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纳家户村志
15747600000063

第63章 回族节日

纳家户村的回族同宁夏回族及全国各地的回族一样,每年举行隆重庆祝的节日主要有三个,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此外,还有专为妇女而过的法蒂玛节,以及登霄节、阿舒拉节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回族在节日期间,一般以清真寺为中心,在会礼前后,回族穆斯林老小汇集在一起共同庆贺节日,相互交流感情,畅叙情怀,加深友谊。一些平日有误会、矛盾的亲朋好友,节日期间通过长者牵线搭桥,相互致“色俩目”问候,并表示道歉。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穆斯林兄弟还互相交流经济信息等。另外,回民参加聚礼时,清真寺阿訇都要宣讲伊斯兰教的历史知识和教义教律等,使大家接受一次教育。

一、开斋节

开斋节,阿拉伯语称“尔德·菲图尔”。伊斯兰教历规定,每年教历九月为穆斯林斋戒之月,斋月中每日自破晓至日落禁饮食和房事,谓之“封斋”“把斋”“闭斋”。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的第二天为教历十月一日,即开斋节,届时举行会礼和庆祝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规定穆斯林职工在开斋节放假一天。在生活困难时有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

回族视斋月(阿拉伯语“莱麦丹”)为最尊贵、最喜庆、最快乐的月份。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

伊斯兰教法规定:成年的穆斯林男女,一般男为12岁,女为9岁,都要斋戒。黎明前闭斋到黄昏时开斋,整个白天戒食一切食物、水等,禁绝房事和一切非礼行为,以省察己躬,洗涤罪过。通过封斋,回族逐步养成坚韧、刚强、谦洁的美德。穆民们在斋月里谨言慎行,自我反省、自我克制。斋月斋戒是回族“五功”(念、礼、斋、课、朝)之一,是法定的宗教义务,受到穆斯林的特别重视。

穆斯林斋戒,不只是不吃不喝,不行房事,而首先要思想斋戒,反省人世间;不光衣足饭饱,而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告诫人们认真诵读《古兰经》,要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其次是从肢体上斋戒,教育人们要“眼封斋、口封斋、手封斋、脚封斋”。斋月里眼不观邪,不看不干不净污秽的东西;口不能说污言秽语,不说谎、不欺诈、不诽谤、不乱谈;手不伤人,不偷窃、不做坏事情;脚不走歪门邪道、不同流合污,不做有损教门的事情。再就是心灵斋戒,让人们做到克服物欲、权欲、色欲等私欲,获得坚韧、慈爱、顺命、反省、和平、清高、明理、宽容的品德。

开斋节的主要礼仪:一是穆斯林于该日晨礼后进少许饮食,以示戒满开斋向真主感恩之意。二是穆斯林按家庭人口计,舍散“费图尔”钱,即缴纳开斋捐,用以施济贫民或交清真寺做宗教基金。三是节日上午,穆斯林群众沐浴盛装,心口默颂赞词,聚集在当地最大的清真寺内举行规模盛大的会礼仪式。仪式完毕互相握手,共同诵经赞主,并互致“色俩目”问候。除以上主要仪式外,回族穆斯林群众还家家户户炸油香、宰鸡、宰羊等宴请宾客,邻里之间相互馈赠节日食品,传达友情,共贺节日。已婚和未婚的女婿,要带上礼品到岳父母家庆贺节日,也有许多回族青年选在开斋节期间举行婚礼,以图吉祥和欢乐。有的在家诵颂《古兰经》感恩真主,祈求赐福和佑护全家平安。各家请阿訇到自家坟地给亡人上坟或游坟、走坟,念“索勒”,追悼亡人。

