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韩愈散文
15685200000004

第4章 原毁

【题解】

原毁即是论说毁谤的根由。文章从“责己”、“待人”两方面以古与今作对比,抨击中唐社会风气的败坏,士人间互相排挤,毁谤他人,其根源在于“怠”与“忌”。

本文通篇运用排比,以人物的话具体描述了“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把论说文写得形象具体,浅显明白。文章结构紧凑,最后点明题旨:毁谤者根由在于“怠”与“忌”。

【原文】

古之君子[1],其责己也重以周[2],其待人也轻以约[3]。重以周,故不怠[4];轻以约,故人乐为善[5],闻古之人有舜[6]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7];求其所以为舜者[8],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9]!”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10]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11];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12]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13]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14]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15]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16]也。其于人也[17],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18],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19],其待己也廉[20]。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21]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22]?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23]其十;究其旧,不图[24]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25]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26]乎!夫是之谓[27]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28]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29],怠与忌[30]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试之矣,曾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31]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32]也;不然,则其畏[33]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34]。”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35]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36],道德之行,难矣!

将有作于上[37]者,得吾说而存之[38],其国家可几而理欤[39]!

【注释】

[1]君子:对有地位的男子的通称,或指有道德修养的人。[2]重以周:严格而全面。[3]轻以约:宽厚而简略。[4]怠:怠惰。[5]为善:做好事。[6]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尧去世后继帝位,是一位贤明的帝王。[7]仁义人也:有仁义道德的人。《孟子·离娄下》说:“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8]求:探求,寻求。其:他,指舜。为:成为。者:的原因。[9]彼:他。予:我。是:这样。[10]去:去掉,除去。就:归,趋,仿效。

[11]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姬姓,周武王的弟弟,名旦,称为旦叔。曾助武王灭商,武王过世后,他摄政辅佐成王,平定管叔、蔡叔、霍叔叛乱,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故称多才多艺。[12]圣人:指道德智能极高的人,儒家把“圣”神秘化,有“不学而能,不学而知”的意思。及:达到。[13]病:缺陷,毛病。[14]即:赶得上。[15]恐恐然:惶恐不安。[16]修:养成,达到。能:学会,掌握。[17]其于人也:他对待别人。[18]能有是:能够有这种(优点)。能善是:能够擅长这种(技艺)。

[19]详:详尽、周备,求全责备、吹毛求疵的意思。[20]廉:少、简单、随便,要求不高的意思。[21]自取:自己得到的。[22]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亦:也是。已:太。[23]举:抓住。计:考虑,计较。[24]究:追究。图:考虑。[25]闻:声望,名望。[26]已详:太苛刻,太挑剔。[27]夫:语首助词。是之谓:这就叫做。[28]望:要求。[29]为是者:这样做的人。有本有原:有根有源。[30]怠:懈怠。忌:炉忌。[31]应者:附和的人。与:朋友。[32]不与同其利者:同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33]畏:惧怕,畏惧。[34]良士:贤良的人。[35]说:同“悦”,高兴、喜悦。[36]光:光大。[37]将:将要。于:居。上:上位。[38]存之:留心它,牢记它。[39]几:差不多。理:治理。欤:语气词,表示感叹。

【译文】

古时候的有才德的人,他们检讨自己严格而全面,他们对待别人却宽厚而平易。要求自己严格全面,所以不懈怠;对待别人宽厚而平易,所以别人乐于做好事。(他们)听说古代有位叫舜的人,他的为人,是有仁义道德的人;(他们)就探求舜所以成为舜的原因,要求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做到这样,我竟不能做到这样!”于是,早晚思索,去掉自己身上不如舜的缺点,发扬自己如同舜的优点。听说古时候有位周公,他的为人,是位多才多艺的人;(他们)就探求周公所以成为周公的道理,要求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做到这样,我竟不能这样!”于是,早晚思索,去掉自己身上不如周公的缺点,发扬与周公相似的优点。舜,是位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位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比得上他;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这不是要求自己严格又全面吗?他们对于别人,就说:“他,是个凡人,能有这样的优点,就足够称做贤良的人了;能够擅长做这事,就足够称做有本领的人了。”(他们)只要求别人的一点长处,而不求全责备别人的短处;只重视别人的现在,而不追究别人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别人做了好事得不到益处。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也是容易学会的,他们对待别人时却说:“能有这个优点,就足够了。”又说:“能有这种本领,就足够了。”这不是对待别人太宽厚平易了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要求别人求全责备,对待自己却要求不高求全责备,所以别人就难于做到好的程度;要求不高,自己得益就少。自己没有多少优点,却说:“我优点这样多,已经足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本领,却说:“我本领这样高,已经足够了。”对外以它欺骗别人,对内以它欺骗良心,还没有一点成就就止步不前,这不是自己要求太低了吗?

这种人对待别人,却说:“他虽然有这个优点,但他的人品不值得称赞;他虽然有这点本事,但他的技艺不值得称赞。”抓住别人的一点过错,不管别人的许多优点;追究别人的过去,不看别人的现在;忧心忡忡惟恐别人出名。这不是对别人太求全责备了吗?这就叫做不以对一般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却以圣人的标准来苛求别人,我看不出他这是尊重自己呢。

虽然这样说,但这样做的人是有根源的。这根源就是懈怠和妒忌。懈怠的人不肯努力提高,而妒忌的人害怕别人进步。我曾经试验过,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是贤良的人,某人是贤良的人。”那些随声附和的人,必定是某人的朋友;要不然,就是与某人很疏远,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再不然,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就会在话语中表示出愤怒,胆小的人就会在脸色上表现出愤怒了,又曾经对众人说:“某人不是贤良的人,某人不是贤良的人。”那些不随声附和的人,必定是某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与某人不接近,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再不,就是畏惧某人的人。不是这样,强硬的人必然说出高兴的话,胆小的人必然喜形于色。所以一个人事业有了成就,毁谤他的话就出现了,道德高尚了,毁坏他名誉的话也就随着来了。唉!读书人处在这样的情形下,想要光大名誉,传播道德,难了!

那些想要有所作为的居上位的人,应该把我的话记在心里,这样,他的国家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