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纳家户村志
15747600000056

第56章 旅游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永宁县依托纳家户清真寺,在其北修建了中华回乡文化园、中华回乡第一街及纳家户生态园、珍珠湖。

一、中华回乡文化园

中华回乡文化园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回族风情园,是一座传统伊斯兰建筑特色与现代建筑理念集成创新的精典建筑群。位于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大寺北侧,紧临京藏(福银)高速公路永宁出口处,依托古老的纳家户清真寺和回族风情浓郁的纳家户村所建。

中华回乡文化园内建有中国回族博物馆、回族礼仪大殿、回族民俗文化园、回族商贸饮食街等,是一个浓缩了中国回族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的现代化的大型民族民俗文化景点。现已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对外宣传中最有地方特色的园区。

中华回乡文化园建筑宏伟,开阔气派,在全国独一无二,是借鉴印度泰姬陵设计建造的。大门高38米,高大、伟岸、恢宏,给人以视角冲击,即便是站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洁白的身躯,饱满的穹顶,绚丽的浮雕,缤纷的彩绘,精巧的结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使人心灵震撼。游客到了这里,会被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所吸引、所感染、所陶醉,会明白什么是圣洁的天堂,会经受一次伊斯兰文化的洗礼。主体大门占地3000余平方米,演艺广场占地1.7万平方米,可容纳2万余人。圣洁广场占地6400平方米,广场中央的醉心池,清澈明亮,醉人心扉,池中的喷泉可变幻出不同造型。整个园区平面呈现“回”字形布局,以展示伊斯兰建筑文化、礼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农耕与商贸文化为主题,是极具吸引力的回乡特色王牌旅游景点。分为人口服务区、典型景观区、文化展示区、风情体验区、特色饮食区、民俗商贸区。2006年10月,中华回乡文化园回族博物馆建成对游人开放。2008年11月,整个园区全部建成完工。有《参观回族博物馆》诗曰:“走进回族博物馆,精神振奋细心观。珍奇展品堪瑰宝,精彩图书属罕篇。经典文明已百年,辉煌艺术愈千年。风俗习惯清真好,举世闻名万代传。”

主体大门和大团结广场。走进中华文化园,迎面是文化园主体大门。大门借鉴了印度泰姬陵的优美造型,通高38米,两侧建有长206米的廊房,玉白色的墙体上饰以伊斯兰风格的浮雕图案,显得古朴、凝重。主体大门及廊房共占地3200平方米,门前台阶上部是一处长25米、宽10米的大型平台,可用作大型集会主席台和文化演出的舞台。大门前方是占地17000平方米的民族大团结广场,大门后方是占地6400平方米的圣洁广场,两处广场都建配有旗杆、彩灯、树墙、水池和喷泉。民族大团结广场和圣洁广场是举行盛大集会和大型文化演出的场所。

中国回族博物馆是一座借鉴伊斯兰建筑的优美造型与回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的现代化特色建筑,是中华回乡文化园的文化支撑和艺术精髓所在。目前是国内、区内仅有的一座回族文化专题博物馆,它的建立填补了中国回族历史文化系统陈列展示的空白,为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建设和景点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采。该馆占地7000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回”字形,该创新设计达到了展览空间、观展路径最科学合理的境界,让游客在漫步历史长廊的过程中,领略回族历史的源远流长和回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该馆集中展现出中国回族形成的历史渊源、伊斯兰文明进程、中国回族的形成与独特的文化习俗、回族与时俱进在华夏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宁夏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变化五大专题,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寓教育性于观赏性之中,以满足广大观众了解中国回族历史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需求。博物馆的回族历史文化分为五个展厅:一号展厅为“中国回族的历史渊源”,二号展厅为“伊斯兰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三号展厅为“中国回族的形成以及风俗习惯”,四号展厅为“回族对华夏文明史的贡献”,五号展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在这五个展厅内,陈列着各类回族文明见证的文物,小到指甲盖大小的《古兰经》,大到一人多高、郑和下西洋专用的金钟……尤其是在五号展厅内的七位宁夏回族著名人物,更是栩栩如生。

