1·28”贮存盗版图书案,仅从4个仓库中查获的涉嫌盗版图书就有268种,约62.7万册(套),码洋达2032万元人民币,投资作案者是一个家族的亲属圈。这些非法出版物从纸张、印刷、包装、发货用的封条、包装袋,都能做到和正版产品非常相近,就是正规大出版社从事了一辈子出版工作的员工有时也鉴别不出来。
(三)科学提高了假货制售的速度
2007年时,中央电视台每放一台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连续剧,如《西安事变》、《闯关东》等,一播完全剧,几乎是第二天,市场上就出现了全剧内容完整的盗版影碟,这显然是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一播完全剧,盗版分子得以将全剧内容录完后,立即开动机器连夜制作并发送到销售点。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7年,我国警方查获的地下光盘非法生产线就有231条,平均每年销毁的非法生产光盘有2.2亿张,这些生产线的科技含量都较高,2007年有的生产线生产的是DVD9光盘,属当时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