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15694600000042

第42章 如何辅导常犯错的学生

(一)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教师在面对那些屡屡犯错的学生时,应该坚信他们只要得到好的引导,也一定能进步。这种信念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它能让人在希望渺茫的时候仍期望,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仍不放弃,而这坚持可以拯救一颗颗灵魂。有位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他们班有一个体育特长生,这个学生经常迟到、早退、旷课、说脏话、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甚至和老师顶撞,和宿舍值班人员发生冲突。他屡次找这个学生和他的家长谈心,但效果都不理想。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个学生的心灵被老师的言行触及了,从此这个学生彻底改变了。这个学生不但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而且最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所以说不断犯错的学生,并不是无药可救的,而是缺乏合适的教育契机和方法。

(二)让学生意识到,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

存放的资本

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因此,对于那些坏习惯很多、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一定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狠狠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原因是这个小男孩在不断地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小男孩很不服气地说:“您怎么能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此责备我?”“因为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身的坏习惯。”所以,学生犯的这些小错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重视,教育者要制定规章,强化规则意识,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因为不注意小节而失败,甚至酿成大祸的例子利用阅读课、黑板报和辩论会等形式介绍给学生。构建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环境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

斯宾塞说:“记住你应该做的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真正的、彻底的改变是内心的改变。教育者的管理只是一个外部条件,要想使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状得到真正改变,必须从改变他们的内心入手。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校纪班规,来衡量、评价自己的行为,逐步认清自己的缺点进而努力克服它们。这种方法的实施,离不开教师长期、细致的工作,对学生在此期间的一些反复行为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让学生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让其将自我认识进一步深化,帮助学生找出自身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准则和社会公德之间的差距,并不断地鼓励和督促学生,让他们成为一个个能够自治的人。

总之,对于学生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者,教师千万别放弃,要坚信这样的学生也是可以塑造的,只要找到适合的契机和方法,他们的内心就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