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纳家户村志
15747600000065

第65章 婚嫁习俗

纳家户的回族同各地的回族一样,在婚姻方面是按照伊斯兰教所规定的原则去做的。伊斯兰教不主张独身主义,在传统上属早婚,有“十三盘头十四嫁,十五抱个胖娃娃之说”。现在全村穆斯林都按法定结婚年龄给子女完婚,很多青年都响应国家号召,实行晚婚晚育。

纳家户村回族的婚姻一般都坚持族内婚,但在历史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有与其他民族通婚的。

一、婚前仪程

提亲一般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就请来亲朋好友或媒人去提亲,要带上茶叶、糖果等各色礼品到女方家提亲。如女方家满意,便去男方家看家,再男女双方见面,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双方都满意时再择日订婚,亦称“道喜”。现在,一般都是青年男女谈好后,才请媒人给女方家说媒。群众把此叫“走过场”。

道喜日期一般都是在星期五即“主麻日”,男方要拿上两身高档衣料,带上20~30个糖、茶、果脯包,俗称封包,也有送一只或半只绵羯羊的,亲自送到女方家。女方家给未来女婿一件或一套衣服,阿訇诵经吃喝后,拿上份乜贴。

定亲男方要按照女方的要求“纳礼”。聘礼俗称大礼,一般在定亲时由男方家长给女方家长一定数额的现金和数身质量比较好的衣物、家具摆设、家用电器、金手饰、手表、自行车等。送聘礼的一天,男方家请来阿訇和媒人,由亲属3~5人带着聘礼和宰好的羊或活羊一只送往女方家中,女方家中也请好一位阿訇和亲属在家中恭候,俗称“接盒子”。阿訇根据《古兰经》有关章节,结合两家情况,讲述结亲的好处。然后诵读《古兰经》,祈求真主保佑亲事平安顺利。诵完经,众人接“杜哇”,双方互道“色俩目”,并入席就餐。之后,男方就选定结婚日期,通过媒人传达,一般有两三个日子,供女方家选择。待日期选定后,到乡政府办理结婚登记,并同时筹备结婚用品,向亲朋好友发出邀请。

二、结婚

娶亲结婚时,新郎亲属由媒人带领到女方家接亲。过去接亲用毛驴或轿子抬新娘,也有用拖拉机拉新娘的。现在则一般都用小轿车接娶新娘,车前挂个用红绸被面挽的花结,以示喜庆吉祥。新娘上车前要洗“乌斯里”(阿拉伯语,意为大净)、梳头、开脸、戴耳环,头搭一块红头巾。上车时男方要给新娘若干“开箱钱”。当娘家送亲人到达男方家门时,男方须给送亲人一些礼品或钱。举行婚礼仪式时,先由主婚人念结婚证书,接着由阿訇为其念“尼卡哈”,并将放在桌子上的花生、糖块、枣子、核桃等撒向参加婚礼的人们。主人要给阿訇散乜贴,数额随意。结婚仪式完毕,主人设宴招待送亲人和亲朋好友。

闹新房晚上开始闹洞房,大家民主推荐一位能说会道、幽默风趣的人当司仪,出点子,串节目,新郎、新娘在耍闹和笑声中表演夫妻共啃一块糖、说绕口令等节目。

闹房结束后,新郎、新娘要交换礼品。新郎要给新娘送一个装着钱的小红包,新娘给新郎送一个红布蛋蛋或“针扎子”,表示夫妻恩爱、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认亲第二天新娘要早早起来洗乌斯里,然后洗漱装扮,戴上白帽或盖头,名曰“上头”,标志着已经完婚,然后由新郎陪着逐个认亲。第三天新娘由新郎陪着回娘家看望父亲,叫做“回门”。

回门婚礼后三天,新郎要准备礼品陪同新娘回门,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亲属。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女婿、女儿。除此以外,新娘家亲戚还要一家挨一家的请新郎、新娘吃饭,并给新娘回赠礼物。回门的当晚,新郎要赶回家中,新娘一般住上三五天或一星期后再由娘家人送回家或新郎自己来接回家。

三、其他习俗

命名礼回族在婴儿出生的当天或三天之内,必须请一位阿訇给婴儿举行命名礼,即起经名,也叫回回名。首先由家庭主人抱起婴儿,阿訇先对着小孩的右耳低念“邦克”,之后对着右耳吹一口。再对着小孩的左耳念“尕麦体”,念后再对着左耳吹一口。据说,念宣礼词、吹气的意思是把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儿,由清真寺之外呼唤到清真寺之内,一生下来就要成为一个当然的穆斯林。阿訇举行这种仪式后,便从回教众多的先贤中选出一个美名,告诉家里人,以示吉庆。男孩一般命名为“尔撒”“努哈”“尤素夫”“曼苏尔”“大吾代”“穆萨”“尔里”等等,女孩儿一般起名为“阿依舍”“麦力燕”“海撒”“法图麦”等等。

回族除以伊斯兰教经典上的圣贤人的名字命名外,还有其他命名,有的以婴儿的生日命名,如婴儿出生在斋月,就命名为“来买丹”;出生在古尔邦节(尔德节),命名为“尔德”;出生在星期五这天,则命名为“主麻”;等等。有的先起一个经名,四五岁后再起一个大名,回族叫官名或学名。还有的在经名前冠以姓,使姓与回回经名相结合。如马穆萨、王古拜等,也有终身用回回名的。

在举行命名礼或做满月这天,有条件的要宰羊,一般的也要炸油香、馓子等,请阿訇,送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以示庆贺。命名礼结束后,要用红枣、白糖、红糖、冰糖水等甜东西给小孩儿开口。

割礼回族的男娃娃一般到12岁,最迟不超过15岁,要将生殖器的包皮割掉,回族穆斯林称“做逊奈提”,也叫行割礼,这是回族穆斯林人生途中必不可少的“圣行”之一。

回族群众对割礼非常重视。割礼这天,家庭经济条件较富裕的,父母要给小孩换上一身新衣服,要忙着宰羊、宰鸡、炸油香,接迎客人。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要前来给小孩散“乜贴”,以示庆贺。

回族穆斯林为什么要行割礼呢?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男娃娃到12岁,已经懂事,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履行“天命”和“逊奈”的宗教功课,因此要割包皮,开始他的宗教生活;同时,也表示他已成人了。

回族割包皮的习俗是卫生的,科学的。好些男娃娃的生殖器因包皮过长,不能上翻,包皮内积留的尿液、精滴、脱落的上皮和包皮垢如不及时清洁,时间长了,就会带来许多疾病,如包皮炎、包皮结石等等。

割礼时的掌礼人多是清真寺的阿訇。对小娃娃进行割包皮手术,方法多样。过去都是由专门的宗教人员施行,有的采用简单的冰冻麻醉法,然后用专用刀割之;有的用夹板将包皮夹好,用药品麻醉,再割之。

割礼开始,受礼的娃娃经过沐浴以后坐在掌礼人的面前,掌礼人念过一段《古兰经》,并默诵赞颂先知的经文,尔后用温和的语言安慰受礼的娃娃,使其不致紧张,最后掌礼人迅速在娃娃的阴茎上割掉一圈包皮,并用纱布包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