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假货研究
15684500000025

第25章 假货同假货制售者(7)

如英国2000年在全国建立了名为“RedTractor”的食品安全认证体系,将全国食品加工统一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并为各个序列制订统一的标准,确保农产品从最初的饲养种植到加工成成品,上货架,到摆到餐桌每个环节的安全,并建立出了问题可有效追溯的制度。德国是不允许原始的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而是必须先交售给农产品收购站,或食品加工企业,由这些单位检验加工合格后再出售,政府通过立法、监督、执法等措施保证从这些企业出来的农产品的安全。美国、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和英国、德国的具体措施有所不同,但在非常重视、认真并且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这点上是一样的。

(四)科学为遏制假货提供了更多的人员和装备

在科学水平不高的以前,人类有70%以上的人口必须从事农业,在工业发展初级阶段,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也很多,所以服务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本来就相当少,再加上服务业所需要的劳动力也同样很多,整个社会能用来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人又更少。在社会处于低级发展阶段时,这些管理人员外出处理事务,只能是走路,后来是骑自行车,文件的来往只能是人工或用车辆投递,效率很受限制。科学水平的提高使这种低效率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据测算,在二战以后的经济增长中,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50年代约为50%,90年代达70%~80%。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样得到了大大提高,目前,在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的人口一般不超过总人口的10%,每个农业劳动力所生产的粮食、棉花,所能供养的人口已达100个左右。

2000年,美国的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为304万人,仅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1.1%,每个农业活动人口经营土地125.4公顷,生产谷物113115公斤,大豆24796公斤,棉花12335公斤,肉类12381公斤,奶类25095公斤,水果10713公斤,水产品17171公斤,食用油料792公斤,还有炯草、甜菜、蔬菜等,供养人口达146人。以下是其他国家的情况。

工业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水平的提高,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所需的劳动力却越来越少,所以,全人类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近年来一直呈第一二产业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不断上升的趋势。2000年,发达国家在第三产业中就业的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5%以上,中等发展中国家是50%左右,我国是32.5%。银行、商店等随着电脑等现代科技工具的普及,所用劳动力也不断减少,于是可用于公共管理部门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人越来越多,所能用的工具如摩托车、汽车、电脑、手机等也越来越密集,先进和快捷,从而使管理越来越到位和有效率,美国2007年有3亿人口,联邦政府的雇员数量达300万人。我国2005年12亿多人口,财政供养的人员4000万人,狭义公务员即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500万人,宽义公务员即由财政供养的行政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等全部工作人员为1053万人。

(五)科学提高了遏制假货的效率

科学提高了遏制假货的效率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如降低了遏制假货的成本,扩大了查处假货的范围,加强了打击假货的集约度,提高了遏制假货部门和人们的合作水平等。

降低成本方面。过去,一个留学生伪造海外大学文凭,回国内招摇撞骗,不用说普通人,就是大学等用人单位都很难查验,不用说查验单张文凭,就是查验文凭所说的大学是名牌还是非名牌,是公立还是私立,甚至得不得所在国政府承认都相当难,航空业尚不够发达之时,将调查函寄往欧美来回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现在,任何人点击一下互联网,如果持假文凭者声称这是发达国家承认学历的名牌大学,马上就知道这话的真伪。如要作再细一点的调查,几分钟就可发电子邮件到该大学,如果对方答复,只需花小半天时间就可查阅档案并发来回函。

正是依靠互联网查阅资料的便捷,著名的科学打假人士方舟子才能在短时间内举报了为数不少的学术假货。如在过去,在同样的时间里,一千个方舟子也难取得这样大的成果,就是说,互联网使方舟子学术打假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千倍以上。

扩大了查处假货的范围方面。给税务部门报告的经营实际造假,是纳税对象为了偷税而制造的一种假货。过去,税务部门只能用人工查账或实地观察的办法,来对付纳税对象这种假货。由于这种情况相对纳税对象的数量而言是一种普遍的常态,税务部门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只能重点检查少数大户或情节特别恶劣者,对一般纳税户是只出得声动不了检查的手,自然因无法定证据而不能处罚,用另一句话说是对大量的普通纳税户这种行为无可奈何。

