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纳家户村志
15747600000062

第62章 良风美德

纳家户人,历来重视发扬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精神文明蔚为社会风尚。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遵纪守法,邻里团结相处。每年都要评选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文明户、勤劳致富户、遵纪守法户。

计划生育蔚然成风,扭转了传统的生育观念和婚姻观念。婚事节俭。

一、敬老模范

马小凤的婆婆从1978年患半身不遂,常年卧床不起,大小便不能自理。她是最小的儿媳妇,自从婆婆患病那天起,她就担负起伺候婆婆的责任。每天都做婆婆可口的饭菜,端吃端喝。隔三岔五给婆婆洗头洗脚,夏天天热,容易出汗,她就给婆婆擦洗身体。婆婆不小心尿湿了被褥,她就勤晒勤洗,把房里打扫的干干净净。风和日暖的时侯把婆婆背到院子里晒太阳,一有空闲就陪婆婆说说话。除了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家务事全是她的,收拾得井井有条。

曾经当过八组组长的马正明,1993年岳母去世后,住惯了平房的老人不愿住儿子在城里的楼房,马正明就把岳父接到家里和他一起生活。2005年,岳父患脑溢血,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别人伺侯。马正明每天烧炕端茶,一日三餐,端吃端喝,照顾得周周到到,老人感觉到了晚年的温暖。88岁的岳父常常见人就夸58岁的女婿。

二、扶贫济困

六组妇女杨菊英自从丈夫去世后,似乎家里塌了天,她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肯出门。女儿在外打工,微薄的收入难以养活一家3口人。六组组长纳金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让自己的老伴去做杨菊英的思想工作,陪杨菊英上县城、进清真寺、逛中华回乡文化园,散心解闷,重新站起来,当好顶梁柱,再建家园。春天播种时,纳金成和其他邻居帮着种麦插秧,秋天又帮助收割打碾。2008年,杨菊英家的院墙倒塌了一段,纳金成又动员其他村民帮助把院墙砌好。杨菊英在纳金成一家人和邻居的帮助下舒展愁眉,拖儿带女朝前奔,科学种田,生活越来越好。

三、勤劳致富

在纳家户村,勤劳致富的村民很多,纳鹏义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家里弟兄多,人口也多。刚实行责任制分田地时,人少自然地少。以后人口增多,土地还是那么多,辛辛苦苦一年打下的粮食不够吃。纳鹏义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婚前就给别人打工,婚后在永宁中学学生灶做了3年饼子,学会了多种饼子的制作方法。随着手艺的逐渐熟练,他就自己开了一家饼子店,制作白饼、葱花饼、麻花等10多个品种,薄利销售,嬴得了顾客的赞誉。生意做大了,光靠一个饼子店显然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就注册了公司,雇了20多个人。现在他家里有4套楼房,两辆汽车,其中一辆每天把做好的饼子送往各个销售点。

四、尊老养老

重视老年人工作,使老年人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和老有所教的工作目标。

尊老敬老1984年9月,兴建敬老院,有房20间,最多时有12位老年人居住。2007年与杨和镇敬老院合并。采取一室多用的办法,设有老年人活动室与图书室。

农历重阳节作为老年人节日,村上做好老年节庆祝活动,届时上门慰问老年人,为老年人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举办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

为老服务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2009年春节,对全村6名9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发放慰问金260元。资助老年人开展白内障复明治疗,使18名老年人得以恢复视力。

老年维权建立老年人维权网络,为老年人依法维权提供便利条件。法律援助老年人维权3起。调解涉老权益纠纷60余起,调解成功率98%,有效地保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