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假货研究
15684500000004

第4章 假货概述(2)

所以,人类思想史上的许多大师,都揭示了人具有逐利的特征。外国的霍布斯、洛克、斯宾诺克、莱布尼茨、爱尔维修、费尔巴哈等哲学家都认为,自我保存是人的普遍的本性,是人们行为的动力,并且人生下来就会追求幸福。人利己是自然的,在人际关系中,在与大自然的关系中,人通过牺牲别人来利己是很常见的现象,靠人们自己约束自己,处理好同别人的利益关系是靠不住的。正因为这个原因,才产生了国家,由国家这一权力机构来制止人们损人利己的行为,规范人们之间的关系。外国的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我国的孔丘、管仲等思想家,也都认为人有天生的追逐私利性。人类历史和现实的大量实际印证了这些思想。几乎可以说,人寻求自己的私利有一种永恒性,而许多人对私利又是贪得无厌的。

因为人普遍存在逐利性,人制售假货在理论上可以在实践中又常常谋求到私利,所以假货的制售就几乎同人类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并且几乎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类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假货,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已进入现代,人口在50万以上的国家都有假货。有些人以为就国家整体形象而言,产品质量享誉世界的国家没有假货,如日本、德国、瑞士等,事实是这些国家同样有假货,和一般国家在这方面的差别,只在于假货在全部货物中的比率,以及造假的深度,假货泛滥的广度不同。

“发达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造假历史。一个世纪前,美国消费者就无法放心使用本国产品。从糖果、肉类到药品,很少能令他们放心购买使用。报纸每天都在揭露造假丑闻,连知名百货商场也在销售含银量低于广告宣传的餐具,而所谓的胡桃木家具其实是胶树材制成的。……(日本和韩国)在战后的经济起飞阶段也都先后面临过‘日本制造’与‘韩国制造’的危机。”“‘日本制造’也曾是‘品质低劣’的代名词。”在近年的德国,尽管对制售假货的惩治十分严厉,但将普通水当作矿泉水卖,盗版出售计算机软件,撰写并发表假论文,医生为了钱而对病人进行过度治疗,会计人员对公众公布假账等各种假货,同样屡见不鲜。

发达国家的民众多十分崇尚名牌,许多人将去名店、买名牌作为避免购物时吃亏上当,保证工作效率的信条。这也从反面映衬了假货存在的普遍性。名店名牌是经长期恪守卖真货,提供真服务的信用,并且有大量的非名店名牌相衬,才得到社会自然认可形成,如果在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汪洋大海中,完全不存在达到一定程度的制售假货现象,人们自然不会非常在意特定商家和商品的品牌,特定商店和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就会相当淡,也就难在社会上形成真货意义上的名店名牌。

如在盛产甘蔗的我国南方广大农村,在上世纪70年代前,农民用传统的木榨办法将甘蔗榨出汁,然后用铁锅将甘蔗汁的水分蒸干,剩下糖浆,再将糖浆倒入木格,凝固成红糖块。这些红糖块都没有人造假,并且市场上众多卖主出售的红糖块品质,基本上没有人能感觉到区别,人们在市场上买这种土榨红糖块,只看外观、干燥度等是否达到公认的合格标准就行,不关心是哪个地方,是哪个人出产。这些红糖块自然无法产生名牌。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南方出现了许多现代糖厂,这些现代糖厂生产的白糖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商标。但由于各个厂家的白糖产品品质几乎没有差别,社会上也很少听说过有白糖掺假的事,也没听说过国家质检部门检测有那家糖厂的白糖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所以人们买白糖时还是不注意品牌。

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制售和购买假货的劣根性,在许多身居要位的名人的行为中也深刻地体现出来,如在对假文凭处罚非常严厉的发达国家,许多所得待遇相当丰厚,并且持有真文凭级别已不太低的政府高官和其他人士,仍然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购买学级更高或名气更大的假文凭或伪造假学历,如以色列国家旅游部长埃斯特里娜·塔特曼、美国奥委会主席桑德拉·鲍尔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招生录取部门负责人马里莉·琼斯等。许多已有百万千万甚至过亿美元财产的人,同样做制造毒品,大批量制售盗版光碟等勾当,并且一犯再犯,屡教不改。