科学水平提高后,税务部门用电脑收税,纳税者所纳税款可以通过银行划拨,双方都可以随时查对账目,透明度非常高。用电子设备来准确统计纳税对象的营业额,如用水量,用油量,所经手货物的重量等,还可以用微型摄像机暗访纳税对象的经营实际,用复印机复回大量的法定证据,用电脑核查纳税对象的会计纪录和进行数学分析。从而使税务部门用同过去一样的人力资源,将以准确无误的证据处罚通过造假来偷税者的范围大大扩大了。

加强了防假打假的集约度方面。科学水平不高时,社会许多日常服务项目,只能就近分散在离居民点近的地方,公共管理部门很难防止和打击小商业点制售假货行为。科学水平提高后,人口集中居住在城市,交通方便了,人们收入提高了,买得起自行车、小汽车,有了电冰箱,可以到较远的地方批量购物,如现在许多人周末一次性将一周所用的鱼肉菜购回放入冰箱。公共管理部门能够将日用品销售商家,甚至生产厂家集中到一个地方经营,这样,公共管理部门得以很方便地搞好这些地方的供水、防疫、检验、清洁卫生等。同时还方便对所有经营者即管理对象的质量监控,有些地方还实现企业的规模化,如大型商业超市等,更方便公共管理。

提高遏制假货者合作水平方面。如企业用假增值税发票、假进出口单据、假资金证明、假外资合作对象等假货谋取不正当利益,都是很常见的行为。科学水平不高时,公共管理部门之间,公共管理部门和非公共管理部门的单位、个人间很难合作。如一个内资企业为了谋求中外合资企业待遇,伪造境外企业作为合资者;一个产品全部是在国内销售的企业,伪造出口单据谋求出口退税;一个商家伪造房产证用作异地贷款抵押;有关的单个管理部门检验是否是真货难度相当大,甚至做不到。

现在,地方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电子传真等手段很快查出上述境外企业并不存在;出口退税管理部门也可以从海关那里知道这出口证据是假的,而不给这商家得到出口退税;房产管理部门更可给有关部门证明,上述房产证或者根本不是房产部门颁发,或者是一女嫁多夫地同时用来作多次抵押,同时抵押贷款额已远超房产的售价若干倍。

科学使真货战胜假货是整体趋势

虽然科学使人们制售假货的能力越来越强,致使今天假货非常之多,但人类依靠科学遏制假货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在二者的博弈中,于整体而言,真货战胜假货是总的趋势。这是因为,人类具有趋利避害,以使自己能延续发展下去的本能,对于制售假货这种基本上不受外力制约,属人类本身践行,因而可以随自己的意愿停止施行的行为,当其对人类的危害超过人类的容忍度时,如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或者是带来的损失过大等时,人类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制止这种行为。

有史以来,从联合国到主要国家的政府,对严重危及人类利益的行为,总是顺应大多数人的意志,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加以制止,对制售假货亦然。如对制售假货危及人命等行为,像对制售将工业酒精充当食用酒精的假酒,用普通生理盐水当作疫苗注射给小孩的人,都施以处决、判重刑等严厉处罚。目前假货虽然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在人类容忍线以上的假货,这些假货和人类的关系,多数并不在于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如达不到卫生标准的食品,安全没有保证的拼装汽车等,而是在于降低发展效率,影响生活质量等。

如盗版书和影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没有危害,但对正版版权所有者不公平,随便盗用他人的专利会降低人们发明专利的积极性,这就是降低社会效率。人们使用不合格的空调,或者是不得不频频修理,甚至有时对温度的调节失去了准确度,会使人耗费时间、精力等资源,精神烦恼,这就是影响生活质量。因为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远在人类的容忍线上,同时如果采取过于严厉的处治措施,又会带来于人类也不利的副作用,比如,如果有谁胆敢购买盗版计算机软件就要杀头,或许可以使盗版计算机软件绝大部分绝迹,但却有很多人因无钱而买不起正版软件,或者是根本买不到,因而无法使用计算机,这无疑也会影响社会的生产效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对这些在人类容忍线之上,因而人类不采取过于严厉措施处罚的制售假货行为,人类还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有效的制度来帮助真货战胜假货,如商标注册制度,褒奖真货处罚假货制度,如有些地方用公共财政资金给产品质量长期优良的企业以包括奖金在内的奖励,对生产假货的企业和个人予以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虽然有些地方政府乃至普通民众默认纵容甚至鼓励假货制售行为,但那也不但不敢放到台面上来,在上边追查,社会谴责较紧时,还不得不做遏制,甚至处罚假货制售行为的表面文章。所以,在整体上,制售假货的力量总是不如社会遏制假货的力量大,即邪不压正。

