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假货研究
15684500000024

第24章 假货同假货制售者(6)

人类社会科学水平的提高,和认识假货的关系比自然科学复杂,并且在很多领域表现比较间接,但其正面作用也决不容低估。如过去人类社会科学水平低下,对许多社会规律还没有认识时,一般人很容易被思想假货蒙骗。如有些管理官员说,人通过教育都可以弃恶从善,只要加强教育,就可以实现贪官污吏和其他坏人都极少的境界,不少人信以为真。后来,人类社会科学水平提高,并得到广泛普及,普通人社会科学水平也同步提高后,人们就普遍不再相信这种通不过实践检验,不能在同等条件下反复再现的假货了。而倾向于顺应以下的社会规律来管理社会,即教育对人的弃恶从善有一定效果,但指望仅仅是依靠教育就能使绝大多数人,更不用说所有的人都弃恶从善,是靠不住的,要使社会尽可能多的人不敢作恶,主要还是依靠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及严谨公正的法治,教育仅仅是一个辅助手段。这规律已经为世界许多国家的长期实践所反复证明。

人类社会科学水平的提高,还使人们掌握了许多对识别假货普遍适用的方法,并进一步应用这些办法建立良好的制度,这比识别个别假货的能力重要得多。如有些学者为了使人们相信自己的某种并不符合实际的说法,用诡辩术将其表面论述得头头是道,思想水平低的人很容易被迷惑。人类社会科学水平提高后,发现了通过自由争鸣可以有效识别这种假货的规律,并积极加以应用,有些国家甚至立法保障其得以广泛应用,于是就有效遏制住了这种假货。

如有些经济学家和某些股票上市公司勾结,上市公司给他钱,他对社会公众夸大甚至编造有利于促使人们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信息,甚至为了管理部门能实行有利于上市公司获得不当利益的政策,制造非科学或者明知是科学性不够,却说成是肯定科学的政策主张递给政策制订部门。一些正直的专业人士发现后,撰文发表在媒体上,对其进行质疑,那些经济学家开始同样以狡辩回应,由于他们狡辩能力很强,使得一般人仍不能不信他们的话,但随着加入辩论人数的增多,辩论内容的更加深入,事实越摆越清,真理越争越明,这些经济学家终被公众看清了贩卖假货的面目。

建立制度,如人类综合发现通过考试可以有效鉴识人才,通过科学地互相制衡可以防止腐败,通过合理设置程序可以保证公正的规律,建立了高等教育招生时用统一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我国1977年以来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是设计好试题,在这个环节里,有些国家是向社会征集试题,将质量优良的试题存档,建立有大量可供选择各类试题的试题库,到考试时从中选择具体试题组成试卷。有些国家是临时请多名专家分别拟就试卷的各一部分题目,再合成试卷,这就有效控制住了个别命题者泄题对考试效度的影响度,我国是采取后一种做法。试卷拟好后,切断命题者和印制者等知晓试卷内容的人同外界的联系。所有试卷全部打封条封闭好,到考试前才能打开。试题和评分标准在考试后向社会公开,由社会主要是学术界监督其科学性。

对考生用照片等验明正身才准其参加考试,由几名监考人员同时监考,使考生不能作弊。然后在限定时间里盖上名字答题,考完后统一封闭试卷,集中到统一地点南相应科目专家评分。每位专家只能评一条题目,重要题目由多名专家分别评分再取平均分。专家评分登记具体分数后走人。由公共招生管理部门和大学进入录取程序。在录取程序中,公共管理部门、大学、考生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即考生分数上录取线,公共管理部门才能并且必须将名单提交给大学,这有效防止了公共管理人员帮分数不上线的考生得以录取的腐败行为。

大学录取时必须录取高分考生,不得舍高分考生不录取却录取低分考生,否则公共管理部门不予批准,这有效防止了大学招生人员的严重循私舞弊行为。考生必须填有具体学校志愿或同意调配志愿,具体学校才能录取,这就有效维护了考生的权利。学校决定录取名单后,经公共管理部门审查符合规定同意盖章才生效。被录取考生到大学报到时,必须将录取通知书交给学校检验,确实和录取学生高考时的档案相符才予注册。