礼拜殿是清真寺的主体建筑,是穆斯林的宗教活动中心与宗教文化的集散地。位于博物馆左侧的金色礼仪大殿,是园内在吸收阿拉伯伊斯兰古建筑奇伟造型的基础上,融入中国回族清真寺礼拜殿的布局与装饰特色而建造的这座供礼拜和观赏的多功能艺术殿堂,故名为“礼仪大殿”。该殿高38米,进深86米、宽62米,占地8000平方米,总体呈正方形布局,正殿为八角体,殿前有穹顶方形廊厅,前厅与殿外南北两侧建有回廊、侧门、水房,供更衣沐浴,四隅建有高达46米的秀美宣礼塔,与大殿高大的金色穹顶交相辉映,构成一组雄伟的建筑景观。殿内西壁正中建有马蹄形壁龛,壁面与殿柱镶满彩色壁砖、穹顶彩绘,布满伊斯兰花卉与阿文图案装饰,彰显了伊斯兰艺术风韵,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这座庞大的礼拜殿,也是系统展示中国回族清真寺建筑文化与礼仪文化的景观场所,它可容纳数千人进行礼仪活动,同时允许游客进殿观礼与参观。

大殿顶部的大穹顶造型象征着回族所信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四角的小穹顶代表着伊斯兰教的四大流派。而前殿的穹顶则寓意着中国回族在传承了伊斯兰教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大殿整体建筑风格结合了中西方的建筑特征,外观雄浑素雅,殿内肃穆安详,彰显了伊斯兰建筑文化特色和回族的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大殿内部两侧的平台是专门为游客设计的展览区域,游客在平台上不但可以游览大殿内部的整个风貌,还可以观看回族的宗教礼仪演示,参观有关回族文化的展览,聆听讲解员咏诵《古兰经》。大殿内部装饰也是伊斯兰和回族建筑所特有的一种装饰风格,特点是在延用了阿拉伯装饰风格的同时,将中国传统的彩绘工艺融入其中,如顶部装饰就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手工藻井彩绘工艺,两侧墙体和立柱则选用的是阿拉伯瓷砖贴花工艺和浮雕工艺。所有瓷砖的纹饰均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大师设计,景德镇压花瓷厂精心烧制的。所表现的图案也均是穆斯林所喜爱的花卉树木和几何图形。因为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严禁偶像崇拜;各类装饰禁止使用动物形象。坐西面东的墙面是大殿的重要部分,是体现大殿功能的中心。在墙面正中凹进去的窑窝在伊斯兰教中称为“米哈拉布”,这种造型在伊斯兰教建筑中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穆斯林与真主之间心灵交流的通道。另外,这种窑窝的造型为拱形,当阿訇站在窑窝前颂经时,易产生共鸣起到定项扩音的效果。窑窝上方用阿文书写的是《古兰经》中的清真言,它的中文意思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两侧圆形阿文书写的文字意思是:“爱国、和平、团结、和谐。”这四个词在《古兰经》中不但多次提到,也是中国回族穆斯林共同的心声和美好愿望。

民俗村位于中华回乡文化园回族博物馆右侧,是展示、挖掘、抢救和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场所。已完成民居5套,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选择了一些回族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展示,如回族婚俗展示、剪纸工艺展示、泥哇呜展示、吹口弦展示等。多方位、多角度地为游客展示回族人文、民居风俗,从而达到保护、发掘、研究、传承回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演艺大厅,又名“阿依莎宫”。其名取自回族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善良、能歌善舞的回族少女的名字。阿依莎宫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其舞台演出区达460平方米,舞台前的水幕可以随着音乐进行变换。整个大厅设500个座席,可以满足500人同时就餐、同时观看演出的需求。大厅内部的座席可以根据客人要求进行灵活调整。可以摆放62张条桌,也可以摆放50张圆桌,能满足各种大型活动的需求。二层设有4个豪华包间,每个包间的风格各不相同,包间环境优雅别致。阿依莎宫不仅可以作为一个高档的演出场所,还可以满足各类会议、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大型活动的需求。

餐饮中心,又名曼苏尔宫。是向游客展示回族饮食文化,提供膳食和休息的场所。回族盛宴由特色风味小吃、特色清真宴、郑和航海宴三部分组成,就餐环境优雅。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整体为伊斯兰装饰风格。分为上下两层,一层大厅,是可接待200人就餐的自助餐厅和12间不同阿拉伯装饰风格的雅间。无论是从建筑装修风格、房间布置、回族服饰、贴近回族人家的民居布置,还是轻松的就餐环境、经济实惠的碳火菜,都得到了区内外及国外友好人士的好评。并在2008年宁夏(银川)第二届清真美食文化节获得“展台金奖”及“宁夏老百姓值得信赖的品牌”“宁夏餐饮名店”“宁夏餐饮名菜”等荣誉。

