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15694600000024

第24章 课堂板书的要求

教学板书艺术不但具备上面的基本特点外,而且还有设计时所需要的一些技巧性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按这些要求有意识地对板书进行设计和制作,这对提高教学板书艺术的实效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紧扣教材,目的性强

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就是板书。板书对教材必须加以高度凝练和浓缩。做到重点突出,主题概要分明;因果从属,联系紧密;融为一体,一目了然。选择标题时,更要再三斟酌,起到点石成金和统领全篇的作用。

(二)突出重点,鲜明性强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映,一定要突出重难点,详略得当。板书的主体部分和辅助部分要有所不同,要有一个清晰的知识的“骨架”,便于了若指掌,辅助板书的位置应处在既能让学生对此注意又不至于十分醒目,既能看得到又不至于与主体板书有冲突。书写的形式可以是融为一体,可以是鲜明对比,可以是使用不同字体,可以是用多色区分,这是要根据条目的性质来进行区分的。

(三)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在板书中,要就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和已经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必要的提示、强调、预防和改正。有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牢记在心,常采用在字、词、句子下加点或划线,或者在上面画圈,或者使用彩色粉笔标注等各种突出性或强调性符号;采用箭头、实线、虚线等符号也用于对关系之间的强调。

(四)掌握时机,灵活性强

应该把书写的时间和讲解的进度进行有机的结合。有结论性质的,应待水到渠成,写在分析推理之后;有启发性质的,应写在进行推导之前。

(五)计划缜密,精准无误

板书设计极力要求准确、科学。板书设计要有精准无误的板书语言,要有书写规范的大小标题,格式要保持一致。有些教师板书的随意性很大,板书内容没有斟酌,常常会有言不尽意、错别字、混乱的大小标题、泛滥的总结性板书语言等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些问题。板书有一个精确的字、词、图和表,符合科学的专业语言规范,包括解释概念、证明定理、应用公式等,都要做到科学。有些时候,教师可以把错的东西在黑板上写出来,可以进行对照、反面衬托、纠错等,以达到让学生注意的目的,但一定要把正确的东西同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从对照中有所判断、有所认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受到教育。

板书设计要从全局进行考虑,在备课时教师对此就要安排仔细。这一堂课需要对哪些内容进行板书,教师要对板书的内容在黑板的位置、板书的先后顺序、各级标题的位置、保留到讲课终了的内容、随写随擦的临时板书等方面进行全面、精心的设计。一般说来,板书内容能反映一堂课内容的基本框架,才能使学生了若指掌,不能只是依照自己的想法,人为地对板书的分量进行增加。否则下面两种不良后果容易产生:一是让学生产生了反感,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学生对于满堂抄写笔记的教学是非常反感的,满堂抄写在学生使对相应问题作深入积极的思考时是有影响的,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学习者。二是对教师的正常讲课有很大影响。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教学内容也是特定的,如果在板书上占用的时间过多,必然会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板书要言简意赅,有的放矢,需要板书的知识一定要板书,有的内容学生通过教师口述就会完全领悟理解,这样不但占用了少量的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分清主次、把握重点的记笔记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可谓事半功倍。在板书设计上还要考虑到不同内容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主体板书一般处在黑板的左侧或中侧偏左的位置,辅助板书部分安排在右边黑板的位置。对于一些不好理解或不常见的字词、符号、专业术语、定理等,可以板书在右侧位置。有时为了使学生对主体板书部分的理解得以加深,也可以在右侧绘制板画,这些东西用过之后可以随手擦掉。

板书时,要注意对板书内容的顺序、板书的时机把握好,板书太早或太晚都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有的知识可在讲前进行板书,有的是把板书和讲课有机结合起来,有的是在板书之前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板书可以在讲后总结时进行,总之,一定要把握好板书的时机。有的教师习惯于先写后讲,往往是写到后边,前边的又忘了,思维会很容易出现短路,这就是因为教师对板书的时机没有把握好,自己的思维先混乱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在授课中,一定要把握适当的板书时机。