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使考试分数较准确地鉴别出了考生学术水平的高低档次,不但保证了大学新生的学业水平,还使不同档次的学校录取的是相应档次的学生,基本上杜绝了实际水平不到小学毕业却冒充是优秀高中毕业生这样的假货。

人文学许多内容只是人的主观看法,并不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不能说是科学。但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水平的提高,能促使人的主观看法更符合科学和更切近事实。如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有较高比例的人认为,制售盗版书,不经别人同意使用别人的专利,将自己的商品印上别人的商标或专用符号,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越来越广,深度越来越深,发达国家从企业到政府以及我国名牌厂商对国人这种行为的抗议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

随着传播业的发展和其他原因,在以学校、广播电视、报刊、人际直接交流等为载体传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的知识,以及这种抗议的内容越来越多后,人们越来越多地了解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的知识和大量的事实,逐步认识到,人们创造知识产品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在很多时候需要付出巨大的物质成本和艰辛的劳动。如果这些知识产品创造者的权益随便被人侵害,就会大大挫伤人们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极大地抑制人类的创造力。大量事实证明,除了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国家如产石油国外,大多数富裕国家都是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得不好的国家,如果以生活水平为标准衡量,就多是落后国家。到现在,我国已有相当高比率的国民认为,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不但是严重损害知识产权拥有者权益的严重不道德乃至违法行为,也是严重损害社会长远利益的行为。这种看法与上述以前的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12月25日。看法相比,无疑更接近科学和实际。

(二)科学提供了识别假货的手段

人类掌握的科学知识越多,了解客观规律就越多,综合应用科学知识来制造各种产品,和有效验证各种产品是否符合已知规律和事实的手段就越多,识别假货的能力就越强。目前,人类检验体育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的能力,已达到这样的水平:在一个标准游泳池的水中,放了一粒盐一样大的兴奋剂,都能准确无误地检验出来。过去,一些地方官员对上级瞒报或虚报情况,如森林被火烧了,不按规定向上级报告,或者在报告中有意大大缩小被烧面积,为了能在一大片肥沃的水田上建商品房,在呈送给上级部门批准的报告中,将这历年来都是种水稻的水田,说成是种不了任何庄稼的沙砾地,由于上级人少下级人多,上级常常难以察觉。现在有了卫星拍摄的资料后,上级部门一查档案,再打几个以前没有的普遍家庭电话向当地群众核实,就马上知道这是假货。

过去,在大医院,妇女生小孩是若干人集中在一个产房,小孩生出来后,就由助产士抱到其他房间,曾有极其想要男孩的产妇收买助产士:如果她生的是女孩,就将别人的男孩调换给她。在科学不发达之前,这种事情的受害者怀疑自己的孩子被换了,却没有可靠的办法确认。科学水平提高到可利用父母血型同孩子血型的逻辑规则检验孩子同父母是否具有血缘关系后,识别这种假货的能力前进了一大步。而提高到可用检验DNA的办法确认孩子是不是父母所生后,识别的准确率更几近100%。

社会科学和人文学领域也同样如此。过去,有些人利用其掌握的话语权,如报业人士在自己办的报刊上发表文章,或间接话语权,如仗着自己有学生在报刊和出版社当编辑乃至领导等人脉关系,或者是用给予利益等手段收买,发表文章、著作,贩卖思想假货。许多人明明看出是思想假货,也有心指出其荒谬性,但由于自己没人脉关系,没钱,写出来的反驳文章很难发表出来。现在,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社会出现了大量成本低廉、效率极高的科技手段和工具,使得人们传播自己的声音变得容易了。如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方便地发表帖子,尽管在一些著名的大网站上发表仍然较难,但在全国2007年底多达150万个网站中的小网站发表,只要不违犯法律,还是很容易的。互联网上还有印客服务,人们只要花几十元钱,就可以自己出书。

