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15686700000037

第37章 镇江保卫战

镇江保卫战是中英鸦片战争中继吴淞保卫战之后中国守军对英国侵略者的又一次英勇抵抗。

上海失陷后,英国军队一万多人在7月6日驶离吴淞口,沿长江而上,占领了福山、鹅鼻嘴等炮台,于7月17日进入镇江江面。

镇江城位于长江南岸,依山傍水。这里是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周围有金山、北固山、焦山、象山,易守难攻。

英军在江浙一带发起进攻后,镇江城内的大炮多数被调往吴淞,因而城防比较薄弱。这时,镇江城内由清军副都统海龄率两千人镇守,城外则由新近从四川、湖北调来的军队防守。城内城外的守军没有统一的指挥,不能很好的配合作战。

7月21日晨,英军发起进攻。5000名英军在镇江城西北的金山附近登陆。一路英军直扑驻守在城外的清军。经过一番激战,清军抵挡不住英军的攻势,在四川提督齐慎、湖北提督刘允孝的带领下败退。这样,镇江城失去了外围防卫,只剩下海龄率领的城内守军。同时,在金山附近登陆的另一路英军和在镇江城东北的北固山一带登陆的英军一起,两路会攻镇江城。英军猛攻镇江城北门,登梯子爬上城头。守城清军奋勇抵抗,在城头与英军搏斗。将士们用刀矛冲向手持先进武器的侵略者,有的士兵身负重伤,便抱住英军士兵跳下城墙,同归于尽。北门终于被英军打破,大队英军涌入城中,不久,西门也被英军用炸药炸开。

面对优势的敌人,镇江守军毫不退缩,与英军展开巷战,逐条街道、逐幢房屋与敌争夺,迫使英军付出沉重的代价。不少清军官兵眼看城门已破,便杀死自己的妻儿,然后攻入敌阵拼杀,直至牺牲。守将海龄也指挥将士战斗到最后一刻,终因寡不敌众,自杀身亡,英军占领镇江后,为报复守城将士的英勇抵抗,大肆烧杀,镇江城惨遭劫难。

镇江保卫战是中英鸦片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激烈战斗。此后不久,英军直驶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在中英鸦片战争中,虎门、定海、吴淞、镇江等保卫战以及三元里抗英,都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以关天培、“定海三总兵”、陈化成等为代表的守军将士,不惜为保卫国土洒尽最后一滴血,可歌可泣。

同时,鸦片战争的失败也充分暴露了中国的落后和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海龄(?—1842年),清末将领。满洲镶白旗人,郭洛罗氏。曾任大名、正定镇总兵,西安、江宁副都统。1841年初任京口副督统。1842年英军犯镇江时海龄率军展开镇江保卫战,在城破之时自焚殉国。

海龄战死后,对他的评价却有很大争议,原因在于,当英军逼近镇江时,海龄以防务和锄奸的名义,在城内实行严厉的盘查和清洗,很多无辜市民被当作奸细处决,人心惶惶,满汉间的民族矛盾也空前激化,以至战斗打响后,有些汉人和英军一起袭击旗兵,劫走牢狱里的囚犯。虽然海龄战死,但他的这些过火行为仍然为人所抨击。尽管如此,海龄所领导的镇江保卫战仍然在我国反侵略战争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