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纳家户村志
15747600000067

第67章 穆斯林沐浴礼拜

沐浴是穆斯林参加宗教礼仪必须具备的净身洁体的条件。礼拜是遵从安拉的命令和效仿穆圣的言行。

一、沐浴

净礼回族穆斯林参加宗教礼仪必须洁净身体。阿拉伯语称为“塔哈勒”。如礼拜、斋戒、朝觐、游坟等,应具备大净、小净,礼拜则要求身体洁净、衣服干净。在临时缺水情况下亦有特定的礼仪(土净)。此为洗涤身心和罪恶的象征,做到外免于污秽之染,内绝于恶欲之念。内清外洁,一尘不染,体现参与宗教礼仪之虔诚。

土净回族穆斯林净礼之一。阿拉伯语“台叶密目”的意译,即穆斯林在需要大小净而缺水的特殊困境中以土代水作“净礼”,属于权宜取代之措施,故又称“代净”。如因重病或皮肉受重伤,或急于赶上参加片刻间举行的殡礼,或在战争,旅行中缺乏水源而面临礼拜宗教礼仪之际,容许用洁净的土块、砂石当清水使用。其程序是,先举哀,再以两手拍打上述代替物后抹面部,再次拍打代替物后抹两手至肘。此项举措是为了及时赶上应该履行之礼仪。

小净回族穆斯林通常称洗“阿卜代斯”(波斯语)。回回们用汤瓶灌上热水先洗小净,洗前先念“特思米”(奉主之命)。把衣裳袖子挽起,将右手五指并拢,弯回来形成一个能盛水的水窝。虔心敬意,左手拿汤瓶倒水至右手水窝洗两手至腕部三次。“净下”,净下时,须蹲成南北方向,用右手拿汤瓶,左手洗之,从前到后,洗净为止。漱口,用左手拿汤瓶倒水,右手掬水入口,仰面灌喉之后吐出,连续三次,使口腔内达到清洁。呛鼻,左手拿汤瓶倒水,右手掬水入鼻腔再喷出,连续三次,以呛净鼻涕为宜。洗脸,从前额发际处至下颌,两边至双耳,从上到下,连续三次。洗两手至两肘,先用左手掬水洗右手和肘,再用右手掬水洗左手和肘。抹头、抹耳、抹颈,右手拿汤瓶倒水,左手掬水后给右手倒一部分,然后两手从前额发际处抹到脑后,随将两手心从头两旁抹至前额,再把大拇指放于耳外,两食指放在耳内,从上抹下,最后用两手背从脖颈后抹向前。洗脚至两踝骨,洗右脚时,从小趾开始,依次洗到大拇趾;洗左脚时,从大拇趾开始,依次洗到小趾,最后洗遍全足。洗完脚再把手冲一下,最后口含一点汤瓶里的余水,喷出即完。如果还要大净,先不洗脚。

大净大净,回族穆斯林通常称之为洗“乌斯里”(阿拉伯语),就是用清洁的水洗涤全身,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洗大净:性交、泄精、梦遗,妇女来月经、分娩等。有时洗过大净以后,虽然没有出现以上情况,但如超过7天,须重新洗大净,对此回族群众称作“换新鲜水”,特别是回族穆斯林出远门旅行,参加婚礼、葬礼或过节等重要活动时,都必须洗大净。大净的洗法是,先按顺序洗小净,接着漱口3次,呛鼻3次(每次要呛到鼻根),之后洗周身(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从头部开始,依此而洗,最后洗脚(先洗右脚,洗时从小趾开始,洗左脚时从大趾开始)。洗大净时注意每个部位、每根毛发都要洗到位。

沐浴完,到清真大寺门口,脱鞋,走进清真寺大殿,跪在拜毡上进行礼拜。

二、礼拜

主麻日的聚礼伊斯兰教把划分7天一周的礼拜,成为一个主麻。伊斯兰教的星期五称为主麻日,即聚礼日。回族穆斯林一般社会活动均使用国家统一实施的公历周制,而民间的宗教生活和民族习俗方面仍沿用伊斯兰周制。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周制的周一至周日的称谓均惯用波斯语,即礼拜一(公历星期六)称“闪白”、礼拜二(公历星期日)称“耶克闪白”、礼拜三(公历星期一)称“杜闪白”、礼拜四(公历星期二)称“歇闪白”、礼拜五(公历星期三)称“恰恰尔闪白”、礼拜六(公历星期四)称“派闪白”、礼拜天(公历星期五)称“主麻”。

伊斯兰教规定,每周星期五聚礼时间,凡成年、健康的男性穆斯林均须在当地较大的清真寺举行集体礼拜,称为“主麻”即“聚礼”,回族穆斯林习称“礼主麻”“作主麻”。一般至少四人以上参加。其仪式依次为:听颂《古兰经》;阿訇讲“卧尔兹”;各自礼四拜圣行拜;领拜者登坛念诵“呼图白”(阿拉伯语宣教辞);领拜者率众礼两拜主麻拜;继而各自举行晌午的十拜。

会礼节日的会礼,穆斯林于每年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举行的集体礼拜。规模之大和礼仪之隆重,胜于主麻聚礼。会礼的拜数都是两拜,属于“当然”拜,必须到清真寺由伊玛目率众成班礼拜,它和聚礼一样不能单独举行。会礼皆在日出后至正午间举行。

殡礼所有穆斯林都有为亡人举行殡礼的义务。殡礼与其他礼拜不同,不鞠躬、不叩头。参加者面向克尔白,跟随伊玛目进行殡礼仪式。

副功拜(自愿拜)是在完成了主命拜或圣行拜之后,根据个人的意愿所增加的拜功,这种拜功数不限,不礼也无罪,如果礼拜的话,可以增加自己的回赐,讨真主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