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纳家户村志
15747600000066

第66章 丧葬习俗

回族的丧葬习俗,是人结束一生后由邻里乡亲、朋友等进行哀悼、纪念、祈祷的一种活动,是回族民俗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回族群众认为,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结果。世界上无论什么人,他的地位再高,钱财再多,寿命再长,都会有死亡这样一个不可抗拒和避免的日子。但是,作为在世的人,对于亡人不论其贵贱或贫富,不管是子孙满堂,还是鳏寡孤独,都要尽埋葬的责任,并要葬之以礼。回族的丧葬习俗,既有回回民族的习俗特点,又有伊斯兰教处理亡者的信仰性质。

一、回族的葬礼

回族的葬礼,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回族聚居区,还是回汉杂居区,总起来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实行土葬,忌火葬。回族实行土葬,传说是根据伊斯兰教关于安拉造化人类始祖阿丹,是由土上造成,死后仍归于土上而来的,有“入土为安”之说。回族有句俗语说:“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这就充分说明了回族实行土葬,并且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

土葬是少数民族普遍实行的一种葬法,它的类型有好几种。回族的土葬法跟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除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外)的土葬有着本质的区别。回族的土葬不用棺椁,由来已久,且至今还保持着。清咸丰时回族宗教学者蓝熙在《天方正学》中说:“清真殡葬,不需棺椁,以身归土。因其清净也。”现在回族人无常(死亡)后,仍不用棺椁,只是用木匣来安放埋体(尸体),葬后再拿回木匣。

回族忌火葬的习俗至今也未改变,回族为什么忌火葬呢?回族有这样的传说,说火刑是安拉使用的,只有安拉掌握这个权力,一般人不能用。还说,火刑是罪人死后受刑的地方,逐步形成了人死后忌火葬的习俗。

主张速葬。回族的丧葬根据伊斯兰教“三日必葬”的规定,一般是早上无常,下午埋,晚上无常,次日早上埋,最多不能超过三天。清代初回族著名宗教学者刘智在《天方典礼择要解丧葬篇》说:“按圣教,翌日必埋。盖谓尸以入土为安,不得久停。”

从俭节约。回族在处理丧事上,主张薄葬,提倡俭省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回族有一句俗语:“死后铺金盖银,不如生前厚养孝顺。”所以,现在回族办丧事,一是不用棺,只用三丈六尺白布缠身。二是不设灵位,不搞繁文缛节;出殡仪式简单、安静,不雇用吹鼓手吹吹打打,也不讲究任何排场,埋葬不用殉葬物,不搞什么纸车纸马、童男童女等纸活。送葬中禁止摆设任何祭品,不举行任何祭典。

一律平等。回族在处理丧事上,无论是地位较高的掌权者,有一定影响和威望的阿訇、学者,还是普普通通的教民,鳏寡孤独无人照料的人;不管是长寿的百岁老人,还是呀呀学语的幼儿,均无贫富贵贱之分,大小之区别,一律平等。都是在阿訇的引导下,用水冲洗后,白布缠身,举行殡礼,最后将尸体抬往墓地安葬。

有自己的场地。不管是回族聚居区,还是与汉族杂居区,回族都有自己圈好的坟地,决不允许别的民族人往里埋葬,也不到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坟地去埋。在回族聚居区,有的为了就近方便,还根据地域、家族等情况,分几个坟地。回族不信风水,只要干燥、平稳的地方就可作坟地。凡是回族都可以埋在一起,各占一穴地,反对多占地盘。

二、无常(去世)

该村回族的丧葬习俗反映出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当人在弥留之际,要请阿訇念“讨白”(阿拉伯语,忏悔之意),向真主祈祷或忏悔。人无常后亲属即瞑其目,托下巴合其嘴,顺其手脚、头侧向右边。用白布单遮盖埋体(阿拉伯语,遗体之意),头北脚南面朝西,安放在木床或地面的木板上,由家人轮流守候,直至送至墓地之前。

回族一般忌讳无常在外边。亲朋好友前来吊唁,一般送钱、米、面等物,不能嚎啕大哭。实行土葬,主张从简从速,入土为安。早上无常则下午葬,下午无常则次日葬,最多不得超过三天。“埋体”在埋葬前要用水洗净。洗法顺序和洗大净一样,羞体不能外露,冲洗三遍后,穿“卡凡”。在这之前,在亡人的额、手、脚、膝和“七窍”之处撒上香料、樟脑等物,以防腐和驱虫。男人的卡凡有三件,其一是“皮拉罕”,形似衬衣,无领,由项至膝盖;其二叫二卧单,从头至脚用一幅白布做成;其三叫大卧单或大殓,用两幅白布制成,比亡人身高略长。顺序是:先铺大卧单,后铺小卧单,再给亡人穿上衬衣(女亡人还要裹头布和胸布),并分别折上小单和大单。有的人家还要在头巾上写上经文,祈求真主宽恕亡人。

埋体洗毕,请阿訇给亡人站“者那则”(举行殡礼),在清真寺院内或洁净场地举行。坊上乡亲、寺上阿訇和满拉等为亡者站者那则,讲其生平事迹为其诵经,同时传递“赎金”。者那则之后便将赎金散给参加殡礼之人,然后用灵匣抬着埋体送入坟中。坟坑一般都是南北向,深五六尺许,长也在六尺以上。埋体被抬到坟地后,阿訇跪在上方诵经,亲属则跪在下方听经,亡人被放入坟坑,一般仰卧,头北脚南面向西。待坑口封好,阿訇诵经完毕,送葬人接“都哇”,宣告葬礼结束。

三、纪念亡人

亲属为了表示对亡人的怀念,早晚都要诵经礼拜,向真主祈祷。一般在无常后的第七天、三七、四十天、百天、周年、三周年、五周年等请来阿訇为亡人过“乜贴”,到亡人坟前诵经,俗称“走坟”“游坟”。过去一般走坟的都是男人,在家里过乜贴则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参加,待经念毕,全体接“都哇”,备上好饭好菜盛情款待阿訇和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