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警示一生的成语故事
15687000000090

第90章 吃一堑,长一智

王守仁,字伯安,因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研究学问,故世称阳明先生,明代大臣、哲学家,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他在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一四九九年)考取进士,任刑部主事,继任兵部主事,因上疏救科道言事官戴铣等,遭权奸太监刘瑾迫害,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四年后,刘瑾被处死,他才被起用为庐陵知县,逐步升任考功郎中、南京太仆太卿、鸿胪卿。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一年(公元一五一六年),王守仁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诸州,行十家牌法,镇压太庚、乐昌、郴州等地农民暴动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

正德十四年,王守仁奉命审问福建叛军,行到丰城(今江西丰城县),就接到宁王朱宸濠叛乱的消息。宁王朱宸濠被封于南昌,为争夺皇位,畜养亡命之徒,随间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他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起兵,杀死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集众号称十万,令部将协助宜春王拱樤守南昌,亲自统率大军袭夺九江、南康、扑向安庆,想夺取南京。王守仁闻变,赶赴吉安,传檄各州郡举兵勤王。王守仁会齐各地军兵之后,一举攻下南昌,俘获拱樤。朱宸濠闻讯,撤安庆之围回救南昌,与王守仁军相遇于黄家渡。叛军败退八字脑;次日又败,退保樵舍,联舟为阵。明军以火攻,宸濠大败,将士焚溺而死的三万多人,宸濠和他的世子、郡王等全都被擒。前后总共三十五天,一场叛乱就被荡平。而这时,明武宗却要亲征,自称威武大将军,率领数万军队南下,以亲征为名,南巡作乐,一路上骚扰百姓。王守仁上书请求献俘,想借以劝止明武宗南征,明武宗不准。因为宸濠在起兵前曾经拉拢过王守仁,宦官张忠等就向明武宗说王守仁是宸濠一党,迟早必反。王守仁的处境十分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王守仁只好将战利品宸濠交给宦官张永,以取得他的谅解和保护,同时,又按照明武宗的旨意重新报捷,将军事胜利归结为皇上的“威德”和“指示方略”,并把宦官张忠等人列为这次平叛的功臣,这才避过了一场大祸。事后,他在给弟子薛尚谦的信中说了这样的话:“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经受过一次挫折,增长一分才智。今天的损失未必不会成为日后的收获)。”

明武宗死后,没有儿子,由他的堂弟朱厚聪继位,就是明世宗,改元“嘉靖”。王守仁被任为南京兵部尚书,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嘉靖六年(公元一五二七年),他奉命以原官兼左都御史,两广总督兼巡抚。他用招抚的办法,平定了思恩、田州土酋的叛乱,接着又镇压了大藤峡少数民族的暴动。第二年,他因病重请求辞职归养,归途中在南安病逝。

王守仁又是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他提出了“致良知”的理论体系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他认为心即是理,把人心看做世界的本原,主张世界上惟一真实存在的只有我和我的理性。“知行合一”就是以知代行,把知和行合一于内心。只有去掉私欲,良知才能显露流行,国家才能治平。

它是由“经一蹶,长一智”引申来的。

蹶,颠仆、挫败。堑,壕沟,比喻挫折、失败。意思是受一次挫折,长一分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