通过出版社按常规出版书也容易得多了,如以前没有电脑时,人们出版一本书,需要写出草稿,经多次修改后,层次已看不清又再抄,再改,最后才正式誊写。一般一个小时只能誊写一千多字,誊写30万字的书稿需一两个月时间。到出版时,印刷工人一个铅字一个铅字拣排,效率很低。现在作者用电脑写稿、修改、排好版,用电子邮件发给出版社,出版社编辑可在网上看,同意出版后一点电脑的印刷标签,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印出机只用一点时间就印出来了。出版效率的提高还促进了出版社、报刊和报纸数量的扩张,2006年时,我国有573家出版社,9468种期刊,1938种报纸。这使得社会整体用稿量非常大,它们之间争夺受众的青睐,争夺符合它们需要稿件的竞争十分激烈,这又从另一方面提高了人们发表文章、出版著作的容易程度。

(三)科学提供了人们不被迫购买假货的条件

18世纪以前,由于人类科学水平的低下,在整体上,至少有7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还不能保证能养活自然增长的人口。因而当人口增加超过粮食的供给量时,世界上饥荒,互相争夺生存机会的战争,因营养不良带来的疾病就会大规模地发生,减少人口。然后又恢复增长,当又增长到超过粮食供给能力时,天灾人祸导致人口减少的悲剧又会发生,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陷阱。18世纪以后,得益于科学水平的提高,工业、农业、社会制度都发生了一系列革命,人类在整体上才走出了这一陷阱,发达国家尤其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新兴国家也逐步提高,落后国家在整体上也有了较大改善。进入21世纪后,虽然人类仍存在饿死人现象,但那仅仅是范围很小的局部的事情,并且许多还是源于管理不善,运输条件差,使可以并愿意提供救济的国家和人们,没有及时获得信息因而无法提供救济,或者是救济不能及时到位等原因。

2004年,世界人均国民总收入达5500美元,其中20个左右的发达国家是20000多美元,30个左右的中等发达国家是6280美元,40个左右的初等发达国家也在1000美元以上,在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家庭都有私人小汽车,电冰箱、电视机等家电一应俱全,并且平均一年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2000个小时,其中2002年美国为1904小时,瑞士为1844小时,日本为1803小时,英国为1693小时。并且由于工农业、服务业的许多领域都实现了信息化、电子化、自动化、机械化,所以一般劳动强度都不大,一件普通衣服,一顿普通饭,价格只是全部收入的几千分之一,并且随便购买。中等收入国家一般人也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占较高比例的高收入人士生活水平和发达国家的普通人差不多。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的规律,使人们在商品匮乏,或者是商品不匮乏,但自己买不起,又十分需要,即使在确知商品是假货,甚至是给身心带来一定程度损害的假货的时候,仍然被迫购买和使用。一个饿昏了眼的贫民,面对唯一的一个馒头,一般是只会考虑是否可以食用,不会进一步考虑是不是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的。一个一天只有7元伙食费的贫困山区学生,要从这7元钱中省出一部分来买唱碟,一般就会买一碟不超过3元钱,并且可以用的盗版唱碟,而不会买质量更好但价格为20元以上的正版唱碟。反过来,饱可择食,暖可择衣的规律,使自己购买力强,又生活在商品供应充分年代的人,会认真挑选商品,不但不被迫买自己知道是假的又并不想买的假货,并且还小心翼翼,努力不误买自己还不知道是假货的东西。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同发达国家的贸易中,有关我国商品质量问题的纠纷不少,如食品不合格问题,玩具含有有毒物质问题,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些发达国家找借口,用技术壁垒来实现不公平贸易的目的,这实际上有相当多的成分是误解。发达国家指责我国商品质量不合格,不敢说全部原因,至少有部分原因是其生活水平高,致使全社会对商品质量的要求也高,一个最重要的佐证是,他们对本国产品也作同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