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成功必读的孙子兵法
15752500000084

第84章 考究得失,以利而动‘非利不动’

孙武这句话,其大意是:不是有利的就不采取军事行动。

在兵法上,在作战治军的理论上,孙子的利益观是“非利不动”,这也就是孙子提出和主张实施的唯利原则。首先,孙子的唯利原则,是指考虑问题,采用战术,制定方针,谋划战略要以现实的利害为依据,对所作所为要有一个清醒、冷静、理智的正确态度。唯利原则不是唯利是图。利令智昏最终要失败。见利就争,见便宜就抢,争抢到手的往往是诱饵,会变成害。利害攸关,有利有弊,唯利原则是辩证的。所以。聪明者考虑问题做决策时,总是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该争必争,该弃必弃。争是为趋利,弃是为避害。趋利避害是决策者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其次,孙子的“唯利原则”是公而忘私。是“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而利于主”,是利国、利民、利兵,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以百姓利益为重,以长远利益为重,以整体利益为重。因此,开展军事活动必须以利益作为最高的标准,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非常多。

苏秦之弟苏代也是一个机智的人物。一次,他听说赵惠王要攻打燕国,觉得这对赵、燕两国都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决定劝赵惠王改变这个主意。

见到赵惠王后,苏代先不提这件事,却对赵惠王说他在易水河边看到一件新鲜事:有一只很大的河蚌张着壳在河边晒太阳,柔和的阳光照在它白嫩的肉上,真是舒服极了。可是,这时从河蚌的后面偷偷地走过来一只精瘦的鹬鸟。它真是饿极了,举起尖利的长嘴巴,向河蚌露出壳外的鲜嫩的肉一口啄去。

河蚌受到突然袭击,急忙夹紧坚硬的外壳,把鹬鸟的长嘴牢牢地夹住了。鹬鸟进行了一番挣扎后,毫无作用,河蚌的硬壳夹得越来越紧。鹬鸟狠狠地说:“河蚌呀河蚌,你不要这样凶狠,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不是要干死渴死吗?我就等着吃你的死蚌肉了!”

河蚌的那一块嫩肉依然在鹬鸟的嘴巴里叼着,十分疼痛,可是它也不甘服输,嘲笑鹬鸟说:“你要吃我的肉,我就要你的命!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也非干死饿死不可!”它们两个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步。

这时,有个渔夫远远看见这边的动静,就疾步跑了过来,伸手把它们都逮住了,放进了鱼篓。这样鹬鸟和河蚌都成了渔夫家餐桌上的美餐了,鹬和蚌再后悔也来不及了。赵惠王听得津津有味,很感兴趣。这时苏代趁机转入正题说:“我听说大王要出兵攻打燕国,但您是否清楚,燕、赵两国国力相当,赵国在几年之内不可能把燕国打败。那样势必出现两国长期相持的局面。而强大的秦国一旦看见燕、赵都疲惫不堪的时候,一定会像易水边的渔夫那样趁机从中渔利。这时赵国又会有什么好处呢?所以,我请求大王在发兵攻燕的这件事上要三思而行啊!”

赵惠王听完苏代的一席话后,终于恍然大悟,即刻恳切地说:“我们不能做鹬和蚌那样的傻事,去让秦国得利。出兵燕国的事以后就别再提了。”孙子兵学是以利为其思想核心的,这在《孙子兵法》中有充分论述。利构成了孙子兵学的出发点。孙子说:符合国家利益的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的就停止。军事行动以国家利益为准绳。

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唯利原则,就是要考虑利害得失,不要做没有利于自身的事。文中苏代所说的“鹬蚌相争”的故事,就是从“利”的角度去分析伐燕的利弊的。