课堂教学应该有缜密的计划,确定了板书的内容之后,板书时间,板书的位置,要依据讲课的方式随时改变,决不能随心所欲。

(六)言简意赅,系统完整

概括性,一是指板书要做到板示内容系统化、要点化、条理化,通过板书,将学生零散的知识化零为整,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从复杂纷繁的知识内容中理出关键性提纲,从而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二是指板书内容应是教学内容的精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板书文字表述做到要言不烦,使板书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就像中学思想政治课对于新授课板书文字的要求就是不能超过100个字。板书语言要简明扼要,要纲举目张。教学的需要决定了板书,要把所讲的核心内容准确地显现出来,可以是几个字词,一两句话,也可以是简单的一个图表、一个定理,板书的内容可以很少,但它却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凝练的总结和概括,能把学生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要点反映出来,使学生看过以后了若指掌,很容易使之成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一个新知识。板书从字词到内容重难点都要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反映出来,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学生从板书中可以学到系统的知识。井然有序,不但要求横向的各因素的并列组合关系要恰如其分,而且也要求纵向的内容逻辑层次要分明。板书要详略得当,增减适度,可以是相互包容的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对等的关系,一切设计都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板书抄课文、学生抄黑板、课后背笔记的事情一定要尽量避免。很多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他们的板书安排总是主次鲜明、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他们常常只是使用了某句话、某个词、某个字、某个公式,就把重点点了出来,就让实质得到了突出,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板书的系统一定要做到完整。一般而言,一个板面只能在一节课中使用,对一节课进行板书安排也要把其独立性突显出来,板书应是一个整体,从板书上可以反映出教材的主要内容。当然,板书内容的多少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而又有所不同的。年龄阶段越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越低,记笔记的能力也就相应越差,教师对板书内容的设计就更应该注意,这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具体直观,简短精炼

板书是服务于教学的,它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全面把握有很大的帮助,仅仅只是几个词语,但它把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解释了出来,从简单几句话或几个词语的排列上可对整个事件发展的顺序有一定的判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图表、符号、数字具体地直观地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说明。板书要把对直观教具的使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对板书内容的理解得到了加深,通过板书语言来达到提示使用直观教具的目的,总结概括运用直观教具所揭示的问题。

板书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于学习可以更加积极主动,这就要求板书应当富有启发性,避免教师一手包办板书,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主导作用取代了。在板书的设计上,为了让学生从板书上得到启示,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因此这就要求板书要用简短精练的语言,点石成金地展现教材内容的整体框架。

(八)设计巧妙,美观大方

板书的字迹要工整娟秀、明晰可辨,大小合适。教师书写时要保持严谨认真、一丝不乱的状态,板书要合乎规范和优美,使其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影响。

板书设计要构思精巧,既要使重点和难点得到突出,同时对学生的积极思考也要有一定的启发。很多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别出心裁、巧妙设计,使辅助教学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黑板大小虽然只有几尺,但它就像一块画布,如果想让板书的整体布局格式与内容安排变成一种艺术创造,就一定要用心设计、认真书写。板书的艺术性既表现在例如各项内容的布置格局、板面的分配穿插等整体结构上,也表现在例如主线与辅线、重点词语与非重点词语的安排等部分与部分的有机组织上。从整体到部分都应表现出别出心裁,别有风味,板书的文字、图表、格式要多种多样,不断有创新和突破,既秩序井然、规范、雅致,又有新奇、怪异之处,使学生感到板书灵活、生气、趣味性强,在此过程中要做到灵活多样、五彩缤纷、不断创新。

(九)纲举目张,条理清晰

板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清楚且条理性强的纲要,各纲目的句式要合为整体,可适当地对重点内容做些标记以注明。书写的内容要简明扼要,不但能把实质性的内容表达出来,而且能尽量把板书时间缩短了。就正如一些概念、规律内容,因为教材上都有详细叙述,所以不必全部抄写在黑板上,只要能够把讲授的重点和关键用几个字准确表达出来即可。如可用“电场力、电量、比值、该点”这几个字对电场强度的定义加以概括,这样不但使定义本身的内容得到了突出,而且对于学生的记忆也是有帮助的。

教师把有关的教学内容加以浓缩和概括就是板书的目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容易,使知识更牢固地被掌握,所以板书必须纲举目张,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就是说先把大纲抓住,然后再用“中纲”“小纲”来使之充实。板书要层次分明、主次分明。

对在黑板上要书写的文字、图表、线条,做出周密严谨的安排,不但要符合书写规范要求,格式行款十分讲究,而且能把黑板的有限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使整个教学板书完整、紧凑、均匀、和谐一致、雅致、大方,而这就是教学板书的合理布局。教学板书的合理布局意义很重大,它可以使内容的条理感和清晰度得到增加,使学生视力过早疲劳的情况可以避免,也会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