尽管总是有高层次的科技人员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来制售假货,但由于这种行为损害人类的整体利益,违背人类普遍的伦理道德,他们总是只能偷偷摸摸地做。而人类遏制假货的工作符合全人类利益,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不但可以光明正大地进行,还能调集更多的优秀人才,更多的资金,更好的设备,拥有更便捷地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从而具有更强大的力量,来同制售假货的人才博弈,因而在整体上尽管制售假货的高科技人员魔高一尺,但遏制假货的高科技人员更是道高一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人类几乎是自从进入商业社会以来,假货就大量地出现了,并且是从来没有杜绝过,从那时到现在,人类的历史就是真货同假货博弈的过程,若就局部而言,二者常常是各有胜负。目前,由于科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人类认识到的假货越来越多,划入假货范围的东西越来越多,一般人对此很容易产生现在假货比过去假货多的感觉,事实却并不一定如此。

如过去,社会商品生产单位小,生产同样数量的商品需要的企业数量很多,并且非常分散,成规模,需要创立和保持产品质量信誉,并且容易保证做到这点的企业很少。许多在社会上出售的商品质量不经过科学严格的检验,商品只有假货性质非常明显时,人们才知道这是假货,而许多假货性质不明显,人们因而不知道是假货的商品,其实却是假货。所以,被确认是假货的商品在全部商品中的比例或许并不高,但实际上这种比例也许很高。这种实际,通过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和生产商品单位多,规模小,分布地域分散的领域的情况,仍然可以得到验证。

而在今天,依靠科学的进步及其带来的制度进步,在中等发达以上的市场经济国家,不但在钢琴、汽车、水泥、化肥、电视机、电脑等大件商品的领域,就是在胶钳、电吹风,甚至指甲钳这样的小商品领域,只要人们能遵循到名店买名牌的原则,已基本上能保证买到的是真货。拿保证合格难度相当大的食品领域来说,2007年,我国食品专项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85.1%,全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2.6万家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2%,有10.7万家获得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资格,农产品如农药残留量等主要安全指标合格率也达91.4%至99.6%。

2006年,我国出口食品2417.3万吨,货值266.59亿美元,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10位的国家有日本、美国、德国等对质量要求很高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对这些食品的检查合格率,美国是99.2%,欧盟是99.9%,日本是99.42%,在部分领域比这些国家进口其他发达国家食品的合格率高。进口食品2027.3万吨,货值133.96亿美元,来自14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检验的合格率是99.11%。可见,不合格只是比例不高的特例,合格是比例高的常态,而这是经过我国和发达国家科学严格的检验为前提的。过去,或许人们确认不合格的食品在全部食品的比例中也不高,但那是以不经过也无法进行科学严格的检验为前提。

与人均寿命长短的相关因素虽然很多,但如果排除战争等天灾人祸非正常因素,只考虑人衣食住行等正常因素,就整体来说,人衣食住行的质量和寿命是呈正向关系。过去,许多国家人均寿命只有四五十岁甚至三十来岁,目前仍有部分落后国家如此。现在,发达国家人平均寿命普遍超过了70岁,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7年卫生报告》的数据为,男性,圣马力诺为80岁,日本、澳大利亚、冰岛、瑞典及瑞士为79岁;女性,日本为86岁,西班牙、澳洲、法国、意大利及瑞士为84岁,英国及美国分别为81岁及80岁;我国是男71岁,女74岁。这不能不是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真货在整体上不断战胜假货这一规律的折射,并且这既然是规律,以后还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延续。

当然,由于首先是历史资料的缺乏,其次是现实假货标准的确定和统计的困难,我们对这一规律只能进行理论白描,无法用确凿的数据将过去和现在假货的数量进行对比,但从宏观整体看,与过去相比,现在人们得益于科学的进步,更能认清什么是真货什么是假货,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产品质量更好,人们生活更安全,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