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15694600000018

第18章 课堂导入艺术的功能

(1)产生兴趣,积极投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而新课伊始,老师巧妙的导入是学生产生兴趣的诱因,刚开始上课就高度专注于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意志上,使学生对本节课有浓厚兴趣。有位老师在讲到“相似三角形”时,对学生说:“学了这一节课,测出树高可以不用上树,量出河宽可以不穿过河。”短小精练的几句话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出来,一个个摩拳擦掌,迫切地等待老师揭晓答案。从这可以了解到,良好的课堂导入为上好整节课奠定基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心向,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2)打开思维,积极思考。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学生想使感知、记忆和想象得到提升,在课堂上就必须积极地进行思考。任何训练的获得,都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思维。而课堂导入的巧妙设计就是把学生思维的火种点燃。例如讲授爬行动物,有个老师这样进行导入:“同学们,谁见过壁虎?谁又见过蜥蜴?是什么时候看见的?是白天还是晚上?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这位老师一连串的问题使得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他们开始积极地就问题进行思索。

(3)新旧知识,遇水架桥。

从教材编排体系看,每学科中的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都是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假设老师在讲授新课时,能依照教材本身内在的关系,能从联系旧知识、提示新内容、承上启下的原则设计导入,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地提高。这时的导入就像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不仅使学生的旧知识得到了巩固,还将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激发了出来。除此之外,课堂导入还有着组织教学的作用。

从上述可以看出,导入在讲授新课中确有很多很精妙的作用。它巧设疑障、点石成金、展现意境,绝对是老师引导新课、引起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所以老师在对一节课进行设计时,首先要精雕细刻地对导入进行设计。

目前有的老师会忽视课堂导入设计,总习惯于旧调重弹:“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什么”。这样如出一辙的导入,常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新课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某些老师上课时学生就犯困,注意力不集中,这和老师课堂枯燥乏味、不恰当的导入设计是有密切的关系的。所以老师必须重视导入的设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教学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