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揭秘一生的中药故事
15687900000004

第4章 云南白药

1938年3月,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终。在这场战役中,一支来自云南的部队异常注目。这支滇军作战十分骁勇,身边都带有一小瓶白色粉末,即使战士受了伤,不管伤势如何,只要还能动,就不打绷带、不坐担架,只把这白色粉末吃一点,外敷一点,就又上阵杀敌。这白色粉末就是如今著名的云南白药前身。从曲焕章1902年研制出“百宝丹”,并创建属于自己的“白药王国”,到药方险些被迫交出以及曲焕章的含恨而终,云南白药历史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惊险大片”,情节环环相扣,令人窒息。历经百年风雨,云南白药这朵盛开于“植物王国”的奇葩愈渐光彩。

据地方文史资料记载,云南白药为云南人曲焕章创制的、专门用于伤科治疗的中成药散剂。曲焕章,字星阶,原名曲占恩,1880年,出生于云南省江川县赵官村。1902年,曲焕章研制成功云南白药的前身“百宝丹”。

22岁的一个山村郎中是怎样研制出日后闻名天下的云南白药呢?传说有一天,曲焕章上山采药,看见两条蛇正在缠斗。过了一会儿,其中一条败退下来。这条气息奄奄的蛇游到一块草地上蠕动了起来。此时,奇迹发生了,不一会儿,蛇身上的伤口变得完好如初。曲焕章等蛇游走后,拿起那草仔细辨认,他认定这草一定有奇效。于是,综合民间传说和自己平时疗伤止血的经验,曲焕章终于创制出了百宝丹。

但1930年前后,曲焕章本人曾在报纸上宣扬,说他的百宝丹是受“异人”相传。而这个“异人”就是云南个旧县的姚连钧。曲焕章年少时,父母双亡,有一天,16岁的曲焕章突患重病,倒在了个旧县街头,幸而被姚连钧所救。姚连钧是一位精通外科药理的游医。随后曲焕章就拜姚连钧为师,并跟随他在云南北部、四川、贵州一带游历。师徒俩一边采集草药,一边四处行医。在姚连钧的教授下,几年下来,曲焕章得到了师傅的全部真传。

在前人和民族民间药方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实践,1902年,一种取名为“百宝丹”的伤药被曲焕章研制出来了,这种白色的药末具有很强的消炎止血、活血化淤功能。人们根据它的外观把它叫作——白药。

1913年,云南都督唐继尧,开始派兵清剿云南匪患。有一天,曲焕章在行医途中碰巧救治了一个受伤的人。这个伤者,竟然是赫赫有名的滇南大土匪头子吴学显。民国十年,军阀顾品珍在云南发动兵变,当时的云南都督唐继尧被迫逃亡香港。第二年,唐继尧重整旗鼓,率部队杀回云南,打算东山再起。为了取得胜利,他以军长的头衔收买了吴学显,吴学显帮助唐继尧回滇主政成功。为报答曲焕章当年的救命之恩,吴学显邀请曲焕章迁居到了昆明,并在南强街开设了伤科诊所,他还帮助曲焕章与云南军政上层建立起牢固的关系。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9月5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六十军的4万多名将士,在昆明市民的欢送下,开赴抗日前线。这一天,昆明万人空巷,人们走上街头,欢送云南第一支出省抗击日寇的军队。而曲焕章一大早也带领药房的全部伙计来到街上。当部队经过时,向每个人的手中塞上了一瓶曲焕章万应百宝丹。台儿庄一役,不仅打出了滇军的威名,也让曲焕章万应百宝丹声名远扬。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曲焕章的“万应百宝丹”赢来了一段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到1938年,百宝丹的产量也因抗战的需要创记录地达到了40万瓶。

1938年初春的一天,国民政府以捐款支持抗战为名,把曲焕章等昆明的知名商人请来。曲焕章很爽快地认捐了一架飞机。当时国民政府就叫他捐3万,后来又说,得捐国币。国币和滇币当时的差额很大,3万变成了30万,尽管生意做得大,但曲焕章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的现金。百般筹措也无力认捐,他随后就被关押了起来。

就在这时,国民党中央委员焦易堂以中央国医馆馆长的名义,诚邀曲焕章到重庆,共同为抗日做出贡献。他的出现让绝境中的曲焕章见到了一线生机。但1938年8月,也就是曲焕章到达重庆两个月后,噩耗突然传来,曲焕章因病辞世。根据当时的传闻,焦易堂把曲焕章请到重庆后,让他到国医馆任职,但是同时,却要求曲焕章交出白药药方,由焦易堂私人控股的中华制药厂进行生产,曲焕章拒不答应,于是被软禁起来,最终绝食而死。

20世纪中成药中最神秘的莫过于云南白药,它那张至今仍然是国家机密的配方,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 ,这似乎也成为它保持恒久魅力的秘诀之一。但云南白药也是幸运的,安然度过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55年曲焕章的第二任妻子缪兰英主动找到昆明市领导,向政府献出了百宝丹的秘方。1956年,昆明制药厂正式接收了缪兰英贡献的百宝丹,并把它改名为“云南白药”,投入批量生产。

云南白药是云南省出产的传统中成药。由于它对于止血愈伤、活血散瘀、消火去肿、排脓驱毒具有良好疗效,因此成为主治各种跌打损伤、红肿疮毒、妇科血症、咽喉肿痛和慢性胃病的特效药品,被誉为伤科圣药。近年来研究发现,云南白药还具有抗癌、抑制肿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