假货的危害

假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是十分严重的。鉴于此,发达国家都对假货制售者予以严厉打击。我国近年来也同样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行政司法技术等资源应对假货问题。以食品业为例,2007年6月底,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建立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区就有16030个,食品安全专职监督员25346人,还有政府协管员72474人,社会信息员106573人。2006年,全国质检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巡查有90万次。工商部门出动执法人员560万人次,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6.8万件。卫生部门查处的非法生产经营食品案件也有4.5万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出不合格食品2458批。制订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有2900项,其中强制性的有634项,食品行业标准有2900多项,设立的各级农产品检测中心有2103个。

假货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

一、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降低人的生活质量

假货可以直接致人死亡,从1992年到1998年,我国仅为公众广泛知晓的重大劣质酒中毒案就有8起,有751人因此死亡。因为使用劣质钢材,四川省綦江彩虹桥刚刚投入使用就坍塌,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许多假货并不这样直接致人死亡,而是缓慢地,一般人无法觉察地使人种下病根,或者是有了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增加了医疗的难度和费用开支,延长治愈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或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导致人残疾、死亡。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仅2003年4月至10月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最为猖獗的时候,就导致上百名婴儿变成了大头娃,数十名死亡。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表明,全美国近年来一年有7600万人因食品卫生问题而致病,超过30万人需要住院治疗,5000人因此死亡。

假货降低人们生活质量的表现更为普遍,不用说假衣服鞋帽交通代步工具等给人们带来了大大小小的麻烦,就是仅仅是为给观众带来精神愉悦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之类的服务产品,假货也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相反的结果。如谎称有大牌明星登台,实际上却不履行承诺,有的演员假唱,都使观众感到不快乃至愤怒。足球是世界第一体育运动,大凡是有裁判不公即所谓黑哨,队员因参与赌球在比赛中故意输球,比赛球队之间事先安排比赛结果等造假的地方,观众都会反感,球市一般会因此而平淡。

我国有数量庞大的潜在足球观众,英国曼联足球俱乐部2002年开通中文网站,截至2005年6月12日,最高的一天观众发上的帖子有6061帖,按俱乐部的计算,在全世界本俱乐部拥有的5800万球迷中,有2000万是中国人。1993年全国开展足球职业俱乐部联赛时,由于球迷们对比赛抱有非常大的期望,所以球市十分火爆,成都、长沙等地有几万个座位的比赛现场,经常有很高的上座率。随着后来人们对比赛掺假的怀疑越来越深,到2001年时,全国足球甲级联赛的现场观众只有728.8万人,平均一场不到2万人。2006年,由甲A改成的中国男足超级联赛,平均每场现场观众只有1.06万人。但不管报表的数字如何,近年来关心这一联赛的球迷越来越少是不争的事实,这从电视台购买现场直播的热情,播放这一节目时所能得到的广告费数额,刊登这种内容的体育专业报刊社会自然销量可以得到证实。

鉴于此,在欧洲一些国家,职业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都不敢懈怠,因为不用说让观众认为打假球,就是仅仅有不努力的嫌疑,就很难得到俱乐部聘用。裁判有收受贿赂等行为属于违法,要付出坐牢的代价。由于这些国家的职业足球比赛给人以真货的长期信任感,球市就能长期兴旺。即使是足球水平最高的英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其二级联赛如意乙、德乙、英甲和我国的一级联赛甲A能做到的水平其实差不了多少,但同样有很多的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1993年,意大利足球产业产值估计高达23亿~26亿美元,其中观看甲乙两级联赛的现场观众开支就有3.03亿美元。

二、损害社会公正,阻滞社会进步

假货的制售者在制售假货时,一般都会进行制售假货和制售真货的个人综合效益对比,只有前者比后者高时才会践行前者。所以,假货的制售一般天生就有得益比制售真货多的特性,这种特性的一种表现为付出的成本更少,如不然人们就不会制售假货。制售假货得益比制售真货得益多,这于社会对其成员的利益分配而言,当然是不公平的。