中华回乡文化园自2002年建园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国家民委副主任杨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彭佩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等中央领导人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等部委负责人先后来园参观考察。科威特、利比亚、阿曼、伊朗、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大使及其他官员和一些学者来园造访,并捐赠本国古船模型、服饰及博物馆图片资料、图书,并进行交流。

二、中华回乡第一街

中华回乡第一街亦称纳家古街。古街拥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它南北连接着纳家户清真大寺和中华回乡文化园。古街建筑遵循当地回族的建筑风格,在业态组合上,打造集餐饮、住宿、回族文化的展演、展示、商贸、旅游、生活游乐、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基地。

中华回乡第一街位于永宁县纳家户北侧。该项目以纳家户清真大寺为中心扩展门前广场,以广场为中心向北,直北长380米,东西宽107米,占地面积93.78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成商铺177套。所有建筑遵循当地回族的建筑风格,采用青砖砌筑,尤其在细节处理上用符号、色调与装饰来表现回族建筑的精髓。雕梁画栋,飞檐四出,并且在墙壁、牌坊、檐口、山墙等处运用了大量砖雕、伊斯兰花饰等,将伊斯兰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景区增加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该街道由北向南依次分为土特产区、民俗文化区、旅游纪念区、餐饮区、配套商业区五大功能区。

中华回乡第一街以弘扬回族民俗历史文化为主体,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回族建筑文化、礼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服饰文化、农耕与工商经济文化,同时依托纳家户村和纳家户清真寺,由中华回乡第一街将中华回乡文化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充满伊斯兰民族特色及宁夏回民居住特色的精品旅游观光线路。

三、纳家户生态园珍珠湖

纳家户生态园和珍珠湖是永宁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配套建设相应的景观林带、演艺广场、休闲花园、儿童乐园,是集民族风情、生态景观、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百姓休闲娱乐场所。

纳家户生态园2007年动工建设,范围自109线以西、石中高速公路以东6平方公里。位于纳家户村,总规划面积7561亩,规划区内集中展示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中国回乡文化和具有480年历史而著称的纳家户清真寺。该园规划统筹城乡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农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以文化为核心、以生态为背景的纳家户生态文化园,体现了时代性,赋予了创造性。该项目共分为五大功能区:文化游览区占地960亩,生态景观区占地163亩,湿地占地74亩,入口景观区占地618亩,民俗体验区占地90亩。民族之魂雕塑、民族之花雕塑、纳家户村口2个牌楼、五功阁、珍珠湖、和谐双塔、晓湖、仿榕树、廊架、亭阁、3座拱桥等景观和4个广场遥相呼应,连通汉延渠,形成自然和谐的景观水系。种植常青树3417株,各类乔木3218株,各类灌木9.82万株。民族新村占地91.3亩,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屋106套。整个园区红绿相配,洁白亮丽,天水相映,如梦幻般的世界。

珍珠湖位于风景秀丽的纳家户民族风情园北部,由原来的朝阳沟改线而成。自东向西延长,起点自汉延渠岸,终点到京藏高速公路,有8个大小不同的湖泊组成,全长2公里,最宽处240米,最窄处67米,平均宽度120米。湖水最深处3.5米,最浅处2米,平均深3米。湖面总面积2.4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00亩。在珍珠湖景观中,三座拱式景观桥最为引人注目,交汇横卧于珍珠湖中间。自东起,东为和桥,由柏油路连通;中间为旺桥,三跨连拱,采用弧拱曲线,汉白玉栏杆,向南由红色地砖路通向居民点,向北直通假山;西边为福桥,南北由柏油路连通,休闲游览方便舒适。珍珠湖共设计了6个假山,总长1000米,最高的假山高10米,中间与旺桥对称的假山最高,建楼宇阁,更显水乡风采。8个湖都进行了绿化、美化,绿化率达80%,栽植各类珍贵树木20多种。沿湖边、人行道、交通干道两侧都设计安装了灯光美化设施,无论白天黑夜都显现出珍珠湖的现代美和古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