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粱书
15704100000011

第11章 乐蔼博识断案

蔼①性公强,居宪台②甚称职。时长沙宣武王③将葬,而车府忽于库失油络④,欲推主者⑤。蔼曰:“昔晋武库火,张华⑥以为积油万石必然⑦,今库若有灰,非吏罪也。”即而检之,果有积灰,时称其博物弘恕⑧焉。

《梁书·乐蔼传》

【注释】

①蔼:乐蔼,南阳淯阳(在今河南南阳市)人,南朝梁时官至广州刺史。

②宪台:指御史府。乐蔼曾任御史中丞,司监察职。

③长沙宣武王:梁武帝长兄萧懿。

④油络:古时车上悬垂的丝织绳网。

⑤主者:指车库的主管者。

⑥张华:西晋大臣,文学家。他在《博物志》中说:“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武帝泰始中,武库火,积油所致也。”他认为晋武帝泰始年间的武库火灾是由储油自燃而引起的。

⑦然:通“燃”。

⑧博物弘恕:具有广博的知识,又持宽宏的态度分析问题。

【译文】

乐蔼为人公正,精明能干,在御史台任职干得很出色。当时长沙宣武王将要安葬,而车府忽然在库内不见了油络,于是就将追究主管者的责任。”乐蔼说:“从前西晋武库失火,张华认为是储油万石必燃的原因所致。现在只有察看车库内是否有油络燃后的灰烬,若有,就可以肯定不是主管者的责任。接着就进行检查,库内果有积灰,于是人们都称赞乐蔼的知识广博,分析案件时态度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