二、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亦称“忠孝节”。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即朝觐麦加的最后一天举行庆祝活动。据古老的阿拉伯民间流传,先知易卜拉欣接受安拉的“启示”,命他宰杀其子易司马仪献祭,以考验其父子对真主的忠城。当其子俯首待杀时,安拉派天使送来一只绵羊代替其子。因此,便有了宰牲献祭的习俗。节日这天,回族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凡经济条件宽裕的回族群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礼仪。一般一户宰一只羊,有的几家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所宰之牲必须体格健壮,宰下的肉一般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但不能出售。所宰牲畜的血和吃完肉的骨头,一起用黄土深埋,皮子施舍给贫穷者或清真寺上。回族群众都要沐浴,盛装赴寺会礼,家中熏香,礼后游坟诵经,缅怀先人。

三、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穆罕默德诞生纪念日,教历十一年(632年)三月十二日是穆罕默德归真之日,故称之为“圣纪”。回族在节日这天,要到清真寺诵经、赞圣、礼拜,倾听阿訇讲经。阿訇主要宣讲穆圣的生平简历、传教的历史功绩和高尚品德,号召广大穆斯林要学习他的高尚谦逊的情操、坚忍不拔的精神、无私的优良作风等美德,奉劝教民不能忘记他的教悔,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要做真正的穆民。同时回族群众自愿向清真寺捐赠钱物,众人捐散,众人一起来吃饭,体现了回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喜悦的心情。

四、小型节日

法蒂玛节法蒂玛是穆罕默德圣人与赫蒂玛之女,伊斯兰教第四代哈里发阿里之妻,曾随穆罕默德参加过攻占麦加的战役和参与穆圣的辞别朝觐,深受穆斯林妇女的尊重。伊斯兰教历每年六月十五日举行法蒂玛纪念会,俗称法蒂玛诞辰纪念日。该村的回族妇女近些年来都到清真寺过这一节日。斋月十四这天,回族妇女到清真寺听阿訇给她们讲法蒂玛生平事迹,学习她对真主无限敬畏,对父母亲百般孝顺,对丈夫事业给予大力支持,对子女严格教育的言行品德。

登霄节“登霄”,是阿拉伯语“米尔拉吉”的意译。登霄节则是穆罕默德夜升霄纪念日,时间是伊斯兰教历七月二十七日。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举行礼拜、祈祷,以示纪念。这天晚上睡觉比较迟,一般都要听开学阿訇讲“卧尔兹”。讲述真主对穆圣的特别恩赐,讲述穆斯林都要以穆圣的言行为镜子,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

阿舒拉节阿舒拉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第十,指伊斯兰教历一月十日,据说真主于该日创造天园、火狱和人类。该日又是十大先知在危难中获救之日。为纪念先知拯救人类,回族群众一般都过阿舒拉节。而且回族群众还有在阿舒拉节和法蒂玛节食杂豆粥的习俗,回族管它叫忆苦思甜饭。

盖德尔夜时间在斋月二十七日晚,即伊斯兰教历九月二十七日晚。当地回族认为当晚很贵重,就在这一夜,真主把《古兰经》全部降给了穆圣。在今夜干善功的人,真主在他的善功上赐他加倍的回赏。据说这一夜真主还定夺每一个人来年的衣禄和生死。所以回族家户在这一夜要“坐夜”,有的通宵不眠,炸油香,做烩菜和可口的斋饭,舍散到清真寺让众人享用,或请阿訇、满拉等到家中诵经吃开斋饭,有的到清真寺诵经到天亮。

白拉提夜白拉提,阿拉伯语,意为“讲作无干”,也就是说,若在这一晚向真主悔罪求饶,罪行就与你无相干。时间在伊斯兰教历八月十五日。相传,穆圣在这一晚上向真主祈祷,并告诉人们说,这晚真主命天仙若有悔罪求饶的、求衣禄健康的都允准。谁在这晚向真主求祈谁就能得到真主的宽恕。这是一个贵重的晚夕,当地回族老人大多数都要到清真寺中诵经,请阿訇讲经,有的还要做“讨白”(忏悔),散乜帖,也有的请阿訇到家中诵经,吃油香,过“尔麦力”,还要舍散钱物。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制定民族政策方面,充分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给回族群众放假一天,党和政府的领导人还带上礼品到清真寺里慰问,并和回族群众一起参加庆祝活动,畅叙情谊,增进民族团结,展现了回汉人民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民族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