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15686700000036

第36章 吴淞保卫战

吴淞保卫战是中英鸦片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斗。虽然战斗最终以清军失利、英军占领吴淞炮台而告终,但守军将士的英勇抵抗和为国捐躯的精神永世长存。

吴淞位于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是上海城的门户,也是长江防务的咽喉,因此成为中国军队重点防守的战略要地。19世纪中期,清军在吴淞口的两岸都设置了炮台。在西岸,从吴淞镇到宝山县城之间,修筑了约有两丈高的土塘,上面安置了154门火炮,称为西炮台。在东岸,则沿黄浦江和长江,建有呈圆形的东炮台,设火炮27门。此外,在吴淞镇内也设有炮台。鸦片战争期间,清军江南提督陈化成、徐州镇总兵王志元率2400名官兵驻守吴淞口,两江总督牛鉴率千余人在吴淞西面不远的宝山作为后援。

1842年春,英军为迫使清政府接受其要求,决定入侵长江,切断南北粮食和其他物资运输的大动脉运河。6月,英军在攻占海防重镇乍浦后,来到吴淞口外。经过一番侦察后,英军于6月16日清晨发动进攻。一路英军由主舰“康华丽”号率领进攻西炮台,另一路以“摩底士气”号带领下进入黄浦江,攻打东炮台和吴淞镇炮台,掩护英军登陆。

英国军舰刚进入西炮台作战水域,年已七旬的老将陈化成就下令开炮,并亲自点燃火炮轰击敌舰。清军炮火多次击中敌舰,使英军难以靠近炮台。

两江总督牛鉴却非常害怕英军。战斗打响后,他三次派人要陈化成把军队撤回宝山,均遭陈化成断然拒绝,他只好带着军队从宝山增援吴淞。刚行至半路,被英国军舰发现并开炮轰击。一发炮弹落在牛鉴身边不远处,他再也不敢向前走了,立即率军逃往嘉定。接着,总兵王志元也放弃阵地率军逃走。阵地上只剩下陈化成孤军奋战。这时,英军的陆战队在炮火掩护下在宝山的小沙背登陆,从背后进攻西炮台。陈化成决心以死相拼,指挥将士英勇抵抗,用长矛与登上炮台的英军搏斗。终因腹背受敌,伤亡惨重,西炮台失守。陈化成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守卫炮台的将士全部阵亡。

西炮台失守后,英军立即攻占宝山县城,不久,上海城也陷落了。

吴淞保卫战失败了,陈化成等将士的不屈精神长存人间。一位参加进攻吴淞炮台的英国军人事后写道:“凡是亲眼看到中国士兵的顽强斗志和保卫阵地的决心的人,都不能不对他们的英勇给予充分的尊重。”

陈化成(1776—1842年),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县(今属厦门市)人。出生于金门,自幼熟习水性,精武艺,尚气节,智勇过人。鸦片战争时期,守卫吴淞,英勇抗英,成为著名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