如一名科技工作者从小努力学习,交许多学费才念完大学,又花了大量时间精力还有物质成本才编出一套计算机软件,如果没有盗版软件等假货的冲击,按市场相关因素公平博弈结果,若社会上所卖的这种光盘都是自己生产的,可以卖得1000万元钱,赚100万元。但在投资办厂压出一些光盘上市后,不法分子就以正版光盘为母件,几乎不用付出脑力劳动,仅付出一点物质成本,大量复制光盘在市场上低价倾销。结果盗版者仅以1万元的代价,赚了10万元,而发明者纵然只扣生产时投入的成本,也只赚1万元,甚至亏损,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据英文中国日报网站有关文章称,2006年,光是计算机软件的盗版率,我国为35%,德国为28%,日本和丹麦均为25%,美国为21%,有关计算机软件版权所有者因盗版蒙受的损失,美国达73亿美元,我国是54亿美元。影视产品和书刊被盗版,名牌商品被假冒的损失率也很高。

商品制售者多是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理性人,既然制售假货比真货在理论上有得到更多利益的预期,如果制售假货可能因被管理部门处罚,在市场上失去信誉等原因带来的风险不足以使他畏而止步,他们自然选择制售假货而不制售真货。这就一方面减弱了假货制售者努力学习,加强管理,改善经营,合理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老老实实地以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得利益的动力;一方面又严重打击了本来一直是通过努力制售真货来获得利益的人们的积极性,从两个方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

基于此,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容忍一些重要的假货泛滥,会导致亡国亡种决不是危言耸听。以考试、文凭为例,人类进入近代以后,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是富强还是贫弱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最近三十年来,除少数依靠出卖自然资源致富的国家外,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是整体国民文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的国家。考试能对应试者的真实水平作出准确的鉴别,然后考试者根据这一结果给应试者发相应的文凭等证明,人们依靠这一证明得到公共政策的优惠待遇,社会依靠这些证明提高了识别人们能力的效率。

如果一个国家到处是伪考试、假文凭,并且政府还实行真假文凭获得公共政策的优惠待遇相同的管理措施,势必会严重打击本来是勤于学习的人的学习积极性,本来是不想学习的人更精于投机取巧而不学习,于是国民中就有相当高比例的人懒于学习而素质低下,从而必定导致国家贫穷落后,轻则在世界贸易中长期处于极不利的境地,重则被先进强悍的国家侵略蹂躏,乃至种族灭绝。这些,于落后国家,是在历史上反复出现,现在还大量存在的常见现象。也是当今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非常重视保证考试科学,文凭等对考试结果标识的东西尽量真实的原因。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以色列同其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对比。以色列国土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2007年人口有715万,其中犹太人有572万,土地贫瘠,自然资源非常匮乏,自1948年复国以来,至今还有很多阿拉伯国家不承认以色列。以色列不能输掉任何一次战争的生存环境,使军费等保证安全的资源开支非常庞大,但以色列的社会发展却能一路高歌。据世界银行统计的数据,2007年人均GDP高达3.2万美元,居世界前12强之列。大部分石油资源不多的阿拉伯国家,同年人均GDP只是以色列的几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

阿拉伯国家曾联合起来同以色列发生过多次战争,但无一不以阿拉伯国家失败而告终,在这些战争中,以直接参战算,阿拉伯国家的国土、人口常常是以色列国土、人口的数倍十数倍,以间接支持算则是数十倍近百倍。这和以色列非常重视教育,以科学的考试,实事求是发文凭,对假文凭处罚之重居世界前列,来促使国民努力学习,有很大关系。

三、导致社会资源不能有效利用

一般来说,社会资源是恒量的,许多不可再生资源还存在刚性关于阿拉伯国家的情况,在高祖贵:《美国和伊斯兰世界》,时代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有详细的表述,其中有一个数据是:1998年,22个阿拉伯国家的人均收入,只相当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平均数的13.9%。上限,人类就自身而言,应该是竭力使资源的利用能实现最大的效益。假货制售者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在践行中自然会碰到自己的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冲突的情况,这时是有假货制售者自觉停止制售假货的行为,但更多的人却是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损害了社会利益,以及有意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社会利益,这就浪费了社会资源。

如一张牛皮可以制作10双皮鞋,如果按质量要求制作,每双皮鞋需要加上30元合格辅料,花费30个工时,最低出厂价为120元,利润为20元,一般条件下可以穿1万个小时。制售假货者不按质量要求制作,只开支10元购买辅料,给工人工钱只有20元,工人也不得不偷工减料,导致质量不合格。出厂价格为100元,利润却达到30元,一般条件下只能穿5000个小时。在假设皮鞋是穿坏后不管质量如何都不能再利用,或者是利用效度相同的前提下,这张牛皮资源被用来制成上述假货后,浪费掉了5万个小时的人类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